三:賺錢靠機遇,成功靠信譽
有人說,一個有信譽的人才是真君子。“信義”一直是正直君子們的座右銘,也是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李嘉誠能發展到今天,正如他自己所言,靠努力,更靠信義。在生意場上,李嘉誠篤信信譽是寶貴的經營資本,他時時把這種經營思想傳給兒子。有時候,他對信義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而這種癡迷也正影響了他的兩個兒子,可以說,這十個字是李嘉誠對經商兒子們最大的忠告。
機遇給有準備的人
商人最重要的一點是能把握時機。逐個擊中自己的目標。這樣就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所以李嘉誠練就了“擒住機會就絕不放手”的絕活。李嘉誠向兒子透漏: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現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都是別人主動找我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可見信譽就在行動里。
信譽創造更多機遇
“一個有信用的人,比起一個沒有信用、懶散、亂花錢、不求上進的人,自必有更多機會。”這句話,是李嘉誠給兒子的忠告,也同時是他奮斗的座右銘。
以誠待人的商業效益
“講信用,夠朋友。這么多年來,差不多到今天為止,任何一個國家的人,任何一個省份的中國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為好朋友,從來沒有一件事鬧過不開心,這一點我是引以為榮的。”
賺快樂的錢!
“有些生意,給多少錢我都不賺,因為已經知道對人有害,就算社會容許做,我都不會做。”這既是李嘉誠做生意的原則,更是他做人的準則。對于像李嘉誠這樣的成功者來說,他們奮斗的目的早已經不是單純的金錢了,他們是在追尋一個夢想。這種夢產生的力量與快樂比單純為了獲得更多金錢不知要大多少倍。
要一輩子營造自己的誠信形象
“信譽是不可以金錢估量的,是生存和發展的法寶”。以誠信待人,還應該是對社會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機構的承諾一定要做到。否則也不可以稱之為誠信。能夠做到對不論什么機構什么人都講誠信,最后必然得到所有人的稱譽,企業的聲譽自然由此而建立起來。
牢記做出的承諾
1990年,李嘉誠把仍在外國的兩個兒子召返香港,打算讓他們留在身邊,傳授做生意之道。由于受到傳統的中國文化的影響,李嘉誠始終把“遵守諾言”作為他做人的一條基本準則。他一生都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來教育兩個兒子的。
四:耐心等待成功的到來
在李嘉誠的經營決策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每決策一件事情之前會全盤考慮、全面分析,一旦事情決定之后,便堅決果斷決不拖泥帶水。特別是李嘉誠在處理問題時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就是遇事從來不鉆“牛角尖”,他會全盤考慮、權衡利弊,然后挑選一條快捷的道路。
走好關鍵的一步棋
商人經商好比下棋真正的棋手都是喜歡與強手較量的,因為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實力。只有那些不想成為超一流棋手的人,才懼怕與強手較量。有些人并不明白這一點,所以沒有大的提高,只好眼睜睜地看著起初并不比自己強的人超過自己。在李嘉誠看來,商海的較量,可以講處處都有對手,甚至有“殺手”,但走好關鍵中的一步棋相當重要。
耐心成就大事業
耐心是欲成大事者必修的一門課程。在局勢明顯不利或形勢不明時,宜保持謹慎,一方面積極準備必要條件,一方面靜候時機。如果為眼前利益驅使,企圖僥幸取勝,很可能招致敗局。
強迫自己定下心來
“人,其實就是一樣的,當然是希望自己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譬如當年我開辦長江時,我預算是只做三年。然后像我的祖輩、父輩那樣,去從事教育事業,說心里話,最初我是根本不喜歡做生意的。但后來,生活環境的改變,理想是一回事,現實卻又是一回事,慢慢地,我強迫自己定下心來,強迫自己培養做生意的興趣。然后,真的有了興趣,這樣才一路不停地發展到今天”。
穩健與發展的學問
李嘉誠的一貫作風是“穩健中尋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穩”就是沉著、冷靜、不頭腦發熱,只有穩重的思索,穩重的作出決斷,有時候寧后人一步,不走彎路,正是這種“穩中求進”的戰略,使他在創業的路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