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的誤區:
誤區之一
“西藥不良反應大,中藥不良反應小 ”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其實“凡藥皆有毒”,不論中藥、西藥都是如此,如果能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江湖游醫就是利用患者這種心理,以所謂祖傳秘方、偏方來迷惑患者,上當者甚多,結果是花了冤枉錢,還耽誤了疾病的治療。因此如果懷疑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應該到正規的醫院就診,最好到風濕病??茩z查和治療。
誤區之二
“激素(強的松)不能服,用了要上癮”
這種看法不全面。以前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較多采用強的松,近年來已較少將激素作為首選的治療藥物。但是當關節癥狀嚴重,服用非甾體抗炎藥仍不能緩解癥狀,或伴有明顯全身癥狀或內臟器官受累時,仍需要采用激素治療,但劑量已遠低于以前。患者不必“望激素而生畏”,應由??漆t生決定取舍。
誤區之三
“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十之八九要殘廢”
的確,對于部分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或未堅持正規治療的患者,會導致關節畸形、功能減退,但是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如果能夠抓住發病初期一兩年的時間,采取正規的治療和隨訪,嚴重的畸形完全可以避免,患者可以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即使有少數患者出現了嚴重的關節畸形,也有可能通過骨科手術進行治療。是否殘廢,除決定于病情本身輕重不同外,有沒有堅持接受正規治療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誤區之四
“是否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測定類風濕因子便知”
并非如此。這也是一些非風濕科醫生容易產生的錯覺。類風濕因子陽性并非類風濕性關節炎所特有,其他一些疾病如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同樣會出現陽性反應。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也僅85%左右類風濕因子陽性,另外約15%的患者類風濕因子始終可為陰性。值得提的是,對于陽性者一定要檢測滴度,沒有滴度的陽性對診斷是沒有意義的。類風濕因子檢測只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中的參考指標之一,醫生需綜合化驗、臨床癥狀、體檢等多方面資料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誤區之五
“每次都服用同樣的藥,自己到藥房買一些就可以了,不必經常到醫院去”
千萬不可。到醫院隨診并不僅僅為配藥,醫生要觀察患者病情改變,有無藥物不良反應出現必要時要做一些化驗檢查,醫生還要決定藥物劑量的增減以及品種的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