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地之道,厚德載物;人之道,自強不息且損不足以奉有余。
天下之大,孰能有余以奉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往;而人性之一,就是趨利避害。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而本性難移,所以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念頭,也有“鳥為食亡,人為財死”的現(xiàn)實。
都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而《孟子》則說:人之初,性本惡;其實,人性本無善惡之分,合于利則善,悖于利則惡;這就說明了“利”字,就是區(qū)分善與惡的標準!
心之所向,便是光;心之所動,便是晴天!
慕強,就是人的本能,也是對強者的攀附和遵從;所以,人們常會被高價值所吸引,而遠離低價值;也會有意無意地拉高自己的價值,提升自己的地位,以吸引對方自動關(guān)注,求得更多的利益好處。故而有人說:普通人在做銷售,高手卻在用利益引誘。
紅塵苦海中,蕓蕓眾生,試問有誰逃得了苦惱,少得了利益的紛爭和引誘?經(jīng)歷與修行,就是強大內(nèi)心,完善自我,以求取私利,謀取好處;如果求之不得,就只能習慣于苦中作樂,麻痹自我。你我皆是凡人,都生在五行中,又有誰能覺而不迷,跳出輪回,跳出三界之外?求得大自在如來,討得無上清靜!
自在即如來,心是如來!
人們害怕被改變,因為他們從心里已經(jīng)習慣了當下的生活,而對新的事物和不確定感到不舒服。所以當你要想改變一個人時,千萬不要擺出你想要改變他的樣子,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引誘他自己進行反思,讓他自己推理出自己必須改變道路和理由,然后自己主動做出改變。
一個人如果主動改變,那就是快樂的,而被動改變則是顯得非常不適應(yīng),才感到痛苦;凡事主動就是享受,被動改變則就是難受。與其讓人感到不舒服,不如反其道而行之,順其喜歡而利誘之,才能讓對方從內(nèi)心深處自我領(lǐng)悟,而做出改變的行動。
有道理征服一切,相信搞定所有。人們總是相信自己看到的,親自悟出來的,以及已經(jīng)被證明過的。相信自己想要看到的, 相信符合自己判斷的,相信自認為有道理的。所以,想要說服他人,就要讓對方看到結(jié)果,給他榜樣,讓她去從眾跟隨和自動模仿。給他講符合他價值觀的道理,和鍥合他身份的匹配。
心之所想,便是向往;陽光照耀著地方,就有希望!
人們都“恐懼未知,但又充滿好奇心”。恐懼未知,因為不確定;不確定,就是沒有辦法把控;人們都希望能夠把控事物的發(fā)展,但不確定讓他們擔心;可是又由于對“未知”充滿好奇心,而想要一探究竟;所以青春時期,情竇初開,由于好奇而想要嘗試,由于害怕被拒絕而心生忐忑;于是偷偷地示好、故意創(chuàng)造親近,以達不可描述的目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標準;凡是符合自己審美的,就會產(chǎn)生興趣,引起渴望。于是有了需求,產(chǎn)生了交易。
人與人交往,就是展現(xiàn)自己的價值魅力,以刺激對方的潛在需求,激發(fā)其內(nèi)心的渴望,從而達到相互匹配的結(jié)果!其實,銷售就是通過不斷的刺激,誘惑,用利與害,得與失 來權(quán)衡,通過討價還價以尋求雙方博弈的平衡,而完成最終的互利共贏!
人性,渴望美好,渴望榮光,渴望甜蜜!
人心,往往都是人性內(nèi)在的繁衍;想要,就是內(nèi)心的渴望;追求自我優(yōu)越,就是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也是突出自我,引起關(guān)注,獲取利益的表達方式。心在哪里,表現(xiàn)就在哪里;正所謂:言為心聲,肢體動作即為心表。所以,察言觀色可以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人心,需要美麗的外衣,需要甜蜜,來獲得內(nèi)心的愉悅與滿足;人心,也需要安全、保險來呵護;所以,故意的營造氛圍,制造緊張,也是一種競爭與刺激手段。
所以,想要賺錢,你一定要弄懂人性,理解人心,然后針對性投其所好,然后在對方心滿意得時,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揣摩對方的心思,理解對方的感受,用自己的價值和真誠,打動對方的小心肝,賺錢的事,就萬事俱備了。
心有所想,行有所動!
改變,從心開始,從當下做起;洞察人性,洞悉人心,然后滿足之,就是最好的選擇!
改變,從認識開始,從用心做起;認識自己,認識他人,挑戰(zhàn)現(xiàn)狀,解決需求,就是最好的結(jié)果!
改變,從自我做起,從提升對方的好感開始;心在哪里,機會就在哪里!
心之所向,便是光,有縫隙就可穿透,深入;心之所動,便是晴天,驅(qū)趕一切霧霾,帶來一臉幸福快樂!
心之所想,便是向往;陽光照耀的地方,就是希望!
人心,渴望榮光,渴望美好,渴望甜蜜,向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