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23歲小伙當‘吃播’一年患上骨質疏松癥”的文章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骨質疏松癥不是老年病嗎?為什么年輕人也會得骨質疏松癥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劉建民教授介紹,通常在30歲之前骨量是逐漸增長的階段,在30~35歲期間達到骨量峰值,隨后骨量逐漸減少。那么,為什么有些年輕人還沒到達人生峰值,就得了骨質疏松癥呢?劉醫生表示,這除了必須要查找各種疾病所引起的繼發性骨質疏松因素外,年輕人的骨量減少可能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系。
最后,劉主任強調,骨質疏松癥對老年人來說是一個健康問題,但是對于成人來說同樣需要關注,更應該從兒童時期就加以關注,讓骨骼在兒童時期就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在兒童和青少年期給“骨骼銀行”多存錢,才能使骨骼有足夠的堅強來應對中老年后的生理性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