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相同的工作,卻期待不同的結果。
——精神病最新定義
一個讀了幾年博士的學生“抑郁”了,跑來跟我說最近失眠了,頭發掉的特別厲害,有時候還會半夜驚醒,然后輾轉反側,睡不著覺,寫論文壓力太大了。我說哦,你已經開始動手寫了?學生一楞,然后告訴我并沒有,只是博士已經讀到第5年了,時間已經壓迫得他不得不想這個問題,想著想著就開始抑郁了……
還有一個學生,特別有意思,幾乎隔段時間就要來找我談談選題,談談想法。但是其實我發現每次他跟我說的每次內容都變化不大,也就是沒什么進展。我給到的建議也仍然是深入閱讀+寫作練習。前兩天,我又遇到了這名學生,他又開始跟我說,最近很忙,忙著干別的,還要找我談選題。我直接跟他說,如果沒有新近的閱讀進展和思考進展就不用來找我了,我幫不了你……
博士論文的寫作,博士研究生的3-5年生活是需要特別細致的安排和合理的規劃的,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復雜且需要落實到每一天的工作。從文獻的閱讀,到思維的整理,最后到論文的寫作都需要把工作量合理的安排在每一天。但是很多學生都沒有一份合理的規劃,每天散散漫漫地過著日子,享受著校園的時光,干著一些與學術無關的事情,文獻深入不下去,思考深入不下去……
其實這些人每天都很忙,忙著做別的工作,沒有把博士研究生的工作深入到自己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每天都做著跟以前一模一樣的生活,卻期待博士到最后自己就能修煉而成。我只希望跟這些同學分享一個觀點:博士論文——你不理他,他也不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