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背后議論”
我們議論別人,別人也議論我們;你不議論我,可能會議論他。議論是非短長,可以說是人的通病。甚至,個別人還喜歡自己被別人掛在嘴邊,“寧可被嘲笑,也要引人注目”,所以就有了“要么留芳千古,要么遺臭萬年”的說法,以此來感覺自己存在的價值。
不可否認,“背后議論”肯定有其局限性,有的是嘴閑,隨口說說;有的是牢騷怪話;有的是在捕風捉影;有的是以訛傳訛;也有的背后議論,是因為沒有當面建議的勇氣和機會。當然也不排除極個別人別有用心的搬弄是非。
有些人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自己可以隨便地議論別人,而經不住別人的“背后議論”,尤其是涉及到自己的短處,聽到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首先氣憤,然后反對。憑什么?為什么?誰在嚼舌頭?
心里惱火,有的耿耿于懷,自己生悶氣;有的暗中調查或者盯梢,結果是費心勞神,無濟于事;有的則在大庭廣眾面前罵罵咧咧,既有損于自我形象,又被人恥笑;有些人則想方設法尋機報復,以惡報怨,甚至觸犯法律。
和“背后議論”叫勁的人,同“背后議論”對著干的人,到頭來,都沒有什么好的結果,很可能還是輸家。
當然,因“背后議論”而使“三人成虎”的可能不是沒有,也不排除“謊言重復千遍就會變成真理”的事實。
“無風不起浪”,一般來講,絕大部分“背后議論”是事出有因,或者是和自己有關,或者是自己惹的。此時就要客觀地分析,那些“背后議論”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要“背后議論”?為什么不議論別人,卻偏偏只議論自己?到底有多少議論是事實?有多少議論是道理?倘若自己吃不準,也可以非常坦誠地問問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親人、同學等,推心置腹,聽聽他們的心里話,讓他們來鑒定一下。
我們何不把這“背后議論”當作是對自己的考驗、磨煉,以積極的陽光的心態來對待。
和自己無關的,不必大驚小怪,不理睬最好最正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面對錯誤的或者別有用心的“背后議論”,姿態高一點,大家自有公論。真正的強者一定相信,自己不倒別人推不倒。
屬于確實事出有因的議論,特別是由于自己疏忽而產生的,就該果斷地去端正自己的言行,或改進、或改正、或完善、或收斂、或警醒、或檢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