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蓮巷里說名醫
文/倪熊 圖/禎彬 于祥 曾平
文末有福利哦~
其人:名冠吳中
道前街瓣蓮巷4號的曹滄洲祠,是當時地方政府給吳門名醫曹滄洲建的醫館,曾經也是當年曹滄洲坐堂開藥的地方。后人為紀念他,將此處改建成他的祠堂。
宋代先賢范仲淹“不為良相,定為良醫”的一句名言,讓歷代的蘇州讀書人深受影響。過去說蘇州狀元多、御醫多,是因為明清兩代,吳中醫生為醫官、御醫者就有數十人,曹滄洲即是蘇州的最后一位御醫。
曹滄洲(1849-1931)晚號蘭雪老人,出身耕讀世家。曹氏家族以前走的是科舉的路子,曹滄洲的兩個兄弟就是進士,翰林院編修。但是從曹滄洲的爺爺曹云洲那開始也以行醫為業了,以后是他的父親曹承洲,都以精理內科方脈兼治癰疽等癥而眾口交譽,名冠吳中。至曹滄洲一代更是醫名益隆婦孺皆知。人們贊他居心仁厚,四里八鄉遠遠近近趕來求治的患者,每天都有上百來號人了。
但讓他真正名滿天下的,還是那個“三錢蘿卜籽換個紅頂子”的傳奇。
進京:手到病除
修葺一新的曹滄州祠
成全曹滄州名聲的是無錫的一代名醫鄧星伯。當時清廷醇親王載灃患濕溫傷寒重疾,詔鄧星伯進京診病,旬余即愈,傳為妙手。在蘇州的江蘇按察使和布政使朱之榛特聘鄧星伯為他的醫藥顧問。而后聞聽慈禧太后有病,朱之榛意擬代為奏請鄧星伯征召為御醫。但鄧星伯因宮內規矩甚嚴辭卻了這份好意,轉而推薦了吳醫世家綽號“賽華佗”的曹滄洲。
曹滄洲也是老江湖。到了京城從容不迫地找了地兒住下,煞有介事地說路上受了風寒有點小恙尚需稍息幾日。暗地里卻四處打探太后的病情。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太后是山珍海味吃得太多,滋補過度。于是,曹滄洲胸有成竹去給慈禧太后看病。
傳鄧星伯手書藥方
老佛爺成就了曹滄州
曹滄洲單開一味草頭藥,攏共只有五個字:蘿卜籽三錢。這讓一眾御醫目瞪口呆,匪夷所思。曹滄洲親手撮了藥,親手煎了湯,親手送到了慈禧太后的臥室前。謹小慎微的他唯恐蘿卜籽藥湯的苦味讓老太太難以下咽,于是又把隨身攜帶的采芝齋貝母糖也一同奉上。糖中含有川貝成分,也有助消食除脹。
妙手神醫,果然神奇。當天晚上,慈禧就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能起身了,且精神大好。立馬想到得對曹滄洲表示表示,就恩賜了曹滄洲九品頂戴,還讓他騎馬巡游京城。一舉成名天下揚。
曹滄洲祠舊貌
“三錢蘿卜籽,換個紅頂子”,就此成為廣為傳頌的一個傳奇。再因為曹滄洲過去還經常勸人多吃蘿卜,一來二去的蘇州就還有了“早吃生姜夜吃卜,郎中先生見仔得得哭”的諺語。
當然,關于這事好像還有幾個版本。有的說是光緒帝得的病,是蘇州狀元作的引薦,也有的說是曹滄洲和青浦名醫陳蓮舫兩人同時進的宮,紛紜雜說,大體意思基本相同。反正是藥到病除,曹滄洲得了皇封。消息傳到蘇州,地方官員倍有面子,人還沒回來,地方官就替他蓋了一所三進的宅子。
這所宅子,即是他回鄉后的醫館,也即是后來曹氏后人改建的曹滄洲祠。曹滄州的爆紅還順帶著帶火了采芝齋。這個小小的糖果鋪因著“貢糖”的名頭身價百倍,成就了以后蘇州特產的百年老店。
著述:桃李天下
1908年11月,光緒帝駕崩了,慈禧太后緊跟其后也死了。曹滄洲就此告老還鄉回到蘇州。喝水不忘挖井人,他深感當初鄧星伯推讓之德,將朝廷贈賜的許多珍奇物品轉贈鄧星伯,但是又都被一一璧還了。老法頭的人還是很懂禮儀也很講規矩的。
曹滄洲當然依舊是懸壺濟世的老本行。他坐在寬敞和氣派的新醫館,跟過去有了不一樣的變化:只坐堂不搭脈,這活兒由弟子代勞,他只是聽完匯報后開方子——搭過龍脈的手不能隨隨便便再搭別人的脈,當然,這也是為了讓弟子快速成長吧!
《曹滄洲醫案》書影(民國)
這時的曹滄州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著書立說上。他開始認真整理的行醫經歷,寫下了《曹滄洲醫案》二卷、《霍亂救急便覽》、《戒煙有效無弊法》等醫著。2005年6月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曹滄洲醫案》一書,卷首為帝案,其后分錄風溫、濕熱、咳嗽、咳血、痰飲、噎嗝、痧痘、肝脾、腫脹、痢疾、瘧疾、淋濁、疝氣等21類臨診醫案,記載了他歷治內外各癥的詳實病案和奇驗處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臨床學習的借鑒。
吳子深與吳湖帆合作的扇面
曹滄洲的弟子中有一個是徐志摩前妻張幼儀的父親張祖澤。后來他在上海、南翔一帶開診所,也是有名的中醫。曹滄洲最著名的弟子,是他的外甥吳子深。吳子深更有名的頭銜是畫家,民國時名震上海畫壇的“三吳一馮”里就有他。但他最初在上海立足、置買小樓卻是靠的醫術,然后再以畫藝聞名海上。1949年遷居香港后,他再一次重施故伎,也是先醫后畫,還曾應邀為越南國父胡志明看過病。
遺存:古宅新生
祠為坐北朝南建筑,現存兩進
曹滄洲祠為坐北朝南的建筑,原有三進,現存兩進,建筑面積近四百平方米。磚雕門樓上飾有飛檐,刻有“儉以養德”四字。第一進的客堂是硬山式,過石庫門樓,中間是天井,門樓是雙門樓,朝天井的一面題有“厚德載福”。第二進為享堂,也是硬山式,面闊三間11米,進深八檁17米,梁為雕花梁,匾額上書“心濟蒼生”。從享堂東側軒廊門進去,又有一座小庭院。緊貼享堂西墻,為二層樓的東廂房,祠堂原本還有西廂房,現為隔壁民居的一部分。
曹滄州祠今影
2008年,曹滄洲祠在進行了一次比較大修繕后,一直作為道前社區居委會的辦公場所和社區活動中心使用。2020年,有關部門再一次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下對這建筑進行了修繕。作為古城區32號街坊保護與更新項目重要一環,今后這里將作為姑蘇區既有文保項目,深層次助力吳門醫派特色傳承與發展,著力打造成古城活化利用的“姑蘇樣板”。
現有少量《原味姑蘇》全套典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