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尚書》注譯《秦誓》

《秦誓》

秦穆公伐鄭,晉襄公帥師敗諸崤,還歸,作《秦誓》。

公曰:“嗟!我士,聽無嘩!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zé)人斯無難,惟受責(zé)俾如流,是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云來。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

雖則云然,尚猷詢茲黃發(fā),則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違,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    

    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達(dá),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

【題解】

《秦誓》:《尚書·周書》篇名,言秦穆公討伐鄭國,晉襄公敗秦軍于崤山,囚其三帥。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三位秦軍將領(lǐng)獲釋返回秦國后,穆公作言以戒。誓,約束也。集將士而戒之曰誓。

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英雄豪杰輪番上演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大戲。《尚書·秦誓》記載的這一段歷史為歷代史家所重視,秦晉崤之戰(zhàn)也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著明的戰(zhàn)役之一。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yuǎn),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誰其不知?’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齊侯使國歸父來聘。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jǐn)∏貛熡卺拧9锼龋釙x文公。狄侵齊。公伐邾,取訾婁。秋,公子遂帥師伐邾。晉人敗狄于箕。冬十月,公如齊。十有二月,公至自齊。乙巳,公薨于小寢。隕霜不殺草。李梅實。晉人、陳人、鄭人伐許。

      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于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且使遽告于鄭。

      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揚(yáng)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

    齊國莊子來聘,自郊勞至于贈賄,禮成而加之以敏。臧文仲言于公曰:‘國子為政,齊猶有禮,君其朝焉。臣聞之,服于有禮,社稷之衛(wèi)也。’

      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fā)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萊駒為右。

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崤,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

這一段史實司馬遷在《史記》中作了非常詳細(xì)的記載。《史記·秦本紀(jì)》“……鄭人有賣鄭于秦曰:‘我主其城門,鄭可襲也。’繆公問蹇叔、百里奚,對曰:‘徑數(shù)國千里而襲人,希有得利者。且人賣鄭,庸知我國人不有以我情告鄭者乎?不可。’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fā)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shù)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繆公聞,怒曰:‘孤發(fā)兵而子沮哭吾軍,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軍。軍行,臣子與往;臣老,遲還恐不相見,故哭耳。’二老退,謂其子曰:‘汝軍即敗,必于崤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東,更晉地,過周北門。周王孫滿曰:‘秦師無禮,不敗何待!’兵至滑,鄭販賣賈人弦高,持十二牛將賣之周,見秦兵,恐死虜,因獻(xiàn)其牛,曰:‘聞大國將誅鄭,鄭君謹(jǐn)修守御備,使臣以牛十二勞軍士。’秦三將軍相謂曰:‘將襲鄭,鄭今已覺之,往無及已。’滅滑。滑,晉之邊邑也。

當(dāng)是時,晉文公喪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喪破我滑。’遂墨衰绖,發(fā)兵遮秦兵于崤,擊之,大破秦軍,無一人得脫者。虜秦三將以歸。文公夫人,秦女也,為秦三囚將請曰:‘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原令此三人歸,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晉君許之,歸秦三將。三將至,繆公素服郊迎,鄉(xiāng)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恥,毋怠。’遂復(fù)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  

繆公于是復(fù)使孟明視等將兵伐晉,戰(zhàn)于彭衙。秦不利,引兵歸。   

…………  

三十六年,繆公復(fù)益厚孟明等,使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取王官及鄗,以報崤之役。晉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繆公乃自茅津渡河,封崤中尸,為發(fā)喪,哭之三日。乃誓于軍曰:‘嗟士卒!聽無嘩,余誓告汝。古之人謀黃發(fā)番番,則無所過。’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奚之謀,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記余過。君子聞之,皆為垂涕,曰:‘嗟乎!秦繆公之與人周也,卒得孟明之慶。’”  

 本章的幾個歷史人物特別值得關(guān)注,其敘事性手法尤其值得一提,可謂巧奪天工,堪稱史筆,為歷代史家所取法,文人墨客更是趨之若鶩,其精妙絕倫的敘事性描寫堪稱開后世敘事散文之先河!   

【書序】

秦穆公伐鄭1,晉襄公帥師敗諸崤2,還歸3,作《秦誓》4

【注釋】

1.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名任好。秦自周平王時,襄公有岐西之地,始列為諸侯,至穆公時,用百里奚、蹇叔等,修政治,惠人民,敗晉惠公,納晉文公。襄王時伐戎,益國二十,開地三千里,遂霸西戎,襄王命為西方諸侯伯。伐:征伐也。鄭:國名。本周西都畿內(nèi)陸,宣王封弟桓公友于此,在今陜西華縣境,后遷于新鄭,為春秋鄭國,即今河南新鄭縣。戰(zhàn)國時為韓所滅,今自河南之開封以西,至成皋故關(guān),皆其地也。

2.晉襄公:春秋時期晉國君主,文公之子,靈公之父。公元前627-621年在位。率師敗秦軍于崤山,俘獲秦軍將領(lǐng)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帥:統(tǒng)帥也。《易》“長子帥師”。師:眾也;軍之通稱。《詩》“六師及之”。崤(xiáo):山名,在河南洛寧縣北。西北接陜縣,東接澠池,崤有二,故稱二崤。《元和志》“自東崤至西崤,三十五里。東崤長坂數(shù)里,峻阜絕澗,車不得方軌;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險絕不異東崤。”《通典》“文王避風(fēng)雨處,即東崤山。”

    3.還歸:《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文嬴請三帥,曰:‘彼實構(gòu)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許之,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不顧而唾。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4.作《秦誓》:《尚書正義》秦穆公使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三帥帥師伐鄭,未至鄭而還。晉襄公帥師敗之于崤山,囚其三帥。后晉舍三帥,得還歸于秦。秦穆公自悔己過,誓戒群臣。(孟明:春秋時人,名視,百里奚子。秦穆公使將兵伐鄭,晉人敗之于崤函。次年伐晉,復(fù)敗績。又次年伐晉,濟(jì)河焚舟,晉人避之。封崤尸而還,遂霸西戎。百里奚:春秋時秦穆公之賢相,初事虞公,七年而無所遇,知其將亡,不諫而去之秦,自賣五羖羊之皮,為人養(yǎng)牛,其后穆公用之為相,七年而霸,人號五羖大夫。)

【譯文】

    秦穆公討伐鄭國,晉襄公率領(lǐng)軍隊在崤山擊敗秦軍,俘獲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三位秦軍將領(lǐng),后來三帥獲釋返回秦國。史敘其事,作《秦誓》。

【原文】

公曰:“嗟!我士1,聽無嘩2!予誓告汝群言之首3。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4,是多盤5’責(zé)人斯無難6,惟受責(zé)俾如流7,是惟艱哉8!我心之憂9,日月逾邁10,若弗云來11。惟古之謀人12,則曰未就予忌13;惟今之謀人14,姑將以為親15

【注釋】

1.士:官名,三代時,天子、諸侯皆置之,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級。

2.聽:用耳之感覺曰聽。《尚書·太甲中》“聽德惟聰”。受亦謂之聽。《左傳》“鄭伯如晉聽成”。嘩:古“譁”字,喧嘩也。

3.群言之首:謂敬德之言也。群,輩也,朋也;和以處眾曰群。《論語》“群而不黨”。《詩》“群黎百姓,遍為爾德。”

4.民訖自若:民,人也。以廣義言之,民為人之通稱;以狹義言之,屬于國家之人為民。如言國民。《尚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又別于在位者言之。《詩》“宜民宜人”。人謂臣,民謂庶眾。訖,止也,終也,盡也。《尚書·呂刑》“典獄非訖于威”。民訖,指老百姓都懂得行有所止,擇其善者而從之的道理也。自若,《晉書·王戎傳》“獨立不動,神色自若。”言如常鎮(zhèn)定也。

5.是多盤:盤,俗謂買賣之價格曰盤。盤者,底子也,如,開盤、拋盤。此為“回旋”之義,[韓愈詩]“盤馬彎弓故不發(fā)”。這一句話的意思是:如果連老百姓都懂得行有所止(擇善而從)、遇事鎮(zhèn)定自若的道理,國家就會有更多的回旋馀地。“民惟邦本”,這才是國家得以存在的道德底線。

6.責(zé):誚讓也。《左傳》“西鄰責(zé)言,不可償也。”

7.受:承也,容也。責(zé):責(zé)難也。俾:使也。如流:謂從善如流也。如,比況之詞。《論語》“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8.是:謂從善如流之人也。

9.心:古謂心為思慮之官,凡屬思慮者皆曰心,今亦以意識之現(xiàn)象,精神之狀態(tài),謂之心理。此言憂國憂民之心也。憂:愁也。

10.日月:喻光陰也。《尚書·洪范》“歲月日時無易”。逾:愈也。《淮南子》“亂乃逾滋”。邁:老也,如年老曰老邁。

11.若弗云來:猶言若弗或來。若,乃也。云,或也。

12.惟古之謀人:有像周公、伊尹這樣的輔弼之臣,謂蹇叔、百里奚也。惟,有也。謀人,主謀其事之人也。《左傳》“析公奔晉,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謀,計也,度也,先事籌度曰謀。《易》“君子以作事謀始”。

13.未就予忌:言己未能敬而尊之也。就,能也。《左傳》“有子曰:‘就用命焉’。”忌,敬也。《左傳》“非羈何忌”。言非羈客當(dāng)誰敬也。

14.今之謀人:謂像百里奚、蹇叔這樣的謀臣,

15.姑:且也。《左傳》“子姑待之”。親:父母也;愛也。《孟子》“信以為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

【譯文】

穆公說道:“嗨!我秦國的將士們,仔細(xì)聽著,別喧嘩!我要以敬德之言告戒你們。古人曾說‘老百姓都懂得行有所止(擇善而從)、遇事鎮(zhèn)定自若的道理,國家就會有更多的回旋馀地。’責(zé)讓一個人不難,惟有能擔(dān)當(dāng)、能以難能之事相期望,使人們從善如流的人,才是最難能可貴的人!我心里所憂愁的是,光陰荏苒,我會愈加老邁,卻沒有人來為我們的國家分憂。從前有像周公、伊尹這樣的謀臣,自己卻未能敬而尊之;今天若有百里奚、蹇叔這樣的謀臣,我會將他們視為至親。

【原文】

 雖則云然1,尚猷詢茲黃發(fā)2,則罔所愆3。番番良士4,旅力既愆5,我尚有之6;仡仡勇夫7,射御不違8,我尚不欲9。惟截截善諞言10,俾君子易辭11,我皇多有之12!昧昧我思之13,如有一介臣14,斷斷猗無他技15,其心休休焉16,其如有容17

【注釋】

1.雖則云然:雖則有然。云,有也。然,如此也,即兵敗崤山,全軍覆沒的結(jié)局。《論語》“其然,豈其然乎?”

2.尚猷:崇道也。尚,崇也,貴也。《禮》“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猷,道也。《尚書·周官》“若昔大猷”。詢:謀也,咨也。《詩》“詢于芻蕘”。茲:此也。《尚書·大禹謨》“念茲在茲”。黃發(fā):老人之稱,毛發(fā)色黃,故曰黃發(fā)。《爾雅》“黃發(fā),壽也。”《禮》“故君子式黃發(fā)”。

3.罔:無也。愆:過也,罪也。《尚書·大禹謨》“帝德罔愆”。差錯亦曰愆,《詩》“匪我愆期”。

4.番()番良士:番番,勇也。見《爾雅》。番字當(dāng)“皤()”。皤,白也,素也。《易》“賁如皤如”。白頭貌,言發(fā)白而更黃,故云黃發(fā)番番,謂蹇叔、百里奚也。

5.旅力:眾力也。《詩》“旅力方剛”。一說“旅”與“膂”同。既:已也;盡也。《左傳》“日有食之既”。

6.尚:庶幾也,謂心所希望也。

7.仡()仡:壯勇貌。仡,勇也。《公羊傳》“仡然從乎趙盾而入”。

8.射御:古六藝中以射御為一類。《禮》“習(xí)射御角力”。蓋于技藝游戲之內(nèi),寓講武之意也。違:過失也。《左傳》“昭德塞違”。

9.欲:期愿之詞。愛亦謂之欲,《孟子》“可欲之為善”。

10.惟:有也。截截:辯給貌。善:交好曰善。《史記》“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諞(piǎn):巧言也。

11.俾:使也。君子:才德出眾之稱。又指在位者而言。《孟子》“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yǎng)君子。”易辭:移辭也。易,與“移”通。《左傳》“既無武守而又欲易余罪”。言欲移罪于余也。辭,責(zé)讓之也。《左傳》“辭于晉”。

12.我皇多有之:謂我之前,父皇當(dāng)政的時候也有很多這樣的奸佞小人。皇,先代之敬稱。如言皇考、皇妣。

13.昧昧:深潛也。

14.一介臣:謂一心耿介之臣也。《漢書·君乃申徒狄屬耳注》“服虔曰:‘殷之末世介士也,自沈于河者。’”

15.斷斷:誠一之貌。猗(yī):與“”通,語辭也。無他技:《大學(xué)》“斷斷兮,無他技。”

16.休休:有容也。《尚書·太甲中》“朕承王之休無斁”。焉:狀事之詞,與“然”同義。

17.如:比況之詞。見前注。有容:《尚書·君陳》“有容,德乃大。”容,受也,包函也。《易》“君子以容民畜眾”。

【譯文】

雖然有兵敗崤山、全軍覆沒的結(jié)局,我如果能夠尊崇天道、虛心聽取尊長的意見,在做決策的時候就不會有所過失。這些善良的老臣,雖然都已經(jīng)氣衰力竭(老眼昏花),但我仍然真心地希望擁有他們;那些壯勇的武士(如果沒有智慧),就算他們武藝精湛、沒有過失,我也不想讓自己喜歡他們。還有辯口奸佞者與那些巧言令色的惡人同流合污,他們搬弄是非,移罪并責(zé)讓于才德出眾的君子,我之前,父皇當(dāng)政的時候就有不少這樣的奸佞小人!我曾潛心思考過這些,今天,如果有一心耿介之臣,他精粹純一、心無旁騖地輔佐我,還有藏污納垢的胸懷,我就會同過去有德的君子一樣(見賢思齊)容納他。

【原文】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1;人之彥圣2,其心好之3。不啻若自其口出4,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5,亦職有利哉6    

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7;人之彥圣,而違之8。俾不達(dá)9,是不能容10。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11,亦曰殆哉12


    邦之杌隉13,曰由一人14;邦之榮懷15,亦尚一人之慶16

【注釋】

1.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尚書正義》“人之有技,若己有之樂。”技,能也。與前文“斷斷猗無他技”同。

2.彥圣:猶言圣德君子也。彥,美士也。《詩》“邦之彥兮”。圣,修養(yǎng)人格造乎至極之地謂之圣。古稱人格最高者曰圣人。如文王、周公、孔子等,皆稱圣人。《孟子》“圣人之于民,亦類也。”

3.其心好之:發(fā)自內(nèi)心的歡喜。好,愛而不釋。《詩》“中心好之”。

4.啻(chì):但也。不啻,猶言不但。

5.保:安也。《尚書·無逸》“懷保小民”。

6.職:職掌也,事也。凡官事皆曰職。《尚書·周官》“六卿分職”。有利:謂利國利民也。利,害之反,凡有益者皆曰利。《易》“能以美利利天下”。

7.冒:與“媢”通。忌疾也。《大學(xué)》“媢疾以惡之”。疾:憎恨也。《論語》“疾之已甚”。惡():憎也,疾也;毀也。《后漢書》“惡之孝王”。謂為其賢于己而惡之,害賢也。

8.違:背也。《尚書·堯典》“靜言庸違”。

9.俾:使也。達(dá):通顯也。《孟子》“達(dá)不離道”。又“薦”亦謂之達(dá),《禮》“推賢而進(jìn)達(dá)之”。

10.是不能容:這是不能容納顯德之人也。

11.以:用也。
    12.殆:危也。《禮》“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

13.邦:國也。《尚書·微子之命》“萬邦作式”。杌隉(wù niè):不安也。

14.由:用也。《尚書·盤庚下》“非廢厥謀,弔由靈各。”一人:古者稱天子為一人,天子自稱曰“予一人”。《尚書·太甲下》“一人元良,萬邦以貞。”《白虎通》“王者自謂一人者,謙也,欲言己材能當(dāng)一人耳。”故《論語》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尚書正義》“一人所任用,國之傾危,曰由所任不用賢。

15.榮:辱之反。有聲聞名譽(yù)也。《孟子》“仁則榮,不仁則辱。”草木茂盛亦謂之榮,以喻國家繁榮昌盛也。懷:安也。懷安天下也。

16.亦尚一人之慶:《尚書正義》“國之光榮,為民所歸,亦庶幾其所任用賢之善也。”尚,貴也、尊也、崇也。慶:福也。《易》“積善之家,必有馀慶。”《詩》“一人有慶”。

【譯文】

他人有才能,就像自己擁有才能一樣喜悅;他人是修養(yǎng)人格造乎至極之地的美士,就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他。不但是口頭上說說而已,還要能夠容納他。這樣的圣德君子可以安保我們的子孫和人民,用這樣的人執(zhí)掌政權(quán),他就能夠以美利利天下!

他人有才能,就嫉妒、憎恨甚至毀謗別人;他人是修養(yǎng)人格造乎至極之地的美士,就背叛離間別人,使其不得顯達(dá)。這是不能容納圣德君子的小人,這樣的人不能安保我們的子孫和人民,如果用這樣的人來執(zhí)掌政權(quán),那國家就危險了!

國家不能長治久安,用人失察的責(zé)任在我一人;國家繁榮安定,也希望因為能尊賢而成全了我一人的福德!

參考書目:

 《辭源》                          商務(wù)印書館

 《尚書正義》               孔安國傳 孔穎達(dá)疏

《尚書校注》                          陳戍國

《中國歷史紀(jì)年表》            上海辭書出版社

《史記》                            司馬遷撰

《漢典》                            網(wǎng)絡(luò)辭典

《現(xiàn)代漢語詞典》                  商務(wù)印書館

                                       《世說新語》              《中國畫報》出版社

《經(jīng)傳釋詞》                          王引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尚書全解卷四十
謎之“秦國第一名相”百里奚,姓名、籍貫、年齡、事跡,讓人生疑
滹南遺老集卷之十 史記辨惑二 采摭之誤辨下
我的罪過
毋貪,毋忿,毋急
晉國兩敗孟明視,秦穆公兩激敗將,最后一戰(zhàn)成名、一雪前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崇明县| 榕江县| 疏附县| 日照市| 娄底市| 富源县| 邢台市| 九江县| 兴文县| 农安县| 汾西县| 马边| 景洪市| 边坝县| 什邡市| 保康县| 芜湖县| 嘉峪关市| 麻栗坡县| 长沙市| 新巴尔虎右旗| 保康县| 从江县| 朝阳市| 吴忠市| 玉山县| 永昌县| 广德县| 南江县| 邢台市| 宁武县| 武冈市| 汉中市| 阿拉善左旗| 昌平区| 吉安县| 安乡县| 田东县| 镇雄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