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2年貴金屬紀念幣項目發行計劃,本月除了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之外,還有一個系列項目將要發行,那就是世界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金銀紀念幣。
2021年7月25日在福州舉辦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第56項世界遺產,也是最新入遺的一項世界遺產。在了解這項世界遺產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走進泉州
泉州古稱“刺桐城”,位于東南沿海,是一座已有1300多年歷史、寫滿海洋記憶的港口城市。泉州海域位于東海和南海的交界地帶,海岸線綿延曲折,全長達500多公里,沿海分布有多處天然深水良港,具有優越的航運條件。
(圖片來源:泉州市人民政府官網)
泉州的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唐朝時,泉州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四大口岸之一。到了宋元時期,“刺桐港”更是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貿易,呈現出“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作為公元10-14世紀世界海洋貿易網絡中高度繁榮的商貿中心之一,泉州是宋元與世界的對話窗口,展現了完備的海洋貿易制度體系、發達的經濟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態度,更為她贏得“宋元看泉州”的美譽。
自2001年起,泉州便開啟了申遺之路。20年后,泉州憑借其22處具備真實性、完整性和突出價值的代表性遺產點向世界完整呈現了中國宋元時期昌盛的海上貿易史,并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彌補了世界文化遺產中的東方海洋文明空白。
這些遺產點由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包括九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天后宮、真武廟、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文廟及學宮、開元寺、老君巖造像、清凈寺、伊斯蘭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窯址(金交椅山窯址)、德化窯址(尾林-內坂窯址、屈斗宮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遺址、江口碼頭、石湖碼頭、六勝塔、萬壽塔。
中國人民銀行即將發行的世界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金銀紀念幣上,擇取了其中最具典型性的遺產點鑄以銘記。
九日山祈風石刻
古代航海出行,需要憑借風力,而泉州又是航海的絕佳位置,九日山素以“遣舶祈風”圣地而聞名于世。鄭和在首次下西洋之前,不僅在泉州造了航海所用的若干艘船舶,他還親自前往九日山的寺廟祈禱。
九日山祈風石刻,這是一組記載了宋代在泉州負責海外貿易管理的國家專員、地方官員以及皇室成員等為海外貿易商舶舉行祈風儀式的摩崖石刻,真實記錄了宋代海洋貿易與季風密切關聯的運行周期等歷史信息,反映出海神信仰對貿易活動的精神促進。
石刻在書法幣上也有體現,例如中國書法藝術(篆書)30克銀幣(金石)就取材自泰山刻石。
洛陽橋
洛陽橋,曾用名“萬安橋”,是泉州境內著名跨海梁式大石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是古代“四大名橋”之一。始建于1053年,1059年落成,歷代修繕,至今保存完好。洛陽橋是泉州運輸網絡發展的里程碑,它加強了泉州與閩北和內陸的陸運聯系,開啟了宋元泉州3個世紀的造橋運動,推動了國家口岸水陸轉運系統的建立與完善。
主持修建洛陽橋建橋工程的蔡襄,是宋代著名的書法家,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合稱為“宋四家”。前幾日發行的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幣其中兩枚30克銀幣的背面圖案,便是分別取材自蘇軾和米芾的傳世名作。
老君巖造像
老君即太上老君,李耳,號聃,又號老子,是春秋末期卓越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其代表作《道德經》是影響深遠的中國古代思想著作之一。
公元10-13世紀是中國文化的成熟期,老君巖造像就是開鑿于這一時間段的宋元時期。此時的道家、儒家文化在多元文化薈萃的泉州,依然是主流文化,泉州的地方官員主持修建廟觀,雕刻老君巖造像。造像高5.63米,寬8.01米,厚6.85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坐北朝南,背屏青山,巍然端坐。作為中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造像,是我國古代宗教石刻藝術的瑰寶。這一巨大的石雕像象征著當時雄厚的社會財富,亦反映了古泉州這一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和包容的文化特征以及港口的繁榮成就。
世遺泉州的話題才剛剛開始,如果您是泉州人,或者去到過泉州旅游,歡迎留言分享泉州的故事。
內容綜合自泉州市人民政府官網、“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官網、人民資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