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陪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
一、陪寫作業讓孩子“未老先衰”:
孩子從上小學的第一天起,許多家長就會被老師要求每天陪著孩子做功課,檢查孩子的作業情況并簽字。大家都知道從一年級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是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事情,于是乎,不少家長放棄許多自己的寶貴時間,天天陪著孩子寫作業。陪寫作業真的可以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嗎?
“我兒子一年級,做題特慢,還出錯。陪著呢,做得又快又對,但不獨立,有依賴,還老看我的臉色。讓他自己做,40分鐘的題能做兩個小時……”
“我也是很矛盾。有時我急了,就說要是9點前做不完,就不要做了。孩子害怕沒作業交,會稍微快一點。”
提到陪孩子寫作業,不少家長有著同樣的感受。
面對眾多家長的困惑,對幼兒教育有著多年研究的鄭州智靈童幼兒園總園長榮合靈一語驚人:“一棵欣欣向榮的樹苗和一棵蔫蔫的樹苗誰更容易成材?答案誰都知道,我們的孩子也一樣,一個快樂、自信、對什么事情都感興趣的孩子會更容易成才!但實際調查發現,相當多的孩子未老先衰——對任何事情沒有興趣、萎靡不振、表情麻木,覺得活著沒有意思,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而導致這種現象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陪寫作業。”
二、陪寫,會抑制孩子大腦潛能。
家長陪寫作業的目的是什么?無非就是監督孩子,唯恐出錯!
孩子寫作業時,陪坐一旁的媽媽一會兒說字寫歪了,一會兒說題做錯了,一會兒又說坐姿不對了,結果呢?孩子寫作業時身邊時刻有一位“監工”,精神狀態一直處在緊張、不安甚至恐懼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會抑制孩子大腦潛能的利用和發揮。
為了讓家長明白如何對待孩子的學習,榮老師曾經給一位放棄了學數學的四年級男孩輔導。一開始榮老師給男孩出了一道非常簡單的題,男孩邊做邊看她,她面無表情。男孩試探著做完了而且做對了,這時他又看榮老師,此時榮老師的臉上做出不滿的表情,結果孩子快速找到橡皮去擦自己剛做的答案,邊擦邊看榮老師的臉。反復3遍后,他泄氣地說:“我不會做!”后來,榮老師告訴他:“第一遍你就已經做對了,但你覺得我的臉色不對就去改,其實你很會做題,只是你太害怕媽媽批評了!現在,老師再給你出4道題,相信你一定能做好,但即使沒做好也沒關系,學習時人都會犯錯,我們努力少犯錯就可以了!現在,你自己做吧,我去辦個事,一會兒我回來看一下你做得有多好!”30分鐘后,榮老師走到孩子的身邊,他的題已經做完了。他猶豫著說:“榮老師,看看我做對了嗎?”榮老師笑著說:“檢查對不對是你的事情,你檢查完再給我看好嗎?”孩子又檢查了10分鐘,然后堅定地說:“我檢查完了,應該是對的!”榮老師接過來一看,果然全對。榮老師把孩子的媽媽叫進來,告訴她這個好消息,此時,男孩的臉上放著光彩,自豪地看著媽媽。媽媽了解了全過程后,內疚地說:“是我天天陪寫作業害了他!”后來,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斷上升,成為了自覺學習的好學生。
榮老師認為,陪寫作業有四大危害:
1.扼殺孩子的自信和興趣;
2.傷害孩子的獨立性;
3.抹殺孩子的責任感;
4剝奪孩子的幸福感。本來學習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結果變成了孩子為父母學習,孩子沒有了對學習任務的責任感,只是為了逃避懲罰。
陪寫作業中高頻率的指責、懲罰、吵罵直接傷害著孩子的幸福感。因為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都不能接納我、喜歡我,我很失敗,我無能”。這樣的孩子將終生不喜歡自己、不接納自己,一生處在矛盾與痛苦之中。
我國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詢工作的教育專家尹建莉也認為,陪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陪”所制造的習慣,只是肢體上的,“不陪”才給孩子留下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
三、調動內力 影響的將是一輩子
那么,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作業呢?榮老師給家長朋友們支了幾招:
首先,讓孩子明白寫作業是他自己的事。
其次,有大量文字的題在孩子做之前先讓他自己猜猜,很多題孩子盡管不認字但都知道怎么做,他會通過看來感覺,培養孩子視覺理解的能力;當猜不對時再讀給他聽,但不主張解釋給他聽,聽到一段話并且去主動理解本身也是一種聽覺理解的學習。視覺、聽覺能力的提高是提高聽課效率和學習效率的有效辦法。
第三,家長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讓孩子單獨在一個房間做作業,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拖拉,就清除房間一切可能的干擾因素。
第四,孩子做完作業后讓他自己檢查。
第五,家長檢查,同時講解孩子實在做不出來的題,并核對孩子的知識缺陷在哪里,最后簽字。
另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經常正面鼓勵,不指責,淡化不良行為,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就要及時給予肯定。
陪孩子做作業是用外力作用于孩子的做法,作用很小,甚至會起反作用。如果孩子的內力一旦調動起來,影響的就是一輩子。家長何不利用榜樣的作用,采取給孩子講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等辦法,激勵孩子上進、不怕挫折和愿意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