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空青
人生該是追求美的旅程。
靜下來,讀讀詩吧。
【緣起】
清代的學者屈復,在自己的唐詩著作《唐詩成法》中這樣評價一首詩:
“前半何等氣勢,后半何其卑弱!”
這樣的評價讓我覺得很新鮮,因為除了賈島孟郊這一類苦吟詩人會出現“有句無篇”的現象,我們評價其他詩歌都會默認整首詩歌風格是一致的。
(“有句無篇”,苦吟派的詩歌中常有警句,但整體來看則內容空泛。)
把一首詩歌作為整體,前半段和后半段卻風格差異顯著的現象并不常出現。
所以屈復的這句評價一下子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迫切想知道這是哪位詩人的杰作。
但后來找到詩歌原文,又有了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因為這首詩很著名,自己心中也隱隱有“前半何等氣勢,后半何其卑弱”這種感覺,所以其實也并不驚訝。
哪首詩呢?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詩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唐代〕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誦析】
詩題為《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前半首望洞庭湖,后半首贈張丞相。前后割裂得太過明顯,這也是這首詩久被詬病的地方之一。
孟浩然和張九齡也是老朋友了,第一次游歷長安時候就和張九齡、王維結成了忘年之交。
后來,張九齡官越做越大,王維仕途也是很順暢,唯獨孟浩然自己科舉失利。
孟浩然寫這首詩,就是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引薦,以求才華能夠上達天聽。
只可惜孟浩然這人,大概天生和做官就沒什么緣分,有這么兩位大員在朝舉薦,始終沒混到個一官半職。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詩的前四句可以說挑不出任何毛病,任何詆毀這首詩的文人學者也都是欲抑先揚,先夸獎一下前四句,再去批評后四句。
宋代蔡絳《西清詩話》中云:洞庭天下壯觀,騷人墨客題者眾矣,終未若此詩頷聯一語氣象。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中云:渾渾不落邊際。三、四愜當,渾若天成。
八月秋水,洞庭湖水位上漲,與岸平齊;那波瀾壯闊的氣勢,更是遠上云天,浩蕩蒼茫。湖面蒸騰的氣流蔚為壯觀,滾滾波濤更是直撼岳陽城。
一下子將詩歌的氣勢拉得很足。
但是,就當讀者因為這前四句對這首詩有了更高的期待以后,孟浩然突然開始寫起干謁內容了。而且寫得畏畏縮縮,一點不爽朗。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四句給他總結一下:
“想當官,當不成,好羨慕。”
這就可以想見為什么這首詩會被批評了。
【空青語】
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真的是一首非常矛盾的詩。
當代,語文教學中仍然會出現這一首詩,但能夠讓人們記住的只有前四句,或者說只有第三、四句。
這一點倒是與賈島“兩句三年得”的警句類似。
但是說實話,我倒是有點理解孟浩然此時的心境。
因為平時已經塑造出了自己閑云野鶴、不想當官的人設;這次要做干謁的事兒,又是寫給知己好朋友,面子上肯定會有些抹不開,于是就有了這樣一首前后矛盾的詩歌。
我們看孟浩然其他“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等詩,明明是一個安于山林的隱士形象。
這首寫給張丞相的干謁詩,就當它是孟浩然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吧。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系,我會立即刪除!
你的關注與評論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編輯 空青
排版 空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空青詩詞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