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武裝力量在城市條件下的作戰特點
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 2022-06-09 12:41 發表于江蘇
揚波/編譯
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
【知遠導讀】本文原文刊發于俄羅斯《外國軍事評論》(2022年第5期),作者為A.馬里寧上校。文章基于俄羅斯職業軍人的視角,觀察了烏軍積極開展城市作戰訓練、美歐國家對烏軍提供相應培訓、戰場上烏軍“無所不用其極”等情況,并認為這是俄軍戰場推進緩慢的原因之一。全文編譯如下:俄軍對烏克蘭新納粹軍隊的清剿主要是在城市條件下展開的,這讓烏軍得以遲滯俄軍的攻勢。原因不難理解,烏軍對城市作戰早有充分準備,過去8年不僅通過炮轟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累積一手經驗,還在外國軍事教官的指導下反復研練了頓巴斯城市環境中的攻防行動。2014年烏克蘭政變(編注:指2014年2月22日亞努科維奇被議會罷免總統職務)及2015年2月17日明斯克協議簽訂(編注: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烏東沖突有關方兩次達成停火協議,此處指后者,亦稱新明斯克協議)之后,基輔當局立馬根據華盛頓的命令,開始為奪占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和克里米亞進行軍事準備。基輔拒絕執行停火協議正是為了以武力奪回失地。盎格魯-撒克遜人想要把俄羅斯拖入到一場持久、消耗的戰爭之中,掏空俄羅斯的國力,施加無所不用其極的制裁,讓俄羅斯這個桀驁不馴、不愿臣服于“世界主宰”的國家徹底崩潰消亡。2014年4月14日,烏克蘭代理總統圖爾奇諾夫決定在烏東實行所謂“反恐行動”,烏軍隨即使用火炮封鎖了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部分居民點。在城市建筑中,火炮傷害到的主要目標是平民。烏軍還切斷了當地的電力、供水和天然氣。烏克蘭的國民警衛隊、國土防御部隊和武裝力量都參與了此次肅清行動。準確來說,基輔是要消滅那些“不受歡迎的人”。可見,烏克蘭當局發起的反恐行動并非用于反恐,而是對不支持基輔政變的城市及民眾發起的恐怖軍事行動。與此同時,烏軍為了武力奪占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和克里米亞,開始積極使用強擊群編組進行城市進攻作戰訓練。自2015年迄今的7年時間內,共有1.9萬余名烏克蘭軍人在北約軍事教官的培訓下,掌握了城市作戰的理論和技能。比如,2017年3月盧甘斯克民兵代表馬羅奇科披露,波羅的海三國、波蘭和加拿大的教官為烏軍開展城市作戰培訓,教會烏克蘭軍人如何在頓巴斯進行戰斗和布雷。此外,據掌握,烏軍還在博布羅沃耶村附近建有一個培訓中心,專門用于開展偵察破壞行動訓練。2018年2月,外國軍事教官抵達頓涅茨克州阿爾喬莫夫斯克市,指導烏軍第54獨立機械化旅開展城市作戰和清理居民點等科目訓練。2019年12月,加拿大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部長彼得·哈默施密特(編注:有信息反映此人為加拿大國防部助理副部長)率代表團抵達頓巴斯地區,察看了烏克蘭駐軍對大規模進攻作戰的準備情況。而在此之前,瑞士駐烏克蘭國防武官蘇爾塞爾(音),美國中情局前局長彼得雷烏斯陸軍上將,以及英國陸軍總參謀長卡爾頓·史密斯將軍,都曾抱著相同目的到過頓巴斯地區。在加拿大國防部高官“頓巴斯之行”的同一月內,“烏克蘭軍事電視臺”發布的一段視頻顯示,烏軍開始啟用一座“按北約標準建立的現代軍事教學綜合體”。該綜合體有一棟獨立建筑用于練習密閉空間內射擊技巧,墻面貼有特殊材料,子彈不會反彈,受訓者可在足夠安全的情況下練習如何“清除”建筑物中的敵人。烏軍戰役訓練局副局長波諾馬列夫中校曾宣稱,“2020年烏軍將加強對城市作戰的訓練”,“此類培訓將在利沃夫州的一個特種軍事教學綜合體進行,那里建有一個設施齊全的小區,購物中心、酒店、汽車維修站、礦井等應用盡有”。波諾馬列夫所指的正是利沃夫州的亞沃羅夫靶場,它還是烏克蘭陸軍學院所屬的國際維和與安全中心。今年3月13日夜,俄羅斯空天軍和海軍摧毀了該靶場。當時烏克蘭共有15個這樣的軍事教學中心。2021年3月,烏軍組織了一次突擊分隊指揮員緊急野戰集訓。時任烏軍總司令霍姆恰克親臨現場,并談到了發起城市戰斗行動的準備程度及動員訓練情況。今年2月2日、2月4日,烏軍在敖德薩州和普里皮亞季市的切爾諾貝利隔離區舉行了城市進攻行動演練,科目包含空中偵察、城市戰斗、狙擊、殲滅撤退之敵等,期間有外國使團到場觀摩。上述種種都指明一點,即烏克蘭當局在為進攻頓巴斯和克里米亞做準備,實際上也就是為進攻俄羅斯聯邦做準備。下列事實能更好佐證這一結論。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基輔將半數兵力重新部署于頓巴斯地區。西方國家也開始積極使用軍事運輸機向烏軍空運武器彈藥,據稱是為了抵御俄羅斯的侵略。今年2月2日烏克蘭國家邊防局局長下令,要求自2月20日起限制18-45歲應服兵役的公民出境,烏克蘭外交部則要求駐外大使館協助兵役適齡公民回國,并通知本國公民緊急撤離頓巴斯的“聯合作戰”區域(2018年4月30日波羅申科下令實行該行動,用以替代之前的“反恐行動”)。基輔對相關信息秘而不發。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個共和國的軍事情報機構還獲悉,烏軍組建了突擊群并開展進攻行動訓練。盧甘斯克民兵發言人菲利波年科還指出,烏軍計劃在進攻初期將第79獨立空降突擊旅投放到盧甘斯克后方。烏克蘭當局還準備在進攻部隊后方部署部分國民衛隊兵力,用于防止逃兵現象。因為以往經驗表明,進攻開始后會出現相當多的逃兵。烏軍在頓巴斯地區“聯合作戰”的指揮部還決定在進攻集群中編入一支國土防御部隊,裝備便攜式反坦克導彈和防空導彈,用于在無法使用重火力裝備的城市條件下開展行動。最終,烏軍于今年二月開始對頓巴斯地區實施密集炮擊,當時那里已有70萬人獲得俄羅斯國籍。俄羅斯要求烏克蘭軍隊從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邊境撤出,但基輔置之不理。在這種情況下,先發制人發起特別軍事行動是唯一正確的決策。這會迫使烏軍轉入防御,放棄此前打算的主動進攻。
城市作戰特點包括:部隊集中指揮難度大,突擊群和突擊分隊運用廣泛,實施機動困難,爆炸、障礙繁多,火災頻發。部隊的主要精力用于占領(固守)獨立建筑物、橋梁及其他對戰斗結果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俄軍在城市戰斗過程中面臨一個多方向的威脅,可能來自住宅樓、民用交通設施,或者地下交通設施(特別是在馬里烏波爾市)。任何城市建筑都很容易變成一個堡壘。此外,可以利用連接天然氣和供水基礎設施的地下通道,在那里安裝由無線電控制的地雷(水雷)裝置并不困難。密集的城市建筑會阻礙快速作戰和機動作戰的開展。任何武器在城市環境中的效能都將削弱(射程限制),部隊的前進速度也會嚴重放緩。對烏方來說,城市建筑則不失為一種相對可靠的防護,不僅能降低俄軍偵察設備和武器的威脅,還可提供防御設施和地下掩體。在城市作戰中,對抗雙方的單兵作戰技能和精神心理狀態排在第一位。城市和村莊遭到蓄意摧毀,工業、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及居民區被摧毀。今年3月14日晨,頓涅茨克市中心遭“圓點-U”導彈襲擊,造成20名平民死亡。4月8日,烏軍再次使用“圓點-U”導彈擊中了克拉馬托爾斯克市火車站,造成50人死亡(其中5名兒童)和100多人受傷。外國媒體公布了從烏克蘭控制的領土飛向這座城市的導彈編號,這與烏軍第13導彈旅武器庫中的導彈完全相同(編注:俄國防部發布聲明認為烏軍第19導彈旅對該事件負責,此處疑為原作者筆誤)。烏克蘭指揮部有意阻止克拉馬托爾斯克市的居民大規模撤離,因為這樣會使烏軍在短時間內被擊潰。因此,基輔出臺了一項防止平民外流計劃,打算將居民用作“人盾”。烏克蘭民族主義者一度扣押了來自13個國家的6000多名外國公民,此外,烏克蘭當局還在切爾諾莫斯克、敖德薩、尼古拉耶夫和尤日內的港口,強行扣押了來自土耳其、中國、瑞士、希臘、馬耳他、巴拿馬、馬紹爾群島、塞拉利昂、科摩羅、伯利茲、利比里亞、開曼群島、丹麥、敘利亞等國的68艘船只。在哈爾科夫,烏克蘭民族主義武裝分子甚至向逃離家園尋找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平民開火。班德拉分子(編注:班德拉是二戰期間“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領袖,此處代指烏克蘭民族主義者,下同)無所不為——從大規模恐怖襲擊到最無恥、最可怕的挑釁。在這場戰爭中,他們相信任何反人類的方法都是好的,包括酷刑、虐待、心理打擊和處決俄羅斯戰俘。實際上,納粹分子從基輔得到了暴行授權,因此才能肆無忌憚地搶劫、掠奪和偷竊平民的貴重物品和糧食。俄軍在烏軍占領陣地上發現了大量所謂“戰斗制劑”。這是一種用于治療疼痛綜合癥的藥物,大劑量服用會產生麻醉效果。烏克蘭多個城市上演了搶劫和謀殺僅被懷疑為“破壞者”和“親俄者”的惡行。基輔當局允許國土防御部隊,也就是那些未經正規軍事訓練的志愿者,除輕射擊武器和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外,還可使用重型武器和導彈系統,這會造成局勢惡化,無疑也將在烏克蘭造成更大的混亂。還要強調的是,烏克蘭武裝分子在戰斗中使用了恐怖分子的戰術。他們不僅用“人盾”作掩護,還利用救護車或標有“兒童”字樣的運輸車運送武裝分子。他們不僅不疏散平民,反而在民用基礎設施的掩護下部署軍事裝備。這種行徑不僅被《日內瓦公約》禁止,《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第8條款也將此定為軍事犯罪。新納粹班德拉分子違反了《關于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并通知他們的“君主”英國,基輔不打算執行這些公約。正是由于烏軍的所做所為,加之俄軍還要兼顧組織平民撤離和人道主義援助,所以俄軍從烏克蘭武裝分子手中解放城市的速度才會相對遲緩。但也不應忘記,烏克蘭是歐洲第六大軍事力量,要是算上其他強力部門和民族主義機構,烏克蘭的軍事員額可排在歐洲第三。烏軍武器裝備水平空前之高,也是為了對進攻俄羅斯做準備。在頓巴斯、馬里烏波爾和烏克蘭其他城市的交戰區,幾乎每天都有數十名烏克蘭武裝分子被俘,大多數是自愿離開陣地的。他們講述了槍殺平民的命令,以及如何“埋葬”他們死去的士兵——只是用拖拉機掩埋。斯拉維揚斯克市當地居民也有這樣的證據——自2014年以來,被殺的烏克蘭人尸體被堆在坑里,用挖掘機填埋。這就是為什么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之后,烏軍出現大量失蹤人員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曾任聯合國駐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首席核查員的斯科特·里特,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與美軍的“沙漠風暴”行動進行了對比分析。他指出,“美國人發動了一場空軍戰役,炸毀了所有的通訊設備,切斷了廣播和電視,關掉了一切,炸毀了所有的橋梁、公路、發電廠、煉油廠,殺害了許多伊拉克平民。”“俄羅斯軍隊的行動完全不同,因為俄羅斯不把它當成是一場我們想象中的、類似伊拉克戰爭的戰爭。俄認為這是特別軍事行動,如果這是戰爭,烏克蘭早就被摧毀了。”這場戰爭具有公正的民族解放特征。烏軍沒有取勝機會——其彈藥、油料儲備和食品不是無限的,而且無法補充。因此,仍作困獸之斗的烏軍每天都在銷蝕防御反擊能力。對他們進行清算只是時間問題。(平臺編輯:黃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