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5 月 2 日,河南楊姓醫生在電梯內勸阻一位正在抽煙的老人,兩人發生口角。分開后大約 20 分鐘后,楊某發現老人突發心臟病,后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蘇,老人終因心臟病突發而死亡。
事后,老人家屬將楊某告上法庭,案件從開庭到現在共經歷一審、二審。
在 9 月 4 日的一審判決書上,鄭州金水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楊某的行為與老人死亡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但老人確實是在與被告發生言語爭執后猝死,依照侵權責任法規定,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根據公平原則,法院酌定楊某向老人家屬補償 1.5 萬元。老人家屬對判決結果不服,向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并于 10 月 17 日立案。
二審駁回家屬請求
1 月 12 日,案件二審判決結果公布,一審判決結果被糾正,駁回家屬訴訟請求,一審二審的訴訟費均由老人家屬承擔,共計 14616 元。判決分析如下:
1. 楊某在電梯內勸阻老人的行為未超過必要限度,屬于正當勸阻行為,整個過程中,楊某保持了理性,平和勸阻,雙方也未見拉扯和肢體沖突;
2. 楊某的勸阻行為本身不會造成老人死亡,因為老人患有心臟疾病,在未能控制自身情緒下,發作心臟病不幸死亡,雖然時間上兩件事看似有因果關系,但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3. 楊某與老人素昧平生,勸阻其抽煙是公民應盡的責任,不存在故意加害老人,而且在得知老人突發心臟病后,及時發揮專業技能對其進行救治。楊某對老人的死亡無法遇見也就不存在疏忽和懈怠,沒有過錯。
事件回顧
2017 年 5 月 2 日上午 9 點多,河南鄭州家住 14 樓的楊醫生準備下樓取快遞,電梯內,一位老人正在抽煙,狹小的電梯內,煙霧縈繞。楊醫生想起,小區里的孕婦和孩子都不少,光這一棟樓,他就碰到過好幾個孕婦。出于健康考慮,他提醒老人,這里是公共場合,抽煙不太合適。
聽到楊醫生的話,老人并沒有把煙掐滅,還爭辯了幾句,說現在電梯里既沒有小孩,也沒有孕婦。楊醫生接著說,電梯空間這么小,我們出去之后煙味也不會很快散去,別人還是要吸二手煙。
老人可能面子上掛不住,情緒比較激動。索性,二人返回一層大廳,找物業評理。監控畫面顯示,老人不時有肢體動作,但兩人沒有發生身體接觸。隨后,幾名物業人員對兩人進行了勸說。
楊醫生離開后繼續出門取快遞。大約 20 分鐘后回來,聽到小區里的人說,有人心臟病犯了。作為醫生,他立即湊到物業前去看,沒想到,正是不久前和自己在電梯里起爭執的老人。
「當時覺得心里很難受。」 楊醫生連忙給老人進行了心肺復蘇,很快,老人被救護車接走。再一次得知老人的消息是在當天下午,因突發心臟病身亡,老人的家屬向當地派出所報案,楊醫生和物業人員一起到派出所配合調查。
家屬希望警方調查后,可以還原事情的真相。家屬認為,老人自身確有心臟病,但如果沒有楊醫生的勸阻,老人可能不會發作。
事發后,楊某表示「這是一個意外。」得知老人不在了,他心里也很痛苦。「根本想不到的事,如果預料到了我就不會勸他。」
不過,楊醫生覺得自己并沒有做錯。「我相信,任何一個公民看到別人在電梯或者公共場合里抽煙都會提醒的,以后遇到類似情況,該提醒的還是要提醒。(責任編輯:任悠悠、劉冬宸,圖片制作:shamouer、lightning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