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在無數儒家弟子的奮斗下,成就了2000多年的主流文化地位。最牛的一個人,一定是朱熹!他寫下一本《四書集注》,把儒家的四部經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變成了科舉教材?!端臅ⅰ沸纬闪酥祆涞睦韺W思想根基,被統治者定為官方參考書和科舉考試的依據。
《四書集注》對朱熹到底有多重要?朱熹臨死前一天,還在修改《大學誠意章》,朱熹有句經典語錄,“畢力專研,死而后已”。
朱熹壟斷了“高考輔導和出題范圍。“!這是一種怎樣的榮耀?自然迎來無數的羨慕、嫉妒、恨!批判朱熹的人,太多了!無數人在科舉的路上,頭破血流,甚至粉身碎骨!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開始,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結束,經歷了1300年,成為底層讀書人的唯一進身之道。
讀書人的目標: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讀書人的勵志: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讀書人的堅持: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讀書人的榮耀: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讀書人的無奈: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自古以來批判科舉的人太多了,理由很多,黑幕、無用等等!就像現代社會批判高考一樣,如果說科舉制度不公平,高考不公平。底層人就不需要公平了。有理智的人不會宣揚取消高考和科舉。
但是批判朱熹,我個人認為沒問題。公眾人物享受公眾關懷,就應該承受同存的壓力。清朝毛奇齡撰《四書改錯》,針對朱熹《四書集注》,挑出錯誤451條。
至于朱熹有沒有錯,不重要!朱熹的理學思想說是孔子儒學的一脈相承。儒學發展了千年,早就面目全非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被挑出來,朱熹注釋,就是為了表明自己理論根基傳承有序。
從王安石開始,經歷元朝。
到了明代,朱元璋詔定科舉法,逐漸形成嚴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
朱元璋和朱熹還是親戚,這個很多人都不知道,《中華姓氏源流史》(全部朱姓資料)記載,朱熹是朱環的第九世孫, 朱元璋是朱環的第十七世孫了。
為什么朱熹的書被選為科舉輔導書?
分享一下,朱熹在《四書集注》里的經典語錄吧!
1.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國以民為車,社稷亦為民而立。
3.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4.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
5.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6.聞道有蚤莫,行道有難易,然能自強不息,則其至一也。
7.《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心、誠意而已。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就是一部養成教育手冊!科舉從本質上,就是選擇國家公務員,忠誠有能力缺一不可!
怎么選?
《論語》給出了觀察人的方法,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翻譯過來,就是考察出發點,做事方法,原則底線。
什么人最忠誠?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相似,才是自己人!
我想大家已經能理解,為什么科舉選擇四書五經了!四書試士,是元代開創的新先例,高考一樣有出題范圍。
貴族不是一代養成的,公務員也要從小培養,需要必備的職業修養,怎么看一個人的修養?看他怎么處理小事瑣事,在情緒被環境影響的前提下,修養決定處理方式,公務員要時刻保持理智,這是維系國家機器運轉必備的條件。
大事難事看擔當!秦始皇和儒生較勁,焚書坑儒!被噴了很多年,后人戲謔秦始皇的失誤,寫下一首詩“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span>
真正做大事的人,需要在實踐中,養成擔當!光讀書是不行的,“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