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這個強悍的游牧民族,在戰國時期就一直入侵中國邊境燒殺搶掠,逼的北方的秦、趙、燕三國紛紛修建長城抵御匈奴。
秦國統一天下后,發動百萬民夫將三國長城全部連接起來,從臨洮至遼東長達萬余里。
秦始皇以蒙恬率十萬精兵北征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設立四十四座縣城,遷移民眾居住。秦朝滅亡天下大亂之際,匈奴再度大舉侵入,河套、河西走廊淪陷。
漢朝初立,高祖劉邦所封的韓王信竟然勾結匈奴謀反。劉邦帶著三十二萬步兵為主的軍隊御駕親征,中了匈奴的誘敵深入,前軍被包圍在白登,依靠陳平的計謀才僥幸逃脫,與匈奴約定和親。
漢武帝之前的呂后、文帝、景帝時期,都承接劉邦的和親政策,嫁與宗室女,身為女婿的匈奴依然連年入侵西漢邊境,殺略人民畜產甚多。
等到漢朝發兵還擊,以騎兵為主的匈奴人已經跑沒影了。
漢朝隱忍六十多年積攢國力,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主動出擊匈奴,還不是坐看無恥的匈奴連年騷擾邊境。
六十余年中,漢朝統治者拿出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了民生與經濟的復蘇上。
武帝時期,百姓非遇水旱之災而可自足,糧食多到太倉已經積壓不完,府庫掛銅錢的繩子也已腐壞,阡陌間馬匹成群。
寬裕的西漢財政為漢對匈奴初期的保守防御戰及后面的大規模反擊、遠征戰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漢朝以馬邑城誘餌,派使者引誘單于上鉤,匈奴人貪財,數日后單于帶著十萬騎兵進入漢朝境內。面對他們的,是三十多萬漢軍伏兵,“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護四將軍以伏單于”。
武帝自信滿滿,準備重創匈奴以血國家恥辱,不過這么大規模的伏擊行動成功是很難的。
單于一到馬邑城百余里處,看著周圍都是肥美的很牲畜而無人放牧感到奇怪,抓了個漢朝尉史詢問情況,知道這次軍事伏擊后嚇的狂逃。
《史記·匈奴列傳》:漢兵約單于入馬邑而縱,單于不至,以故漢兵無所得。
匈奴自此徹底和漢朝撕破臉皮,入侵的更厲害了。既然伏擊戰不行,那干脆深入匈奴境內征伐。
元光六年,漢武帝授予衛青、李廣等四將各一萬騎兵,分兵四路北征匈奴。這是秦漢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到漠南出擊。
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從云中,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
衛青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圣地龍城,斬首700級,獲勝得封關內侯,雖是小勝,令漢武帝大為鼓舞。其他三路戰況都不利。
《史記·匈奴列傳》:公孫賀出云中,無所得。公孫敖出代郡,為胡所敗七千馀人。李廣出雁門,為胡所敗,而匈奴生得廣,廣後得亡歸。漢囚敖、廣,敖、廣贖為庶人。
此后,衛青連年帶兵出塞,給匈奴以重創,斬首俘虜數萬。
元狩二年,衛青的外甥、年僅十七歲的年輕將領霍去病也為武帝欣賞,授予軍隊出征匈奴,甚至戰損比例要遠低于衛青。
衛青是典型的帥才,善于大兵團作戰,漢軍將領們包括霍去病都要受衛青節度,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霍去病打的是閃電戰,千里奔襲,不要淄重糧草,出奇不意地繞到匈奴后方,打的匈奴措手不及。武帝專門把漢軍中精銳的精銳,優秀戰馬中的優秀,全部調撥給霍去病。
可以說除了衛青、霍去病,其他漢軍將領打仗都是虧的,就算打贏了也是慘勝。
比如李廣,多次英勇奮戰打贏了也不能封侯,就是因為自己部隊傷亡太大了,戰損超過戰功。要是沒有衛霍這般優秀杰出的將領,討伐匈奴就成了將士犧牲的無底洞。
武帝想要的,并不是和匈奴打打這種無意義拉鋸戰,今年匈奴入侵邊塞,明年漢軍出塞征伐匈奴。而是畢其功于一役的徹底解決方案。
經過近兩年的醞釀后,元狩四年夏,武帝終于決定:發大軍,遠征漠北!
對于這場決戰,發動十萬騎兵可是下了血本,也是利用匈奴單于部北遷漠北后誤以為漢軍不敢深入的麻痹心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大將軍衛青出定襄、驃騎將軍霍去病出代郡,各領5萬騎兵,數萬步兵,兵分兩路北進,深入漠北與匈奴決戰。
衛青大軍出塞一千余里,越過大沙漠,終于與伊稚斜單于所部相遇。
匈奴軍隊那是以逸待勞,衛青見匈奴軍早有準備,便下令用武剛車環繞為營,以戰車來抵擋正面匈奴鐵騎的沖擊。
先派五千騎把單于主力萬余騎引了過來,直接正面硬杠,兩軍大戰良久,此時大風忽起、飛沙走石,能見度急劇下降。衛青就趁匈奴人看不見,分兵從左右兩翼包抄。漢軍行軍久矣,反而愈戰愈勇,單于被漢軍強悍的戰斗力所震驚,頓覺不妙,帶著數百親兵突圍狂逃。
衛青得報立即遣輕騎星夜追擊,自己親率主力跟進,至天明,漢軍追出200余里,未能追上伊稚斜單于,沿途殲敵萬余人,算上陣斬的,總共殲敵一萬九千多。
霍去病率軍出代郡后,北進一千余里,越過大沙漠,與匈奴左、右賢王部遭遇?;羧ゲ∫宦纷窔?,不斷擴大戰果,幾乎在東路完成了全殲。
共殲敵七萬余人,左右賢王的所有籌碼幾乎損失殆盡,僅僅逃走了十之一二。
霍去病揮軍兩千余里,一直追殺至狼居胥山,在山上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后,方才得勝而回。
漠北之戰匈奴被殺九萬多人,有生力量遭到重創,以漢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危害漢朝百余年的匈奴邊患已基本上得到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說,漠北之戰實是漢武帝反擊匈奴戰爭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