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行政區劃的歷史和現狀 風動天下

  

[內容摘要]  本文簡要回顧了中國行政區劃演變的歷史,介紹了中國行政區劃的現狀

行政區劃就是國家對行政區域的劃分。具體地講,就是國家根據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充分考慮經濟聯系、地理條件、民族分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地區差異、人口密度等客觀因素,將全國的地域劃分為若干層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區域,設置相應的地方國家機關,實施行政管理。

一、中國行政區劃簡史

(一)中國行政區劃的歷史演變

傳說黃帝時已有州制,堯因洪水之災,分中國為十二州,禹治水后更改為九州,以后又把中國分為五服。夏朝時,國家是諸侯與方國的一種國家聯盟。商朝時,商王直接統治區域稱內服,即王畿所在地,諸侯統治區域叫外服,其中勢力強大的外服諸侯稱方伯。 西周時實行分封制,各諸侯、邦國相對獨立,政區間的層級關系并不明晰,各政區之間缺乏明確的分界線,為我國行政區劃體制的初創時期。

從秦朝起,中國歷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區劃制度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前221-583年)

秦朝行政區劃分為郡、縣兩級,以郡統縣。秦始皇在前221年分全國為36郡,到秦末增加到40多個郡。縣共有1000多個,一個郡一般管十幾到二三十個縣。

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漢武帝時規定一國只能管一郡,王國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和國已沒有了實質上的區別。漢武帝又把全國分為13個州,州只是一種監察區域,州刺史只負責監察地方長官,不管地方行政。

黃巾起義后,州由監察區變為行政區。這種格局到三國時就固定下來了,維持了大約400年的時間。后來州的轄區逐步縮小,南北朝前期共有五六十個州,到南北朝末期,州增加到300多個,郡增加到600多個,平均一個州只管2個郡,每個郡只管23個縣,州郡縣三級制的意義已經完全喪失了,于是隋文帝在開皇三年(583年)撤銷了郡,只剩下州和縣。

2、隋唐五代宋遼金時期(583-1276年)

隋文帝廢郡后,由于中央直接管轄近200個州非常困難。到了隋煬帝時又將州改稱郡,模仿漢武帝時的制度,設置了若干監察吏治的官員。

唐初又將郡改稱為州,當時有300多個州,由于朝廷難于管理,貞觀元年(627年)又將全國分為十個道,也是監察性的,開元年間改為15道,設置采訪處置使。玄宗以后還將一些地位特殊的州改稱為府,至唐末共有十幾個府。安史之亂以后形成了以節度使為地方行政長官的制度,一個節度使管幾個州,其轄區也叫道,原來的采訪處置使已經撤銷。

北宋取消了節度使的實權,州直屬中央。宋太宗時又在州之上設置了路。宋朝時的路不歸一個機構管轄,而是分屬好幾個機構,分管各自的職權。宋朝時一些重要的州也升為了府,北宋末年已有三十幾個府。到了南宋時,加上金朝的府共有50多個,是當時州的總數的1/7強。此外,還有軍、監兩種地位低于州的州級行政區劃。

遼朝分為5道,州一級的有府、州、軍、城四種。金朝分為20多路,州一級的初期有府、州、軍三種,后來把軍都升為了州,只剩下府和州。

3、元明清和中華民國時期(1276-1949年)

元朝開始實行行省制。行中書省開始只是中央的臨時派出機構,長年戰爭使行省也開始干預地方政務,逐漸變成了最高一級的地方行政區域。元朝全國分為1個中書省直轄區和10個行中書省。

明朝將行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又將原來歸中書省直轄的地區改稱為直隸。明成祖以后,北京周圍的直轄區稱為北直隸,南京周圍的直轄區稱為南直隸。宣德以后,全國分為兩直隸,十三布政使司。但是民間一般還是將直隸或布政使司稱為省。

清初只有15個省,到康熙六年,設為18個省,也就是所謂的“內陸十八省”。另外在東北則設置奉天、吉林、黑龍江3個將軍轄區,新疆由伊犁將軍統轄,外蒙古由烏里雅蘇臺定邊左將軍統轄,內蒙古采用盟、旗制度,西藏、青海設置辦事大臣。1884年新疆建省,1885年臺灣建省,1907年又把東北三將軍的轄區改為省,清末共有22個省(不包括內外蒙古、青海、西藏等地)。

元朝時省下有路、府、州、縣,路歸省管。府和州有的歸路管,有的歸省管,還有的州歸府管。縣有的歸路管,有的歸府管,有的歸州管。明朝省下設府、州、縣。清朝省下設府、廳、州、縣。明清時的州,清朝的廳有的直屬于省,有的歸府管。元明時期的州有的有縣,有的不轄縣。清朝凡是屬于府的州一律不管縣。也就是說,元明清時期的州實際上就是比較重要的縣。清朝宣統末年則開始廢府。此外元明清也有道,但是作為省的派出機構,并不是行政區域。④

北洋政府時期增設了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等幾個特別區域。國民政府又將它們和寧夏、青海建為6個省,總計28個省,另外加上西藏、外蒙古。民國初年廢掉了全部的府,所有不管縣的州、廳全改為縣。1928年國民政府成立后,廢除了道,另外設立了專署,作為省的派出機構。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共有35省、1地方、1特別行政區、12直轄市。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沿革

1947年在中國*領導下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包括當時的察哈爾省、興安省、寧夏省、熱河省和綏遠省的部分地區。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全國分為5大行政區和一個中央直屬行政單位,下轄30省、1自治區、12直轄市、5行署區、1地方、1地區。
    1950
年撤銷旅大行署區,設立旅大市,設立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撤銷四川省,設立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個行署區。建立第一個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

1952年撤銷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設立政務院華北行政委員會。將原來的行政區改稱為行政委員會。撤銷了行署區的建制,恢復為原來的省。
    1953
年時為6大行政委員會: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下轄30省、1自治區、14直轄市、1地方、1地區。
    1954
年撤銷6大行政委員會,最高一級的地方行政單位變為省,總計26省、1自治區、3直轄市、1地方、1地區。
    1955
年撤銷熱河省,將其行政區域并入河北省、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撤銷西康省,將其行政區域并入四川省。撤消新疆省,設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昌都地區劃其管轄。
    1957
年設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1958
年天津直轄市改為河北省轄市。撤銷廣西省,設立廣西僮族自治區。
    1965
年成立西藏自治區,又將廣西僮族自治區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
    1967
年天津市重新升為直轄市。

1970專區全面改稱為地區。

1975年憲法規定地區為正式的行政區劃建制。

1978年憲法恢復地區行署作為省、自治區派出機構的法律地位。

1983年進行地級行政區劃改革,大力推行地、市合并和市領導縣體制。

    1988設立海南省。
    1997
年設立重慶直轄市,管轄原四川省的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1999
年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三)2006-2007年的重大行政區劃變更

200628民政部同意甘肅省安西縣更名為瓜州縣,遼寧省北寧市更名為北鎮市。

200665國務院同意撤銷吉林省江源縣,設立白山市江源區。

2006815國務院同意撤銷撤銷黑龍江省阿城市,設立哈爾濱市阿城區。

20061010民政部同意沈陽市新城子區更名為沈北新區,沈北新區成為繼上海市浦東新區、天津市濱海新區、鄭州市鄭東新區之后國家批準的第四個新區。

20061022國務院同意重慶市撤銷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和南川市,分別設立重慶市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和南川區。

2007121國務院批準云南省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更名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思茅市翠云區更名為普洱市思茅區。

二、中國行政區劃現狀

截止20073月,中國共有省級行政單位34個: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和兩個特別行政區;地級行政單位333個:283個地級市,17 地區,3個盟,30個自治州;縣級行政單位2869個:369個縣級市,1463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856個市轄區,4個地區轄區,兩個特區,1個特別區,1個林區,3個行委;鄉級行政單位41388個:10個區公所,19349個鎮,15328個鄉(含民族鄉),166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6163個街道辦。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非政權性的地區組織18個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包括澳門半島與凼仔、路環兩個離島,澳門半島又分為5個區,各區以區內主要教堂命名。臺灣地區共轄臺北、高雄兩個院轄市臺灣省福建省兩個省;臺北市下轄12個區,高雄市下轄11個區;福建省轄連江(馬祖)、金門兩縣,臺灣省5個省轄市和16個縣;臺灣5個省轄市共有26個市轄區,16個縣共有33個縣轄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世界各國行政區劃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變遷簡史
歷代行政區劃
我國行政區劃改革方案研究(一)
我國各個省級行政區分別是什么時候成立的
清朝時的行政區劃到底有多少個省份?一省的布政使司是什么官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原县| 南郑县| 白朗县| 贵定县| 彭州市| 监利县| 姚安县| 漳平市| 靖江市| 碌曲县| 嘉善县| 霸州市| 易门县| 南和县| 雷州市| 拜城县| 五莲县| 华阴市| 容城县| 旅游| 禹城市| 营山县| 平山县| 上饶县| 元谋县| 咸阳市| 莎车县| 疏勒县| 泾川县| 体育| 赤城县| 健康| 云林县| 交城县| 晋城| 正镶白旗| 乐亭县| 普格县| 崇仁县| 辽源市| 香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