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許多部落都飽受蚩尤的折磨與欺壓。面對這種大環境,黃帝抓住了時機,不斷擴充軍備,成為當時神農氏身后強勁的后備軍。
其實,炎黃兩帝之前結盟過,且二人還與蚩尤大戰過,蚩尤并未占上風,因此蚩尤對炎黃兩帝的力量還是十分忌憚的。
接著,黃帝為了自己心中的宏偉大業,用各種手段和計謀去削弱炎帝的勢力,最終導致內戰的發生,黃帝最終獲得了戰爭的勝利。而炎帝雖然失敗了,但也愿意與黃帝聯手,共同去對抗和攻打蚩尤。
圖片:黃帝與蚩尤大戰劇照
最后,蚩尤被炎黃兩帝合力消滅,歷史開始步入正軌。這段遠古傳說也解釋了為什么我們中國人被稱之為炎黃子孫。
雖然蚩尤在混戰中敗北,但他也可以算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之一。蚩尤也留下了很多直系后代,血統延續至今,蚩尤的后代通常是這四大姓氏。
圖片來源于網絡:黃帝戰蚩尤
其實,'黎'這個字指的是九黎部落,黎姓指的是'九黎之后',而蚩尤又是'九黎之君',因此黎姓人就是蚩尤的后裔。
蚩尤在被炎黃兩帝打敗后,絕大部分的九黎族都往南遷徙,但還是有少部分的人選擇繼續留在中原地區居住。
因此,雖然九黎部落最后還是被炎黃部落給收服了,但他們仍然堅持保留著自己最原始的姓氏'黎'。
圖片來源于網絡:黎姓
東漢時期,應劭所寫的《風俗通》中記載'黎氏'是'九黎之后',并舉例表明黎氏其實在商朝時期就已經被封為'侯爵',他還說了'今嶺南多此姓'。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因為'九黎族'遷徙的地點非常分散,所以在歷史上,遺留下了許多以'黎'這個字作為地名的地方,比如:黎山、黎水、黎州、黎丘等。許多地方都留下了九黎族生活過的痕跡。
如今,蚩尤族遺留下的后裔已完全融入漢族之中,其中以'黎'姓流傳至今的人數在漢族中占了絕大部分。
圖片來源于網絡:《風俗通》
據說,蚩尤在被黃帝擊敗后,還有一支在魯西地區的蚩姓部落改稱為鄒屠氏,以伊洛地區為中心,還有一支部族人留在了山東地區。
為了紀念原來的祖先,他們做了一個圖騰,圖騰的內容是人民在保護著'若木',這個圖騰映射這蚩尤部落的傳說,同時它也是'鄒'字的象形文字。
圖片來源于網絡:鄒姓圖騰
在上古時期,所有人的家族觀念都很強烈,血緣關系是家族觀念的基礎,家族觀念與血緣關系互為因果關系,如果沒有家族社會,就沒有家族觀念,而有了家族觀念,人們才會重視血緣觀念。
同一個祖先的部族都擁有同一個族譜,通常同一個部落的民眾會相互報團取暖,一致對外。久而久之,同一個部落的人沒有什么機會可以與其他部落的人有什么接觸,只能在本部落找一個人通婚,最后導致同一個部落的姓幾乎都是一樣的。
蚩尤部落被炎黃部落吞并,很多后代改了姓,出現了一些新的姓,鄒姓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
姬姓的情況與鄒姓非常相似,姬姓也分裂出許多新姓,有的是自己家族裂變,有的是因為被帝王賜姓,總而言之,如今的鄒姓有一部分是蚩尤的后代,而另外一部分是炎黃兩帝的后代。
圖片來源于網絡:蚩尤
現如今,'屠'姓并不是十分常見。蚩尤被擒殺后,有一部分后代遷徙到了鄒、屠兩地,自此定居下來,沿襲以地名作為姓氏的傳統,至此鄒、屠二姓也形成了,如今,鄒、屠二地也都在如今的山東境內。
其實,屠姓不僅僅只有一個起源,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春秋時候,有一種官職叫作屠人,屠人平日的主要職責就是宰殺牛羊豬等牲畜。
而在屠姓人的后代中,里面就有一些人是用官職名來作為姓氏,叫做屠氏,這也是屠姓的另一個歷史來源。此外,在古代,有很多屠姓的名門望族都來自于廣平地區。
圖片:屠夫殺豬劇照
在我國的歷史上也有許多姓屠的名人,例如:屠隆,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學家,擔任吏部主管,而且他還非常有才華。
常常招待各大名人來家中飲酒作詩,去游歷各大山川,雖然他的生活十分豐富多彩,但卻從來都沒耽誤過政務。他寫了許多文章,如《曇花記》、《修文記》等。
再如:屠本畯,他是明萬歷年間人,出身于書香門第。他不僅是海洋動物學家,還是植物學家。明朝后期時,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屠本畯通過調查研究,著寫了《海味索引》等較為知名的著作。
現如今,由于人數太少,無論在大陸還是臺灣地區,屠姓都沒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但它終究還是流傳至今,成了比較稀有的姓。
圖片來源于網絡:屠隆
顧名思義,這個姓是與蚩尤最密切相關的姓氏,不用想就知道,姓'蚩'的人一定是蚩尤的直系或者旁系后代。
郭集村76歲的老人蚩付周說,因為封建正統觀念的排斥,蚩尤的形象一直被人給妖魔化,因此,姓蚩的人其實并不多。而有些蚩姓人還因為怕受牽連,還特地將蚩姓改為池、遲姓等。
圖片:蚩尤劇照
有個村莊里的一位蚩姓老人說,在許昌和駐馬兩地還生活著許多姓蚩的人。尤其是在許昌的蚩姓人堅持把蚩當做姓氏。
在面對戰爭和災難時,所有蚩姓人都眾志成城,他們用智慧與汗水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愛戴,至此一直生活在這個地區。在這里,每一個人都以姓'蚩'為榮,他們有非常深的家族榮譽感。
他們甚至還建造了許多蚩姓祠堂,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大部分蚩姓的族譜還保存在祠堂中,而且,每一個蚩姓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字輩。
圖片來源于網絡:蚩姓老人
可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這些族譜被村民一把火給燒了,自此蚩姓的字輩就中斷了。
總而言之,無論是哪個姓氏,無論這個姓氏有無納入百家姓,無論這個姓氏常見或是稀有,大家從骨子里都流淌著同一種血液,這種血液是所有華夏兒女深深的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