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AS系統概述
一、系統構成
腎素、 血管緊張素原、 血管緊張素Ⅰ(AngⅠ)、血管緊張素轉化酶、 血管緊張素Ⅱ(AngⅡ)、 血管緊張素受體亞型1(AT1)、 血管緊張素受體亞型受體2(AT2)、 緩激肽、 緩激肽受體、 醛固酮。
二、RAS作用機制
三、藥物作用機制
藥物主要通過抑制 腎素、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血管緊張素受體 而發揮作用
1、腎素
(1)作用:使血管緊張素原轉化為血管緊張素Ⅰ
(2)增多機制
①交感N興奮→興奮球旁細胞β?受體→腎素釋放增加
②腎內壓力感受器→當腎動脈灌注壓<85mmHg時興奮→腎素釋放增加
③致密斑→鈉離子濃度降低時激活→腎素釋放增加
④AngⅡ升高反饋抑制腎素分泌
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
(1)作用:
①使AngⅠ→AngⅡ
②降解緩激肽、P物質、內啡肽
(2)分類、分布
①分為細胞型、血漿型
②主要細胞型發揮作用,且主要在肺血管內皮細胞
3、AT?
(1)興奮血管平滑肌AT?→收縮血管
(2)興奮腎上腺髓質AT?→兒茶酚胺釋放
(3)激活腎上腺皮質AT?→醛固酮釋放→鈉水潴留
(4)興奮交感N突觸前膜AT?→NE釋放
(二)ACE抑制藥
★
一、化學結構與分類
ACE有兩個活性位點,抑制藥結合ACE的含Zn2+的位點→活性消失
1、—SH:卡托普利
2、—COOH:依那普利
3、—POO:福辛普利
藥物多為前體藥,比如—COOR、—POOR,需要在體內水解為羧基、磷酸基才能發揮效應
二、藥理作用
1、★抑制AngⅡ生成
2、★抑制緩激肽活性
3、保護血管內皮細胞
4、抗心肌缺血與心肌保護
5、增敏胰島素受體
三、臨床應用
1、治療高血壓
(1)輕中度高血壓只用ACE抑制藥即可。與利尿藥合用效果大于只增加劑量
(2)腎血管性高血壓——特別有效。
(3)保護心腦腎,減輕心肌肥厚,逆轉重構。
(4)對伴心衰、糖尿病、腎病患者——首選藥
2、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與心肌梗死
(1)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改善預后、延長壽命,效果好于其他,大進步。
(2)降低心肌梗死并發心衰的病死率,改善器官灌流。
3、治療糖尿病性腎病和其他腎病
(1)對Ⅰ、Ⅱ型糖尿病性腎病:無論有無高血壓,都能改善和阻止腎功能惡化。
(2)高血壓、腎小球病變、間質性腎炎引起的腎功能障礙:能減輕蛋白尿。
上述腎臟保護作用是舒張腎出球小動脈的結果。但其加重腎動脈阻塞或腎動脈硬化造成雙側腎血管病的腎功能損傷
四、不良反應
1、一般反應
(1)消化系統:惡心、腹瀉
(2)中樞神經系統:頭暈、頭痛、疲倦
2、首劑低血壓
卡托普利(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3、咳嗽
無痰干咳(被迫停藥),偶有痙攣性呼吸困難。(用色甘酸二鈉吸入)。
4、高血鉀
醛固酮分泌減少所致。
5、低血糖
增強對胰島素敏感性所致。
6、加重腎功能損傷:?
指腎動脈阻塞或腎動脈硬化造成雙側腎血管病者。
舒張出球小動脈,降低腎灌注壓所致。?
7、對胎兒和乳兒的影響
8、血管神經性水腫
與緩激肽有關,用藥第一個月發生,需停藥。
9、味覺障礙、皮疹、白細胞缺乏(含巰基結構)
★卡托普利★
一、藥理作用
1、降壓
2、清除自由基→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防治。
二、體內過程
1、餐前1h服用(受食物影響),藥后1h高峰。
2、血漿蛋白結合率30%、t1/2為2h、40-50%原型腎排泄。
三、臨床應用
1、高血壓
2、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安全,降低病死率。
3、心肌梗死: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和其引起的心律失常,降低病死率。
4、糖尿病性腎病:FDA唯一批準用于該病的ACE抑制藥,療效肯定。
四、不良反應
1、咳嗽等如前述。
2、青霉胺樣反應
3、雙腎動脈狹窄者禁用。
(三)AT?受體阻斷藥
★
一、藥物及特點
1、非肽類,有高選擇性、親和力強、作用持久。
2、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坎地沙坦、依普沙坦、替米沙坦
3、與ACE抑制藥相比,作用專一
二、作用機制
1、AT1-R被阻斷→ 反饋性血漿腎素↑→AngⅡ濃度↑→激活AT2R→NO釋放↑→舒張血管、降壓、抑制心血管重構。
2、醛固酮↓→水鈉排出增多
三、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1、降壓治療高血壓、減輕心臟后負荷治療心力衰竭。
2、 阻止心血管細胞肥大防治心血管重構。
★氯沙坦★
一、藥理作用
1、腎臟:
(1)拮抗AngⅡ對入球、出球小動脈的收縮作用。
(2)促進尿酸排泄
2、心臟:抑制左室肥厚和血管壁增厚
二、體內過程
1、口服3-4h高峰,代謝物EXP3174,
2、t1/2為6-9h,不易入腦,肝代謝。
三、臨床應用
1、高血壓
四、不良反應
1、不良反應少,眩暈。
2、哺乳婦、孕婦、腎動脈狹窄禁用
3、低血壓、嚴重腎功不全、肝病患者慎用。
4、避免與補鉀或留鉀利尿藥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