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非常著名,它經常被用來觀測遙遠的宇宙深處,但偶爾也會觀察太陽系內部的情況,比如在1994年的時候,哈勃望遠鏡就觀測到了 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與木星相撞的情景。
哈勃望遠鏡于近期發現,一顆編號為C/2014 UN271的彗星(彗星主要由冰和固體塵埃等構成)正在以每秒9.7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飛來,現在距離我們大約32億公里。
32億公里是什么概念呢?地球與太陽相距1.5億公里,這段距離大約是日地平均距離的21.3倍。太陽光穿過這段距離需要177分鐘,可見現在這顆彗星距離我們確實很遠。C/2014 UN271 彗星的運行軌道也比較特別,它并不是沿著黃道面(地球公轉軌道平面)向地球飛來,而是與黃道面保持了一個較大的夾角。這顆彗星被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于2014年,也被叫做伯納迪內利-伯恩斯坦彗星。值得人們警惕,是因為它是人類發現的太陽系中最大的彗星,直徑高達137公里,質量估計約500萬億噸。
6,500萬年前,恐龍突然從地球上滅絕,經過研究,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那次滅絕事件與小行星撞擊有關,撞擊坑直徑約180公里,位于現在的中美洲尤卡坦半島,而那次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的直徑約10公里。C/2014 UN271 彗星的直徑是它的13.7倍,如果真的與地球相撞,后果將不堪設想,人類文明或許都會消失。
杞人憂天看似荒誕,但事實告訴我們,天雖然不會塌,頭頂上卻并非絕對安全,天外來物確實有必要防范。2013年的時候,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就發生了一起小天體墜落事件,雖然這顆小天體的直徑僅15米左右,但破壞力卻一點都不小。太陽系中除了太陽和八大行星之外,還有小行星、彗星等數量眾多的小天體。
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就存在一個小行星帶,其中大約匯聚著50萬顆大小不等的小天體。而海王星軌道之外還有一個柯伊伯帶,它也是一個小天體聚集區。不過柯伊伯帶并不是太陽系的邊緣,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在柯伊伯帶之外還存在一個奧爾特云。據估計,奧爾特云小天體質量的總和大約是地球質量的5~100倍(誤差確實很大)。它是一個包裹著太陽系的球狀云團,是太陽系真正的邊界所在。若以此為界,太陽系的直徑將為1光年。
它的存在,雖然還未被有力的證據證實,但科學家們相信奧爾特云在太陽系誕生之初就一直存在,它是太陽和八大行星在形成過程中余留在太陽系邊緣的邊角料,其中布滿著不少活躍的彗星,C/2014 UN271 彗星就來自其中。彗星周期有短有長,以200年周期為界,200年以內為短周期,彗星編號前綴為“P/”;超過200年為長周期,前綴為“C/”。有觀點認為,長周期彗星可能來自于奧爾特云,而短周期彗星可能來自于柯伊伯帶。C/2014 UN271 彗星是目前發現的軌道周期最長的彗星之一,它的遠日點位于距離太陽5.4萬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AU,大約1.5億公里,即日地平均距離)的太空深處,明顯來自奧爾特云最外側區域。
這些小行星和彗星都有自己的運行軌道,通常不會到處亂飛,但它們的質量小、慣性小,這也意味著它們的運行軌道容易被其它天體的引力擾動發生漂移。萬一它們闖入地球公轉軌道,離地球太近,就有可能與地球相撞。雖然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很低,但架不住數量多啊。
目前看來,C/2014 UN271 彗星雖然向地球飛來,但離地球還很遙遠,并且從現在的飛行軌跡來看,它將在2031年的時候到達近日點,那時它距離太陽大約16億公里,位于土星軌道之外,對地球產生不了任何威脅。不過C/2014 UN271 這顆超級彗星仍然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畢竟它太大了,萬一受到其它天體影響,飛行軌跡發生改變,說不定就會與地球擦肩而過,甚至與地球相撞。關注我,咱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