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條斷裂帶,造就阿爾泰山的美

 01 

阿爾泰山之所以“物華天寶,金玉富蘊”,是因為它同時是一條造山帶。造山帶往往是重要的成礦帶和多種復合地貌、多元景觀的富集帶

阿爾泰山,中國的北境之山,跨越中國、蒙古、俄羅斯和哈斯克斯坦,從戈壁延伸至西伯利亞,綿亙2000公里。

在蒙古語中,阿爾泰山意為“金山”,以蘊藏寶藏而馳名。著名的可可托海超大型稀有金屬礦床便位于這里,全球已知的140種有用礦物,這里就有86種。

不僅如此,我國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也發源于此,河流經過之處留下喀納斯、可可托海等一個一個令人心動的名字。

▲長圖預警,可可托海超大型稀有金屬礦床及因礦而興的可可托海鎮。攝影/張學文

阿爾泰山之所以“物華天寶,金玉富蘊”是因為它同時是一條造山帶。

這條造山帶形成于大約2.5億前的一場持續7000萬年的造山運動。但真正改變它的,卻是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那次碰撞。

這次碰撞不僅造成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巨大的力量還一路往北傳導,甚至影響到貝加爾湖以北一帶地區。

正是這次碰撞導致古老的阿爾泰山造山帶重新變得活躍,形成一系列北北西向的新斷裂,其中就包括富蘊斷裂。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過程。

近百年來,這條斷裂帶曾發生多次強烈地震,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內陸強震活動區。尤其是發生于1931年8月11日的富蘊8級地震,形成176公里的地表地震斷裂帶。

這條斷裂帶規模巨大、斷裂地貌現象十分醒目,地震斷裂類型齊全,斷裂組合形態復雜多樣。由于這里干旱少雨、人跡罕至,這些珍貴的地震遺跡和各種地震現象被完好地保留在原地,使這里成為世界上罕見的地震斷裂帶之一和全球最好的地震破碎帶現場博物館。

▲阿爾泰地區構造圖。 

▲可可托海小東溝花崗巖地貌是阿爾泰山的經典。攝影/楊建

 02 

富蘊斷裂帶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熱點地區,隨著大量科學家的進入,50年前發生在這里的地動山搖開始重新浮現在我們面前

富蘊8級地震發生時,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北京鷲峰臺地震儀完整地記錄了這次地震的整個過程。

而遠離震區12000余公里的拉丁美洲圣胡安地震臺,記錄到這次地震的地震波持續長達兩個半個小時。

這次地震的波及范圍甚廣,有感范圍達數千里以外,西至哈薩克斯坦的賽米巴拉金斯克,東至甘肅的蘭州。地震使廣大地區,包括哈巴河、烏魯木齊、巴里坤以及蒙古的吉爾格朗圖一帶數百公里范圍內,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地表破壞集中分布在富蘊縣可可托海至青河縣二臺之間的狹長地帶,形成長達176公里的地震斷裂帶。

▲阿爾泰地區構造圖,紅線為可可托海-二臺斷裂。

富蘊地震由于發生在阿爾泰山區,當時震區范圍內居民稀少,牧民又多住氈房,震中區幾乎無固定的建筑,因而在地震中傷亡的人數極少。

地震發生后,前蘇聯地質學家奧勃魯切夫最早報導了富蘊地震的有關資料。1932年,他在前蘇聯的《自然》雜志上發表了《蒙古地震》一文,由于他收集的材料僅限于蒙古境內若干點受震情況的通信報導,因之誤為蒙古地震。

▲北京鷲峰地震臺1931年8月11日記錄到的富蘊大地震震波

原清華大學地學系主任袁復禮教授在富蘊地震時,正好在烏魯木齊(迪化),他記述了當地一些地方的受震情況,斷定阿爾泰山為震中所在。

1933年著名地震學家李善邦教授發表了鷲峰地震臺關于富蘊地震記錄的報告,1934年又發表了《新疆地震》一文,對富蘊地震(當時稱阿山地震)做了專門論述,他根據鷲峰地震臺及世界六十多個地震臺的記錄確定了富蘊地震的震中。

▲ 袁復禮在地質考察前測繪地形圖,1928攝。

之后幾十年,由于種種原因,這個斷裂帶逐漸淡出研究者的視線,幾乎無人問津。直到1972年,我國在阿勒泰地區建立了富蘊地震臺,開始對這條斷裂帶進行長期監測。

而大量的研究者也開始翻山越嶺,深入荒漠翰海開展遲到了近50年的系統科學研究。好在特殊的自然條件,將50年前發生過的一切都完整地保存在這里,留給科學家的這道盛宴仍新鮮如初。

80年代初,這里已經儼然成為地震研究的熱點地區。隨著大量的研究成果問世,50年前發生在這里的地動山搖開始重新浮現在我們面前。

▲ 位于大漠邊緣的富蘊斷裂帶。楊建/攝影

非常有意思的是,當大量科學家們來到這里時,卻發現之前在其他地區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和“技術規范”在這里全無用武之地。

譬如,按照《新的中國烈度表》,以房屋破壞作為評定烈度的準則來圈定烈度區和等震線圖便難以進行。因為震區居民稀少,牧民多住氈房,幾乎在震中找不到固定的建筑。

而且地震發生之時,當地牧民正在遠離極震區的高山夏牧場放牧,極震災區幾乎無人區,他們只能根據地表破壞現象、地震斷層的規模及位移量來進行類比,最終來圈定烈度圖和等震線圖,就這樣十一度區還是因為兩側控制差未能圈定。而對震中、震級的最終確定也頗費周章。

▲ 一個牧人從卡拉仙格斷裂帶通過,畫面的左側可以清晰地看到斷裂形成的地裂縫。李忠東/攝影

 03  

卡拉仙格,全球最好的地震帶現場博物館

從可可托海的小東溝出來,我們的車一路由北向南穿行在阿爾泰山前山地帶的低山丘陵區。

汽車飛馳在一望無邊戈壁灘,一路塵土飛揚。斜插進一個溝谷,道路崎嶇難行,季節性洪水將溝谷中的簡易公路沖刷出此起彼伏的“彈”坑。

將到頂點時,車子終于不堪折磨,趴窩不前。步行到山頂,一條又直又平的地裂縫象鐵犁一樣將綠毯似的草原剖開。我們已經進入到富蘊8.0級地震最為驚心動魄爆發點——震中卡拉仙格爾。

▲ 位于大漠邊緣的富蘊斷裂帶。楊建/攝影

卡拉仙格爾,位于阿爾泰山前山帶,準噶爾盆地西緣,是古老構造活動所形成的一個隆起,長9.5公里,寬5.7公里,海拔約2100米,雖然絕對高差并不算高,但卻從1000余米的準噶爾盆地拔地而立,在視覺上仍顯得雄闊高大。

從空中鳥瞰,卡拉仙格的形態像一片樹葉或豆莢。這是因為卡拉仙格是一個構造作用所形成的巨大構造透鏡體。構造透鏡體是巖石因構造作用被擠壓破裂成的塊體,形態上像中間厚,周邊薄的透鏡。透鏡體可大可小,小到只能通過顯微鏡觀察和識別,大的數米至數十米,但像卡格仙格爾這樣由透鏡體形成的山體并不多見。

▲從空中鳥瞰,卡拉仙格的形態像一片樹葉或豆莢。這是因為卡拉仙格是一個構造作用所形成的巨大構造透鏡體。

卡拉先格爾是富蘊大地震的震中和裂度十一度區。以卡拉先格爾為中心,震中區呈南北長145公里,東西寬18公里的橢圓形。在這個區域內,斷裂劈山越嶺,大規模崩塌地裂、沉陷、噴砂、冒水、溪流改道等現象比比皆是。

▲ 位于大漠邊緣的富蘊斷裂帶。楊建/攝影

由于這里地處氣候干旱的內陸偏遠地區,地表流水侵蝕作用和人類活動影響都很微弱,因此富蘊大地震在地表形成的斷裂、斷陷遺跡保存十分完好,世界罕見,堪稱國內外最好的地震斷裂帶遺跡現場博物館,被稱為“活動斷裂的經典案例”。

大幅度的沉陷和強烈的震動,完全改變了卡拉先格爾峰的面貌。這里幾乎看不到完整的基巖,地震斷層穿山越嶺,過溝跨壑,存留下十分壯觀的斷層陡坎。

在卡拉仙格爾的山頂,地震形成一個長1500米、寬900米的三角形地震塌陷區,塌陷區內陸震斷裂成組出現,縱橫交織,有的呈階梯狀陡坎,遠觀如一片梯田。區內所有的巖石都被震的“酥脆”。

▲ 卡拉仙格地震塌陷區實測圖”。

也就是說這次地震將一塊近4千萬立方米的山體完全破碎,并使之移多了數十米,當時的地動山搖、驚天動地可想而知。

從衛星圖片上,原本有序的山脊、溝谷等地貌都顯得雜亂無章,如被一腳踩過蛋糕,慘不忍睹。

走進裂陷區,更是驚心動魄。裂陷區陡坎最大高度達63米,相當于一座二十層樓的高度。有一座震塌了的山體,山上裂隙層層環繞,被形象地稱為“開花饅頭”。

▲ 卡拉仙格地震塌陷區,遠觀如一片梯田,局區內所有的巖石都被震的“酥脆”。楊金山/繪

卡拉仙格爾是一個地震遺跡的現場博物館,幾乎全球所有的地震遺跡在這里都可以看到,既有錯斷山脊、眉狀錯脊、斷頭溝、鐮形斷面、斷塞塘等宏觀地表地貌,也有陡坎、溝槽、張裂縫、鼓包、垅脊等微地貌組合。

富蘊地震斷層的最大水平錯動,也是發生在震中區的附近。在阿克薩依可見,成排的近代倒石堆被水平錯移14米。一種低矮的絲柏—“新疆圓柏”,原本生長在斷層的兩側,在地震中樹干被拉斷并位移十余米,一棵樹活生生被分成兩部分,居然仍然生機盎然。

▲ 卡拉仙格地表破裂現象。楊建/攝影

從卡拉仙格出來,一輪圓圓的落日將大漠染得血紅。

在單調而枯燥的大漠,唯有日月星辰能給這里帶來難以著摸的變化和出人意料色彩,稍微驅走這里的寂寞。

夕陽下,一群從前山夏牧場向烏倫古河冬牧場遷徙哈薩克牧民,塵土飛揚地行走在羊道。

羊、駱駝、馬和飛揚的塵土都被夕陽點亮,一個十多歲的哈薩克姑娘奔跑著驅逐羊群,她的微微卷的頭發也在夕陽中金色透亮。

▲ 夕陽下,一群從前山夏牧場向烏倫古河冬牧場遷徙哈薩克牧民,塵土飛揚地行走在羊道。逐影隨行933/攝影

 04  

構造盆地,地震造就的美景

富蘊地震斷裂帶所在的阿爾泰-戈壁阿爾泰地震帶,100年來先后發生1905年北蒙古、1933年富蘊、1957年戈壁阿爾泰三次8級以上的大地震,時間間隔為26年。

這條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以及由喜馬拉雅至地中海的歐亞地震帶不同,富蘊地震并不是發生在板塊接合部位的大斷裂帶上,而是發生在板塊內部規模較小的斷裂帶上。

在遠離板塊邊界的內陸地帶為什么不斷地發生強烈地震,并造成如此巨大的地表破裂與位移?動力來自何方?未來的地震危險性又如何?這些都成為有待解開的科學之問,而這條斷裂在科學研究上的獨特意義也因此凸顯。

▲ 上圖僅僅為1980-2004年期間,富蘊地震斷裂帶的地震活動分布情況。

人們在調查1931年8月11日8級大地震的遺跡時,同時也發現在此之前這里發生過的多次大地震遺跡。

而且由于這條斷裂的長期活動,在卡拉先格爾以北,沿斷裂帶東側,形成長長的構造干谷和三個串珠狀盆地,從南至北依次為吐爾洪盆地、可可托海盆地、喀依爾特盆地。

受富蘊斷裂的控制,這三個盆地的西緣線條平直,斷崖和斷層三角極為壯觀,在日積月累中,阿爾泰山剝蝕下來的泥砂不斷向東側的盆地淤積,形成廣袤的平原或者積水形成湖泊。

▲ 卡拉先格爾以北,沿斷裂帶東側,形成長長的構造干谷和三個串珠狀盆地。綠色為盆地,山前沖洪積堆積。

群山環繞的盆地成為阿爾泰山前山帶的聚寶盆。雪山之水滋潤下,這里土地豐膄肥沃,是準噶爾東緣難得的綠洲。

處于準噶爾盆地與阿爾泰山之間的富蘊縣是一個農業生產并不發達的地區。但在富蘊斷裂帶形成的谷地,卻風吹麥浪,到處飄蕩著田園牧歌,這里成為富蘊縣的優質小麥主產區及優質奶牛飼養區。

世代逐水草而牧哈薩克人,也因此改變傳統,在盆地邊緣建立起了定居村落,過了半農半牧,半游牧半定居的農牧生活。

▲ 斷裂帶形成的盆地成為哈薩克族的詩意家園。李忠東/攝影

從準噶爾盆地邊緣的富蘊縣一路向東出發,公路沿著一條灰褐色巖石構成的峽谷橫切阿爾泰山的前山地帶。

汽車越過山頂,諾大的吐爾洪盆地突然出現在茫茫蒼蒼的阿爾泰山環抱之中。盆地遼闊而平坦,東西兩側與山區的邊緣線截然不同,西岸是斷裂帶通過之處,邊緣線如刀斧所切,又平又直。

而東部,是相對沉降的區域,盆地與山的邊緣線彎彎曲曲,極不規則,這是斷層形成的構造盆地所具有的特點。

可可蘇海就位于吐爾洪盆地西側的低洼處。

▲吐爾洪盆地。楊建/攝影

可可蘇海,又稱月亮湖或野鴨湖,是一個沼澤性湖泊,平均水深僅2米,湖中以發育大量的浮島而極富特色,共有大小浮島20多個。

浮島之上,蘆葦叢生。夏天這里碧波蕩漾,成群野鴨在水草中游弋嬉戲,各種水鳥在蘆葦間起起落落。

到了9月底,經過秋風的洗禮,湖中的蘆葦逐漸變成金黃,可可蘇里一派“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加之湖中掠過的小船,湖畔閑散吃草的羊群,這個路邊的風景倒成了游客最不忍離開的地方。

▲ 斷裂帶形成的可可蘇里湖。楊建/攝影

離開可可蘇海,向北穿過一個相對窄束的峽口,富蘊斷裂帶形成的另一個盆地,可可托海盆地出現在眼前。

盆地沿斷裂帶展布,南北長近16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盆地的西岸如刀劈斧切,東側一條隆起的山將平闊的盆地分為兩塊,北部盆地沿庫依爾特斯河延伸,可可托海鎮就位于盆地的東側,著名的三號礦坑位于可可托海鎮的南側,據說在共和國最艱難的時期,這里挖出的稀有金屬礦源源不斷地通過額爾齊斯河水路運往前蘇聯,抵償了我國當時外債的三分之一。

從這里再往東,則是一條花崗巖形成的峽谷,以發育奇特的花崗巖穹狀峰為蜚聲中外。

▲可可托海盆地有藍色港灣之稱。張學文/攝影

額爾斯齊河的河源之湖—伊雷木湖便位于可可托海盆地的西側。

伊雷木湖,正好處于額爾齊斯河與支流卡依爾特河交匯處,它是在富蘊斷裂帶形成的構造湖基礎上,后經攔河筑壩匯水而成。

在哈薩克語言中,伊雷木意為“漩渦”。從空中俯看,它沿富蘊斷裂呈近南北向展布,在北端突然向東折轉,將一個半島攬于湖中,恰象大海中的一個巨型漩渦。

與玲瓏雅致的可可蘇里不同,群峰簇擁下的伊雷木湖靜躺在平闊的山間盆地,大氣而壯美。湖的東、北和南側,均為開闊地,其上阡陌縱橫,農舍儼然,樹木成行。

湖的北面,有依湖而建的地下電站,發電機組位于136米深的地下,該電站由蘇聯人于1958年設計,耗時近10年才完成修建,是我國最深的地下電站,也算是可可托海的另一個奇觀了。

▲伊雷木湖。楊建/攝影

新疆作家李娟,曾經生活在阿爾泰山牧區,她居住的地方正好位于額爾齊斯河南岸戈壁灘上的烏倫古河一帶,她跟隨哈薩克牧民放牧的區域,也是富蘊斷裂帶通過的地方。

她在《羊道,前山夏牧場》一書中,曾經描繪她看到的地震遺跡:“身邊是又深又窄的一道溝……仔細一看,卻是地震斷裂的痕跡。因為兩岸交錯的石塊和空穴還有著清晰的曾經嵌合在一起的痕跡……這條兩米多寬的深溝將碧綠完整的草地從中破開,一直延伸至我們所駐扎氈房的那座小山的山腳下。”而且在前山夏牧場,她還親歷了一次震感強烈的地震。

▲伊雷木湖。李忠東/攝影

額爾齊斯河內斂沉穩,如一個哲人,一絲不亂的流淌,保持著智者的姿態。

人類從遠古走到現在,因為來路太過遙遠,時間太過漫長,以至于越來越遠離我們來的方向,也越來越遠離大自然。

然后,在阿勒泰我們發現,人類漸漸失去的一些東西,卻在阿爾泰山游牧民族身上似乎還清晰地存在著。

就像延綿176公里的地震帶終在雨、雪與風沙中逐漸隱淡,最終煙滅在漫長的歲月,而通往阿爾泰山深山夏牧場的羊道卻越來越清晰。

俠客地理(微信ID:xiakedili)

尋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這個剛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的地方,是藏在新疆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
為什么牧羊人在可可托海?
額爾齊斯河流域有哪些地質景觀?
可可托海景區
歷史上的今天:1931年新疆富蘊8級大地震
劉志超:大美新疆——可可托海之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南丰县| 赣榆县| 洪湖市| 宣城市| 墨玉县| 巴南区| 瑞金市| 徐闻县| 台南市| 乌海市| 黄山市| 临潭县| 克什克腾旗| 白城市| 莱芜市| 平舆县| 台前县| 安顺市| 布拖县| 汶川县| 旬邑县| 彰化市| 门源| 廊坊市| 德清县| 建阳市| 嘉祥县| 神农架林区| 呈贡县| 申扎县| 丽江市| 富源县| 遂平县| 密山市| 馆陶县| 宜良县| 鹤壁市| 烟台市| 绥化市| 若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