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口腔健康
上期雜志中介紹了青少年糖友應牢記的八步護牙法。其實關于口腔健康,我們不光需要護牙,牙齒外面的牙齦同樣是需要重點保護的對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在刷牙時牙齦出血,很多人常不以為意,以為是刷牙過猛所致,之后刷輕點就沒事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刷牙過猛并不是導致牙齦出血的原因,牙齦出血是由牙齦本身的炎癥引起來的,在牙齦炎癥的情況下,牙齦充血腫脹、質地脆弱,此時刷毛碰到牙齦就會導致出血。因此,如果出現了牙齦問題(不光是牙齦出血),切勿不重視,不然后果也許會嚴重。
牙齒健康與否與牙齦的健康息息相關。正常狀態下,牙齦呈粉紅色,質地堅韌,并緊緊包裹在牙齒外面。牙齒和牙齦之間的縫隙被稱為齦溝。如果沒及時用牙刷和牙線清潔齦溝,細菌往往會快速在牙菌斑上繁殖,使齦溝感染。牙齦疾病是造成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
牙齦病的分類
牙齦病是指發生于牙齦組織的一組疾病,包括牙齦炎和全身疾病在牙齦的表現。牙齦病的病變僅限于牙齦組織內,一般不累及深層的牙周組織,即不累及牙骨質、牙周膜和牙槽骨。牙齦病依據有無牙菌斑的作用分為兩大類:菌斑性牙齦病和非菌斑性牙齦病變。每類又因病因不同而包括多種疾病。這邊介紹一下常見的一些牙齦病。
慢性齦炎
慢性齦炎又稱為菌斑性齦炎,也稱為邊緣性齦炎,以前曾稱為單純性齦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齦炎癥,是牙齦病中常見的類型,患病率高。每個人在其一生中的某個階段都可能發生過牙齦炎。經過治療后牙齦炎可以逆轉,恢復正常。如果菌斑控制不佳,菌斑再堆積,疾病可復發。部分慢性牙齦炎患者可能發展為牙周炎。癥狀表現刷牙或咬蘋果等硬物時牙齦出血,有些患者表現為牙齦癢脹不適感或口臭。多數患者可無明顯癥狀。
青春期齦炎
青春期齦炎是與青春期的內分泌變化相關、由菌斑引起的牙齦炎,屬于受全身因素影響的牙齦炎之一。女性患病較男性稍多。這種牙齦炎在治療后易復發,青春期過后,炎癥可部分消退或緩解。
妊娠期齦炎
妊娠期齦炎是由菌斑引起的、與婦女妊娠期間體內內分泌改變有關的牙齦炎,屬于受全身因素影響的牙齦炎之一。患者為妊娠期婦女,且在懷孕前患有牙齦炎,妊娠2~3個月后其牙齦炎癥狀加重,妊娠8個月時達高峰。分娩后炎癥可減輕至妊娠前水平。
藥物性牙齦肥大
藥物性牙齦肥大是由菌斑引起、與服用某些藥物有關的牙齦病。它是指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加上菌斑控制不佳而引起的牙齦組織體積增大或纖維增生。菌斑、牙石所導致的牙齦炎癥,明顯影響牙齦組織的肥大程度。
牙齦瘤
牙齦瘤是指發生在牙齦乳頭部位的瘤樣增生物,是牙齦組織長期慢性炎癥的一種反應性增生。牙齦瘤來源于牙周膜及牙齦的結締組織增生,雖然外形似腫瘤,但其不具有腫瘤的生物學特征和結構,并非真性腫瘤。
急性壞死性潰瘍性齦炎
急性壞死性潰瘍性齦炎是一種牙齦的急性炎癥,以牙齦緣和齦乳頭壞死為主要特征。當急性期未能及時治療、且患者抵抗力低下時,壞死可波及到與其相對應的唇頰側軟組織,造成壞死性齦口炎。若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或反復發作,可轉變為慢性壞死性齦炎。而當感染累及牙齦組織、牙周膜和牙槽骨,導致附著喪失時,則稱為壞死性潰瘍性牙周炎。
急性齦乳頭炎
急性齦乳頭炎是個別牙齦乳頭的急性非特異性炎癥,是急性牙齦病損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出現這種疾病的原因可能是局部存在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因素,如食物嵌塞、牙簽使用不當、充填物懸突、義齒卡環尖端的刺激等。患者有自發脹痛、冷熱刺激敏感。
糖友更應警惕牙齦疾病
糖尿病患者牙齦的反復發炎、腫痛主要跟糖尿病有關系,這也是糖尿病患者比較常見的口腔的并發癥。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血糖的控制,如果目前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的不理想,應該換用胰島素治療,血糖下降以后牙齦反復感染的情況會明顯好轉。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牙齦炎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一些消炎藥物進行治療,這樣也會減輕牙齦的炎癥。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加強口腔的護理,除了刷牙以外,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具有殺菌功能的漱口水定期漱口,也有治療作用。
老年糖友還應警惕牙齦萎縮
牙齦退縮是指牙齦緣向釉牙骨質界的根方退縮而導致的牙根暴露,主要發生在牙齒靠唇頰面的牙齦。這一疾病常被稱為牙齦萎縮。牙齦退縮相當多見,研究表明,超過50%的人會有牙齦退縮的情況,牙齦退縮的患病率與創傷、性別、牙齒錯位、炎癥和吸煙等因素有關。男性多于女性,尤其在老年人中更加普遍。但并不是老年人就一定會牙齦退縮,老年人多見可能是牙齦長期受到的刺激累積所致。
輕度、均勻的牙齦退縮一般無癥狀,不需處理。如果牙齦退縮持續進展,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更換刷牙工具,改變刷牙習慣,改正不良修復體,調整咬合力或正畸力。因牙周炎導致的牙齦退縮,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的牙周治療。因牙齒不齊導致的牙齦退縮,可考慮矯正牙齒。對于已經有明顯牙齦退縮,影響美觀者,可用彈性義齦(軟的假牙齦)來恢復正常的牙齦形態,但是要注意對義齦的日常清潔。
維護牙齦健康的一些建議
(1)早晚有效刷牙、飯后漱口: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軟垢和食物殘渣,維護牙齦組織健康。掌握水平顫動刷牙法,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飯后及時漱口,可去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
(2)使用保健牙刷,注意及時更換:保健牙刷具有以下特點:①刷頭小;②刷毛排列合理,一般為10~12束長,3~4束寬;③刷毛較軟,刷毛長度適當,刷毛頂端圓鈍;④牙刷柄長、寬度適中,握持方便、感覺舒適。刷牙后應用清水沖洗牙刷,并將刷毛上的水分甩干,刷頭向上放在口杯中置于通風處。一般應每個月左右更換牙刷,若刷毛發生彎曲或倒伏,需立即更換。電動牙刷在清除菌斑和改善牙齦健康方面均有明顯的作用,尤其在控制口腔衛生依從性差的人群中占明顯優勢。
(3)正確選擇和使用漱口液:漱口液加了某些抗菌消炎物質,有一定的輔助控制牙菌斑、維護口腔健康的作用,應根據不同需求具體選擇。
(4)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在同一個家庭里,每個人的口腔健康狀況各不相同,口腔保健需求也不相同。一個人把牙刷和一個口杯,分開放置,可以避免交互感染。
(5)選擇牙線、牙間隙刷、沖牙器等工具輔助清潔牙間隙:刷牙時,牙刷刷毛不能完全伸及牙間隙,如果能夠配合使用牙線或牙間隙刷等工具幫助清潔牙間隙,可以達到徹底清潔牙齒的目的。
(6)根據口腔健康需要選擇牙膏:牙膏可增強刷牙時的摩擦力,幫助去除食物殘屑、軟垢和牙菌斑,并有助于消除或減輕口腔異味,使口氣清新。成人每次刷牙只需用大約 1克(長度約1厘米)的膏體即可。
(7)定期口腔保健。牙齦病等口腔疾病常是緩慢發生的。早期多無明顯癥狀,一般不易察覺,等到疼痛等不適癥狀出現時可能已經到了疾病的中晚期。因此,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每年至少一次。自我口腔保健方法只能清除牙菌斑,不能去除牙石。因此需定期由口腔專業人員進行潔牙,最好每半年一次,至少做到每年一次,以保持牙齒堅固和牙周健康。
(8)牙齦疾病可表現為疼痛或不適癥狀,出現刷牙或咬硬物出血、牙齦腫脹,牙齦色澤變得深紅、口臭等。其中,牙齦出血對于患者來說容易被注意到。牙齦出血是炎癥的信號,需要引起警惕。當出現上述癥狀時,可能提示牙齦疾病的進展,需要及時尋求口腔醫師的幫助。
知識庫:牙齦炎和牙周病的關系
牙齦炎是局限在牙齦組織的一種早期性的炎癥,所以一旦發現刷牙出血這些癥狀,要早期積極的治療牙齦的炎癥,可以徹底的治愈。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炎癥可能會向更深層次發展。如果侵犯到牙周的支持組織,引起牙周袋的形成和附著喪失,還有牙槽骨的吸收就會發展為牙周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