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小時候牽著爺爺的手,去買甜甜的熟梨糕;在古文化街上人潮接踵,也要喝一碗茶湯,長長的龍嘴斜下來,仿佛表演雜技一般,圍觀的孩子們也有驚嘆的喜悅。
一晃數年,當布歌東京,Godiva,第戎,H?agen-Dazs布滿城市,那些陪我們長大的味道漸漸淡了,難以找尋,而正是因此,再回想時,才會有更多美好的記憶……
那些熟悉的老味道,你還記得多少呢?
形如小小雨傘的巧克力糖,也是童年最愛的糖果之一,或許是小孩子都對造型別致的東西更為喜歡。小時候媽媽常去樓下副食店買,用彩色玻璃紙包著,特別好看。
多少人跟我一樣,小時候總以為羊羹是羊肉做的?大了才知道,原來就是紅豆。
中間夾著京糕,酸酸的,外面是又軟又甜的點心,特別好吃。
也是小時候點心盒子里的最愛,上面一層奶白的脆皮,下面是酥軟的點心,一咬掉渣
老味兒的小茶食,現在可是難找到蹤影了,小時候特別愛挑里面有紅綠線的小餅吃。
外面烤一層焦酥的皮,里面夾著豆沙餡兒,這是小時候最愛吃的點心之一。
奶香濃郁酥酥脆脆,家里的老人也愛吃。
小時候奶奶總給我買,幾塊錢一大袋,又好吃又好玩。
以前沒那么多蛋糕店,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帶著雞蛋到外面去做,槽子糕相比于現在的西點,其實并不算好吃,蛋味兒腥,還噎人。
冰棍做成西瓜的樣子,“籽兒”是巧克力。現在已經沒有了。
酸磨糕是酸棗面壓成,在市面小攤上售賣,很大如石頭一塊,是廉價的零食,一般買來沖水調成糊喝。但是我們常買的是這是制成小塊粘上冰糖粒的小零食。
豆根糖雖然被稱做糖,但事實上并不太甜。它是由黃豆面粉制成,分軟硬兩種。
彩色的涼糖,記得紅的是橘子味兒,綠的是薄荷味兒,以前街上到處都是,現在賣的少了。
以前還常能聽到賣藥糖的吆喝,跟唱歌似的,現在也少了。
天津的綠豆糕松軟而沒有油膩感,分有餡兒和無餡兒兩種,我比較偏愛后者,棗泥餡兒的甜膩結合綠豆的清甜,唇齒留香。
小時候在樓群里,只要聽到“嗡嗡”的聲音,絕對要湊過去買一盤,五個小糕用一張脆餅托著,放上各種餡料。可惜現在全都集中在旅游景區,價格水漲船高,再也沒有誰會推著小車在樓群里叫賣了。
所謂烏豆,就是煮五香蠶豆。小時候每次去姥姥家,都會買烏豆,現在還記著,是三輪車推著,稱好之后用報紙卷成一個收卷,我就拿著一路走一路吃。
這種鐵盒糖果小時候也常吃,水果味濃,酸酸甜甜的,不知道現在怎么就成了進口食品了。
就是牛軋糖,但是奶味兒特別濃,花生又香。
小時候每次奶奶遛早回來都給我買一塊。糯米制成,有的夾棗,有的夾豆沙餡,稱好后,再撒上細細的白砂糖,鋪以青紅玫瑰絲,甜糯可口
那時候還沒有必勝客,濱江道上的家必得紅火的不行。現在已然不在了。
在上個世紀,三毛餐廳在天津赫赫有名,生日時去三毛,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而且都在三毛的像前合過影。
很多天津人小時候的記憶,現在還記得兒時爺爺帶我去康樂吃刨冰,上面還有彩色的果凍。
兒時的味道慢慢減淡了,但是記憶卻愈久愈深,回頭看,這些小零食未必多么美味,只是沾染上孩童的純真和快樂,就變得特別,糖果因為是爸媽的獎勵,所以特別甜;點心因為有奶奶的疼愛,所以特別香;星期二不上課的下午,爺爺牽著我的手說:走,帶我孫女去吃冰激凌……
說到底,我們懷戀的,其實是那時簡單的天真和溫情
懷舊是塊好招牌,早有商家借此賣得火熱,我們趨之若鶩之后,總嘆氣不如從前,說啊越長大越孤單!但其實,它們逝去了,陪著我們一起吃一起玩的他們還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兄弟姐妹
若你看完這篇,想到他們,想到回家去,像幼時他們陪伴你一樣,陪伴他們,溫情和溫柔一樣反哺回去,哪會有矯情的孤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