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涉嫌販賣毒品罪辯護詞
(2013)某某法刑一初字第xxx號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廣東某某律師事務所接受被告人李某某的委托,指派我擔任被告人的一審辯護人為其提供法律服務。辯護人接受指派后,會見了被告人,查閱了相關案卷,現結合公訴人提供的有關證據,依據事實和法律發表辯護意見如下,供法庭參考:
本案中相關證據不夠齊備,現有證據難以認定被告人構成販賣毒品罪。
1、當場查獲的毒品,不能排除被告人購買自己吸食的合理懷疑。
公訴機關提供了現場查獲毒品的證據,但是數量較少,被告人有吸毒前科且對吸食毒品供認不諱,顯然該毒品符合被告人自我吸食的客觀情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第三項的規定,定罪的證據需要“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公訴機關提供的現場查獲毒品證據,與被告人販賣毒品之間不存在單一對應關系,既有可能是公訴人所言的販賣毒品,也有可能是被告人所言的吸食毒品,當然數量較大時也可能是非法持有毒品。因此,僅憑現場發現毒品,不足以定為販賣毒品。
2、同案嫌疑人的供述屬于孤證,不足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本案中唯一指認被告人構成販賣毒品犯罪的證據,只有李某平、嚴某某、黃某等3名同案嫌疑人的口供。一方面這3位同案嫌疑人是在被羈押期間做出被告人有罪的供述并在供述后被釋放,另一方面這3位同案嫌疑人沒有任何客觀理由拒絕出庭作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的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并且查實以后,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李某平、嚴某某、黃某等3為同案嫌疑人不能出庭作證,顯然無法質證從而查實該證人證言的合法性與真實性,因此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此外,李某平、嚴某某、黃某等3位同案嫌疑人自稱是分別從被告人處購買毒品而不是同時向被告人購買毒品,因此他們之間無法相互指證,從而這些證人證言成為孤證,
3、本案被告人構成販賣毒品最缺乏必要的客觀證據。
證據不僅需要真實、合法、關聯,更需要充分、準確。本案中公訴人指控被告人構成販賣毒品罪,既沒有查實毒品來源,也沒有查實毒品去向,甚至3名不能出庭作證的同案嫌疑人除了口供也不能提供從被告人處購買過毒品的客觀證據。更為離奇的是,本案中沒有買賣毒品的通訊聯絡,也沒有通話清單,買賣毒品甚至沒有確切時間與數量,這顯然難以形成嚴密的證據鏈。
根據《全國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關于毒品犯罪案件中有關證據的認定問題”的規定“有些毒品犯罪案件,往往由于毒品、毒資等證據已不存在,或者被告人翻供,導致審查證據和認定事實困難。在處理這類案件時,僅憑被告人口供依法不能定案。只有當被告人的口供與同案其他被告人供述吻合,并且完全排除誘供、逼供、串供等情形,被告人的口供與同案被告人的供述才可以作為定案的證據。”本案中基本沒有客觀證據只有口供,而且被告人本人口供與其他人口供不能吻合,顯然不能作為定案的證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的規定“認定案件事實,必須以證據為根據。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審查、認定證據。認定被告人有罪,應當適用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定罪證據確實、充分,但影響量刑的證據存疑的,應當在量刑時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處理”,“重證據,重調查研究,切實改變“口供至上”的觀念和做法,注重實物證據的審查和運用。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本案中基本都是被告人與同案嫌疑人口供,沒有客觀證據加以佐證,而且涉案毒品不能排除被告人自己吸食的合理懷疑,顯然不能做出販賣毒品的判定。
綜上所述,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構成販賣毒品罪,僅有互不關聯的口供,缺乏客觀證據支持,且不能排除被告人購買毒品吸食的合理懷疑。因此,請求人民法院從審慎角度出發,對公訴機關的有罪指控不予采納,直接駁回公訴人的控訴,或者建議公訴人撤回公訴。
辯護人:廣東某某律師事務所余某某律師
二O一四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