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研究人員躺在巨大的恐龍骨骼旁(法新社)
參考消息網5月19日報道 一張引起轟動的照片正在世界各地流傳:一名研究人員躺在滿是塵土的地上,旁邊是一根他及其團隊發掘出的骨骼化石。這根骨骼化石比這名男子的身高還長。即便是外行也能從中看出擁有這根骨骼的動物有多大。它的遺骸在阿根廷被發現。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5月17日報道,身長40米、高20米、重約80噸——埃吉迪奧·費魯利奧古生物博物館給出了這種動物的龐大體格。它有十幾層樓高,體重相當于14頭非洲大象。古生物學家在發掘地找到了150塊保存完好的化石,它們應該來自7頭成年動物。最大塊遺骸就是上述這塊大腿骨。“這是真正的古生物學珍寶,”發掘團隊負責人何塞·路易斯·卡瓦利多說。因此,新發現的這只尚未命名的恐龍可能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動物。至少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大的。
這只無名巨獸大約生活在9500萬年前,那時體型是否龐大并不重要。但實際上正相反。就在不久前,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卷》月刊刊登了一份引起巨大關注的國際研究報告。對于為什么恐龍滅絕了,而它們的近親、如今的鳥類卻生存下來的問題,研究人員過去一直爭論不休。答案是:小體型造就成功。至少在進化過程中如此。
研究人員說,小型動物能更好地適應環境,不斷發展進化,形成千差萬別的物種。小型動物的物種多樣性一直很高,相比之下,巨型動物則保持不變——體型大到一定程度后只有很少的種類。因此,從進化學上看,毋寧說體型龐大是一個“死胡同”。
早在2011年,一名田間勞作者就在阿根廷南部發現了這片不大的恐龍化石遺址,研究人員隨后對其進行了細致發掘,直到現在才將信息公開。
研究人員猜測,這些恐龍就在發掘地附近死亡。這些食草動物可能在一場干旱中聚集到一處水洼,最終不是渴死就是陷入泥塘中死掉。
更多境外媒體報道,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http://www.cankaoxiao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