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生平
石濤俗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廣西人。其別號有苦瓜和尚、零丁老人、濟山僧與瞎尊者等。石濤曾居安徽宣城敬亭山十年左右,屢游黃山。當時與宣城釋半山、施閏章、梅清、梅庚、吳肅公、江注等詩畫名家游,乃有“黃山派”之稱,而以石濤為巨子。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石濤,是歷史上吃苦瓜最有名的人物。他自號“苦瓜和尚”,餐餐不離苦瓜,甚至還把苦瓜供奉案頭朝拜。他對苦瓜的這種感情,與他的經歷、心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他所作的花卉, 以梅、蘭、竹、菊、水仙、荷花等為主,或潑墨寫之,粗放曠達,縱橫淋漓;或細線柔痕,婉媚動人,剛麗清秀。其技法靈活,高深莫測,筆意恣縱,別具生趣,流傳至今,被世人視作珍寶。
墨竹
墨色之潤和墨色之活都到了令人佩服的地步,不但欣舞盤旋動態撼人,而且水份之清澈水份之滿都令人嘆為觀止。
水仙
長短不一的葉子,穿插有致,韻味無窮。筆墨濃淡相間,提按靈活,構圖疏朗又相互交映,畫面清逸古雅。
菊花
筆墨之嫻熟,無論粗筆、細筆、乾筆、濕筆、濃筆、淡筆,皆能兼收并容,變化自如。
蘭草
迎風蘭葉一撇,委婉風生,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悠然意遠,直把大滌子的看家本領都一古腦施展開來。
從傳世作品看,石濤在畫史上不僅是一個有創新才能的畫家,同時也是創作題材廣泛的多產作者。石濤的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又以獨特、和諧統一為自己的風格特色。
其實,他的繪畫風格變化同生活經歷有著密切關系,他一生游歷過廣西、江西、湖北、安徽、浙江、江蘇和北京等地,在各地對自然的真實感受中加以對前人技法長處的融會,讓他積累了深厚的繪畫基礎。
正因身臨其境感受真切,所以他對繪畫創作強調“師法自然”,把繪畫創作和審美體系構成為“借筆墨以寫天地而陶泳乎我也”。
觀魚書畫介紹
觀魚書畫院,以“學院派”教學體系為基礎,致力于傳承正統書畫技法,是全國知名在線教育平臺。
來自中國美術學院資深教研團隊,具有豐富的線上線下教學經驗,潛心研究更適合廣大書畫愛好者的針對性教學方法,借助在線教育模式,為更多學員提供學習機會。
足不出戶,把美院名師請回家,把形式美育轉化為實質美育,通過線上教學,豐富書畫教學的形式,讓傳統書畫以更為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新時代當中。
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愿景,讓更多人享受到最正統的書畫教育。
觀魚書畫課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