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產品經理的課程上市了,最近也在看一些產品經理相關的課程,那產品經理到底是做什么的,作為產品經理的你,怎么向你爸媽解釋你在做什么?
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本書風靡全國之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句Slogn 慢慢的深入人心了。那產品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小明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網上賣車,此為背景。有天老板找到小明,小明呀,我想網上賣車,你看下怎么做能賺錢養活公司?
車賣給誰呢?賣車的門店還是需要用車的人呢?如果車賣給門店,那么需要從廠家拿貨。如果車賣給用戶,那么貨可以從渠道拿。買車的人從哪里找呢?
即老板需要小明提供商業模式以及業務流程。
廠家的貨是賣給批發商的,那么是否可以幫廠家直接把貨給廠家的經銷商,從中牟利,廠家以前直接給批發商提供貨的,如果這樣會提高批發商的成本,這條PASS。如果我們自己幫廠家建立新的經銷商,然后再加價賣呢,貌似可行。
如果貨是賣給用戶的,那么是否可以從不同的代理商處拿貨然后再加價賣出。而這些用戶從哪里找呢?如果自己建立的經銷商自己建了銷售渠道,那么流量會自然而來。
商業模式是從廠家或代理商那里進貨,加價賣給批發商或者C端用戶。需要的資源是:廠家或代理商提供貨源,公司自己建立銷貨渠道。
于是小明把以上想法跟老板討論,老板一頓分析,再結合自己手上的資源,說我可以給你提供廠家進貨價的車,我們可以自己建立渠道,不過我們以前沒做過這樣的事情,你要讓我看看這樣做的可行性。
小明聽到后,就立馬開始做市場調研,分析這個事情的可行性,調查市場上其他家做同樣業務的公司。得出結論后,寫文檔、PPT向老板及董事講述。
最終項目確認:車子賣給一級和二級批發商,公司可以從廠家的進貨價中適當加價。
項目終于獲批,小明著手開始。
首先確認該產品的使用者:兩層批發商,然后確定業務流程。從業務角度:確定訂單信息流,車流向,物流,現金流等;從用戶角度確定:用戶準入流程,兩層經銷商之間的關系維護等等。之后梳理產品功能,想清楚產品框架,與每一塊具體的功能。
接下來就是畫原型和向開發講需求的過程了。一般第一個版本的需求采用需求最小化的方式去實現,如果去掉這個功能,這個流程也能走的通,那么現階段這個功能就先不要做。
再往下就是程序員開發的階段了。最后產品驗收上線。
產品經理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有一個需要解決的事情,然后去想清楚解決這個事情的過程,并通過各種方法去實現。就好像大家都說的產品經理就是一個小的CEO,需要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希望大家都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