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28日宣布,世界上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冰山之一有可能在“幾小時、幾天或幾周內”脫離南極一處冰架。
據《今日美國報》網站6月28日報道,英國南極研究項目邁達斯計劃的科學家阿德里安·勒克曼說:“‘拉森C冰架’的一部分很快就要成為冰山,在6月24日到27日間其冰裂的速度增加兩倍至每天10米以上。這是表明冰山脫離迫在眉睫的另一個跡象。”英國邁達斯計劃一直在密切監控冰架裂縫不斷擴大的現象。
他還說:“該冰山現在仍與冰架相連,但其外緣正以這個冰架有記錄以來最快的速度移動。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發生崩解——有可能在幾小時、幾天或幾周內發生。”
他說,一旦冰山脫離冰架,將“徹底改變南極半島的景觀”。
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說,冰架是與大陸相連的永久漂浮的冰體。因為早已是浮冰,所以新形成的冰山不會導致海平面上升。
勒克曼說,研究冰架和冰山很重要。一旦冰架和冰山消失,冰水會更快地流向海洋,從而使海平面更快地上升。
冰山脫離冰架后,“拉森C冰架”將會比這次冰裂前更不穩定,該冰架最終可能步鄰近的“拉森B冰架”的后塵。“拉森B冰架”在2002年一次類似的冰裂后崩解。
邁達斯計劃稱,沒有證據表明這次冰架裂縫的擴大——以及冰山最終的脫離——與氣候變化有關。
然而,人們普遍認為海洋和大氣溫度上升是早先位于南極半島其他位置的冰架解體的原因之一,尤其是1995年“拉森A冰架”和2002年“拉森B冰架”發生的崩解。
根據美國氣候總站的資料,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變暖已使南極地區氣溫升高了5度,到本世紀末可能再升高7度,從而給冰川造成更大壓力。
據英國《衛報》網站6月2日報道,南極半島的拉森C冰架的斷裂將分離出一座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山,這一面積相當于威爾士的四分之一。
斯旺西大學科學家、英國邁達斯計劃的帶頭人阿德里安·勒克曼教授說:“這條裂痕現在將近200公里長,并且已經轉向冰崖面。這意味著現在只剩下最后一段了,而最后這一段只有13公里。”邁達斯計劃的任務是監測拉森C冰架的情況。
他告訴《衛報》記者:“就像任何裂痕一樣,裂痕越長對剩余部分的壓力就越大。所以現在真的是懸于一線。”
盡管這座冰山不會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座,但是預計將在前十大冰山之列。最大的冰山是B-15,它在2000年從羅斯冰架上斷裂,它的大小相當于牙買加的面積。
勒克曼說:“這是一個重大事件,它將改變南極半島的地形,剩下的拉森冰架面積將比原來減少10%。”
這個研究小組透露,最新的圖像顯示,僅僅在5月23日至31日之間,這條裂痕就延長了17公里,是今年開始以來最大的一次延伸。
勒克曼謹慎地表示,很難說這條裂痕是不是氣候變化的結果。
他說:“這條裂痕已經存在幾十年了,它本可能此刻就已經斷裂。這可能只是冰架的一種周期性因素,它們就是這樣發展的,先是增長,然后生成新冰山。”
但他指出,氣候變化與其他冰架的破裂有關。他說:“人們普遍認為拉森A冰架和拉森B冰架的解體是氣候變暖的結果。”
自今年1月份開始,一個面積達2200平方英里(約合5698平方公里)、重達萬億噸的巨大冰山便開始從南極洲的拉森C冰架分裂。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7月12日報道,當日英國斯旺西大學和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聯合項目邁達斯計劃的研究人員證實,分裂最終成為了現實,拉森C冰架最大的冰山之一與原生的大陸斷開了聯系,現在正在威德爾海漫無目的地漂流著。
斯旺西大學參與邁達斯計劃的冰河學家阿德里安·勒克曼在接受采訪時說:“剩下的冰架將是我們知道的最小尺寸。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地圖需要重新繪制。”
拉森C冰架覆蓋冰面1.93萬平方英里。這個脫離的冰山約占該冰架總面積的12%。
好消息是,這個冰山已經在洋面上漂流,所以它實際上不會導致海平面上升。然而,這個冰山是包圍這個大陸的眾多冰架的一部分。科學家們擔憂,這一大片冰山一旦消融后,包圍南極洲的其他冰山也有可能松動。
沒有這塊外向型的冰山的保護,冰架內部的冰山可能暴露于更加溫暖的海水之中。如果的確如此,拉森C冰架上的更多冰山將更容易脫離冰架,流入大海。冰山流入大海的確引發海平面上升:每3600億噸的冰流入海洋后,全世界的海平面將上升1毫米。在20世紀,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7毫米。
另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7月12日報道,一個跟德文郡面積大小相當的冰山日前從南極洲脫落,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冰裂之一。
科研人員在研究拉森C冰架不斷變寬的裂縫數月后,一枚衛星發現這一數萬億噸重的冰山最終脫離。
這個與南極半島相鄰的冰架因為冰山的脫離而縮小了十分之一。然而,科研人員表示這一事件并不一定值得擔憂。冰裂是自然過程,而且,就算考慮到該冰山的體積,這也不一定與氣候變化直接有關。
值得擔心的是失去這塊冰山是否會促成冰架其他地方的崩塌,正如1995年拉森A冰架和2002年拉森B冰架崩解一樣。因為冰架本身也大多漂浮在海面上,因此它們的斷裂和融化不會對海平面造成直接的影響。然而,此前冰架融化的后果之一是在冰架之后以陸地為基地的冰山漂浮地更快——而且的確會令海平面上升。
監控這道長達170公里的冰裂的斯旺西大學冰川學家馬丁·奧利里說:“雖然這是一個自然事件,我們也不清楚這是否與人類引發的氣候變化有關,但這令冰架陷入非常脆弱的境地。這是有紀錄以來最深處的冰崖。我們將密切關注該冰架的其他部分是否正變得不穩固。”
衛星也將密切關注這一冰山,如果它進一步向北漂流將對船運造成危險。這個冰山的大小是2000年從羅斯冰架脫落的史上最大冰山的一半。
西媒稱,A-68冰山已經開始移動。這個面積為5800平方公里的龐然大物已經脫離拉森C冰架,緩慢離開南極半島。衛星圖像顯示,A-68冰山與冰架之間的空間越來越大。從照片中還可以看到該冰山已出現裂縫,很可能分裂為數個冰山。
據西班牙《先鋒報》7月23日報道,科學家試圖預測A-68冰山的移動軌跡,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追蹤其去向。與此同時,A-68冰山還為科學家提供了一次天然的實驗機會,以驗證有關南極周圍洋流的理論模型是否具有價值。
由于南極正處于冬季,黑夜漫長且陰云密布,因此不利于衛星捕捉畫面。但是西班牙“戴莫斯-1號”衛星已經觀測到冰山最初幾天的變化狀況。從照片中可以看出,A-68冰山與拉森C冰架之間已出現一條清晰的水道。衛星在7月18日拍攝的照片顯示,威德爾海的冰原在冰山的擠壓下發生破碎。其中一個碎塊與冰山擠在一起,最終粉碎并消失殆盡。
A-68冰山的厚度均勻。據科學家估計,A-68冰山的平均厚度大約為200米。雖然不同位置的厚度可能存在差別,但因其是一座平整的冰山,所以各個位置相差不會很大。
科學家認為,A-68冰山開始出現裂縫很正常。規模龐大的冰山通常很快分裂成數個體積較大的碎塊。這是一個典型的發展模式。冰山從冰架上斷裂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出現裂縫的位置。目前科學家擔心的并不是最初出現的這些裂縫或者冰山會分裂成多個大碎塊,而是冰山可能碎成無數個小碎塊,這種狀況將給在海洋中追蹤這些碎塊的工作帶來極大困難。
洋流將為A-68冰山和破裂的碎塊指引去路。目前存在兩種可能性。第一條路線是冰山沿著平行于南極半島東岸的路線一路向北,也就是離開威德爾海,朝著南大西洋的東北方向進發。由于體積龐大,A-68冰山不會擱淺在沙灘上。在地球自轉的作用下,冰山會一直在南極半島附近漂流。
冬季過后,隨著威德爾海冰原融化,A-68冰山的移動速度將變得更快。抵達南極洲的最北端后,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朝著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的方向移動。雖然A-68有可能轉而向北漂流,但很少有冰山能夠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港口。一般情況下,冰山都會破碎融化在南大西洋中。
第二條路線不如第一條可能性大。洋流會將A-68冰山和碎塊從南極半島直接帶往北方的馬爾維納斯群島。如果冰山向該群島移動,很有可能讓德雷克海峽的航行安全受到威脅。
然而,一切都還有待觀察。眼下南極正處于冬季,海面都被冰雪覆蓋。厚重的海冰將阻擋冰山的去路。在洋流的推動下,冰山在前進的途中將留下明顯的痕跡。冬季讓冰山的移動速度變慢。海冰消融可能需要數月時間,屆時A-68的移動速度或將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