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甲、乙雙方連續幾年訂有買賣某一固定種類的木材合同。有一次簽訂合同時,因乙方職工的疏忽,將木材的種類寫錯。當時正值原來交易的那一類木材熱銷,而甲方供不應求,故甲方就以誤寫的木材種類交貨。就《民法典》的基本原則而言,甲方違反了( )。
A.自愿原則
B.平等原則
C.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D.誠實信用原則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D
誠實信用原則的法律要求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 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必須將有關事項和真實情況如實告知對方,禁止隱瞞事實真相和欺騙對方當事人。(2)民事主體之間一旦作出意思表示并且達成合意,就必須重合同、守信用,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法律禁止當事人背信奔義、擅自毀毀約的行為。(3)民事活動過程中發生損害,民事主體雙方均應及時采取合理的補救措施,避免和減少損失。在本題中,根據
之前的合同履行,甲乙雙方在此次簽訂合同時雖誤寫交易的木材品種,但是根據其長期買賣的事實和誠實信用原則可推知合同上的種類應為原來交易的種類。甲為了自己的盈利以誤寫的木材種類交貨,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
注: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早已在《民法總則》中刪除,《民法典》中也無此原則。
02
我國《民法典》將公序良俗與法律并列,可見公序良俗原則的地位。關于“公序良俗”的理解,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A.公序良俗包括公序和良俗,公序即公共秩序,良俗指善良風俗
B.公序良俗原則的本質在于限制私權的行使,維護個人與社會共同體的和諧
C.公序良俗原則的本質在于即使民法規范,公共政策不能周全的私生活領域也不能依習慣進行處置
D.公序良俗原則的本質在于體現民法規范與傳統倫理在價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即所謂的法以德為本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C
A 項正確,公序良俗包括公序和良俗,公序即公共秩序,良俗指善良風俗。B 項正確,民事活動屬于私法關系,實施意思自治。民事主體實施民事活動要遵循自愿原則,但要受到公序良俗原則的限制。所以公序良俗原則的本質在于限制私權的行使,維護個人與社會共同體的和諧。C 項錯誤, 公序良俗原則的本質在于在民法規范、公共政策不能周全的私生活領域,可以依照習慣進行處置。D 項正確,公序良俗原則的本質在于體現民法規范與傳統倫理在價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即所謂的法以德為本。
【拓展】
依照法所保護的利益,可將法分為公法與私法。公法是關于國家或國家與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部門的總和,涉及的主體為國家機關,以行政法和刑法為核心。私法主要是指關于個體與個體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部門的總和,涉及的主體為私人,以民法和商法為核心。
03
根據法律規定,下列哪些社會關系應由《民法典》調整( )。
A.公務員甲向所在單位財政部門申請發放工資
B. 乙餐廳因早餐質量問題導致顧客食物中毒,工商局對乙餐廳作出了罰款
C. 丙向女友承諾,如女友和他結婚,則帶女友去環游世界
D.丁很欣賞王某,遂將其一汽車贈與王某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D
《民法典》第 2 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A 項錯誤,公務員與其單位的關于工資的問題屬于行政機關內部事務,其關系由公務員法調整,不屬于民法調整范圍。B 項錯誤,乙與工商局不是平等主體,其關系應當由行政法調整。C 項錯誤,丙向女友承諾的行為屬于道義行為,并不產生民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不屬于民法調整。D 項正確,丁的贈與行為在其與王某之間產生了民事財產關系,屬于《民法典》調整。
04
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體現的是《民法典》的()。
A.平等原則
B.公平原則
C.誠實信用原則
D.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B
《民法典》第六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05
下列關于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表述正確的是()。
A.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可因當事人的約定而受限制
B.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以年齡為劃分依據
C.民事權利能力是民事行為能力的前提
D.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均相同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C
A 項錯誤,我國《民法典》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三大類,即完全民事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因此,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基于法律規定的,而非雙方當事人約定。B 項錯誤,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劃分標準是意思能力和識別能力,具體而言,就是依靠自然人的年齡、智力和精神狀況為標準進行劃分,不僅僅是以年齡作為劃分依據。C 項正確,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是作為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前提條件。D 項錯誤,根據《民法典》第十三條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可見,只要出生之后每人都獲得了民事權利能力,是相同的。與民事權利能力不一樣的是,民事行為能力根據每個人的年齡、智力、精神狀況而有所不同。根據《民法典》第十八條至二十條規定,可以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06
小李的爸爸記得小李的出生日期是 2020 年 8 月 14 日,媽媽說小李的出生日期是 2020 年 8 月 15 日,并翻出了當晚朋友圈她與小李的合照。但醫院提供的出生證明上寫的是 2020 年 8 月 16 日出生,之后在派出所登記時,工作人員寫的日期是 2020 年 8 月 18 日,那么小李的出生日期是()。
A.2020 年 8 月 14 日
B.2020 年 8 月 15 日
C.2020 年 8 月 16 日
D.2020 年 8 月 18 日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B
《民法典》第十五條規定,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 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準。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準。題目中小李的媽媽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小李的出生日期,足以推翻以上所有日期。
打卡
打卡
打卡打卡
余下1條討論內容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