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漲起來,前排買不到,晉級分化過程后排容易坑人。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三位一體來講。也就是辨識度梯隊以及題材周期
什么是辨識度
第一:人氣
一個股票的人氣越高,關注度越高,就具有了高辨識度
第二:連板高度或者空間高度。
第三:影響力, 一個股票的上漲或者下跌往往會帶動整個 板塊的波動,這樣的票也是具有較高辨識度。
第四:題材
有一句話說得好,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也就是一個題材不被炒作,其中的個股很難走出獨立大行情,只有一個題材被炒作起來的,題材中的票才會火上澆油水漲船高!
一般來說,最強題材龍頭辨識度要遠遠大于次強題材龍頭,次強題材龍頭辨識度要高于“雜毛”龍頭。
正常情況是“雜毛”龍頭先倒下,然后是次強題材龍頭,最后才是最強題材龍頭倒下。
第五:龍頭或者妖股基因。
一個股票以前曾經做過龍頭或者妖股,它的辨識度由于龍頭記憶效應往往會優于普通股票
第六: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個股往往具備別人不具備的產品、能力或者優勢
2、高辨識度的票不但會不斷上漲,往往還會抗跌,尤其是有時可以逆指數而上,甚至可以穿越情緒周期,并且很少出現A殺,會讓你從容進出。
從我的角度來說,所謂的高辨識度一定具備兩“最”:最強題材、最強題材內的最高連板或者空間龍頭,也就是我每天文章中經常說的聚焦最強題材,抓住最強題材龍頭,因為許多超級大牛股都是從這兩最里演變出來的。
踏準情緒周期,聚焦最強題材,抓住最強題材龍頭,遵守絕對紀律,就是快速賺錢模式!
什么梯隊?
梯隊指的是板塊的整個連板梯隊,有七板 有六板 有五板、四板、二板,還有一堆一板,這個就是板塊的整體梯隊,板塊梯隊是板塊內部個股晉級與淘汰后的結果。
題材級別有大小,所以我們要找到一個錨定點,來判斷題材周期的大概持續時間。一般的小題材,持續時間就是三天,中大級別題材持續時間從一周到數月不等。數月的時間跨度太長,肯定是以趨勢的形式為主
也就是說,當板塊有共振行為發生時,第一天,第二天都是不錯的交易機會,因為相對于預期走一周的行情來講,第一天第二天相當于行情的初期。越往后,集體向上阻力越大,就會產生分化分歧,直至大分歧,是一個情緒逐步衰退的過程
可以說在題材周期初期,每一次的日內分化都意味著日內回流,越往后回流概率越小(要分歧了),分歧就是分化后不回流。如下圖所示。
就是因為整體波段向上,導致的日內開盤之后的慣性向上。你想啊,我要持續幾天,每天都會有人看好板塊繼續,自然是開盤之后要向上的,特別是初期,大多會以跳空的形式展現(對應到多股一字開)。
所以這里就會有一個慣性上沖概念,慣性上沖就是絕大多數朋友做不好接力的最主要原因。因為慣性上沖從盤口上來看很強,但是對個股持續性角度來講沒有任何幫助,他是一種整體強勢的假象
(整體強不代表個股就強,要強就一字了)
換句話說,你們理解的一致性開盤不好買是慣性上沖的表象,一堆后排個股試圖在這里表現卡住次一級辨識度的位置,結果根本就分辨不出好壞。
所以你要去接力,是不是要等慣性上沖結束之后,板塊日內還有回流預期的時候去?這個時候的個股雖然辨識度依舊不是第一梯隊的,但是相比較哪些慣性上沖然后回落的個股來講要強?這就是常說的辨識度篡位,我這個股從當前板塊梯隊的后排竄到了前排。這里一定要注意,走了這個過程,依舊不是第一梯隊,只是說你打贏了你同梯隊的個股。
這三點,就是做板塊晉級接力的基礎。
二、梯隊,就是你選取標的的范圍。
他可以有多種分法,一般來講就是按照題材周期進程,個股出現的前后來分。提前表現的龍頭,啟動之后繼續強勢表現的(也有單純蹭身位的個股),這種就是第一梯隊,比如這波汽配 迪生力和飛龍股份這種就是基本不會給你買,買到就代表板塊分歧最大了。
第二梯隊,啟動當天出現的首板。當然不是說當天所有首板都是第二梯隊,是之后依舊連板的個股,他們要么一字連板,要么換手連板。
第三梯隊,一般來講是沒有第三梯隊的,但是是存在板塊已經走了兩天,然后突然又產生了共振行為。
三、辨識度,在有梯隊的時候,自然就是跟梯隊綁定的。
不然烏泱泱幾十個股,你怎么能夠精細的把這些個股辨識度排序?同樣是啟動后一字,兩個一字的個股就能在辨識度上分個高下?不同梯隊的個股,也都是一字,梯隊好的辨識度就要比梯隊不好的要高。
放在這里是一樣的,有時候光看盤口,看不出強弱的,出生就決定了初期很大一部分的辨識度。
買的好,買在初期,你先要證明,我在當前梯隊是最強的,然后證明我在除開第一梯隊個股外是最強的,然后證明,我有能力威脅到第一梯隊。所以這種股走出來必然是要經歷多次的辨識度篡位的。而大多數人做類似交易,抱著的都是買入分歧后開始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