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種圍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或新生兒腦損傷。是引起新生兒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經系統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選擇性易損區(selective vulnerability)細胞膜上鈉鉀泵功能不足àNa+、水進入細胞內à細胞源性腦水腫 部位 腦皮質(呈層狀壞死)、海馬、基底節、丘腦、腦干和小腦半球取決于缺氧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根據意識、肌張力、原始反射改變、有無驚厥、病程及預后等,分為輕、中、重三度。-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CPK-BB)
-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
圖1 示腦實質彌漫性點狀強回聲,基底節回聲增強更為顯著,側腦室顯示不清→腦水腫圖2 腦實質和基底節回聲基本恢復正常,側腦室顯示清晰→腦水腫消失后冠狀切面:枕葉腦白質回聲彌漫性增強→腦室周圍白質軟化- 表現為腦電活動延遲、異常放電,背景活動異常(以低電壓和爆發抑制為主)等
- 簡便、可床邊連續監測危重新生兒腦功能、評估HIE程度及預測預后
- 有明確的可導致胎兒宮內窘迫的異常產科病史,以及嚴重的胎兒宮內窘迫表現[胎心<100次,持續5min 以上和(或) 羊水Ⅲ度污染],或在分娩過程中有明顯窒息史。
- 出生時有重度窒息,指Apgar 評分1min ≤3分,并延續至5min 時仍≤5 分;或出生時臍動脈血氣pH≤7.00。
- 出生后不久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并持續24h以上,如意識改變(過度興奮、嗜睡、昏迷),肌張力改變 ( 增高或減弱),原始反射異常( 吸吮、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病重時可有驚厥,腦干癥狀(呼吸節律改變、瞳孔改變、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和前囟張力增高。
- 排除電解質紊亂、顱內出血和產傷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宮內感染、遺傳代謝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腦損傷。
? 嚴重者用甘露醇 每次0.25~0.5g/kg,靜注? 是一項有前景的治療措施,是目前國內外唯一證實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指圍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或新生兒腦損傷。臨床上根據新生兒意識、肌張力、原始反射改變、有無驚厥、病程及預后等將缺氧缺血性腦病分為輕、中、重三度;治療包括支持療法、控制驚厥、治療腦水腫、亞低溫和新生兒期后治療。
---------------------------------------------------------
1、為何要加原創:加原創只為可以添加話題標簽。
2、為何要添加標簽:添加話題標簽后可以按照內容分類,方便大家閱讀。
3、聲明:該內容以九版內科學內容為基礎編制,為方便大家學習考試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為謝!!!
本文章并非作為疾病診治依據,如有不適,請到醫院就醫。
內科學
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學科,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有其普遍意義,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的重要基礎。它涉及面廣,包括呼吸、循環、消化、泌尿、造血系統、內分泌及代謝、風濕等常見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與外科學一起并稱為臨床醫學的兩大支柱學科,為臨床各科從醫者必須精讀的專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