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華夏民族是黃種人,但在史書的記載中,中國古代有一位皇帝卻有著明顯的白種人特征,他長著一頭金色的頭發,連胡須也是黃色的?!敖鸢l碧瞳”自古以來就被視作白種人的特征,所以這位皇帝真的是白種人來的嗎?而這位皇帝就是司馬懿的后代,晉明帝司馬紹,東晉第二位皇帝。晉明帝司馬紹,字道畿,是晉元帝司馬睿的長子,東晉明帝司馬紹在晉朝歷史上可以說算得上一位難得的有為君主。
為何金發呢?只因其生母為宮人荀氏?!稌x書·卷六·帝紀第六》記載,王敦曾把司馬紹稱作“黃須鮮卑奴”,還說司馬紹“帝狀類外氏,須黃,敦故謂帝云”,意思就是司馬紹的樣貌大多數都隨了母親荀氏。荀氏是燕國人,而古代的鮮卑人主要活動的區域就是這,所以荀氏極有可能是具有白種人血緣的鮮卑人,而司馬紹大概繼承了大部分白種人特征,因此當他待在眾多黃種人當中時才會顯得如此與眾不同。
東晉時,世家門閥勢力廣大,素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出身王家的權臣王敦就很有野心,司馬紹即位初期僅憑借弱勢的中央,成功對內部權臣進行制衡,隨即平定王敦之亂,調和衣冠南渡的士族與江南士族之間的矛盾,穩定了東晉政局,從而使江南呈現安定發展的趨勢。史載'帝聰明有機斷,尤精物理',清代王夫之更言:明帝不夭,中原其復矣乎!天假五胡以亂中夏,氣數之窮也,帝乃早逝!王敦之橫,元帝惴惴而崩,帝以幼沖當多難,舉動偉然出人意表,可不謂神武哉?
就在他想擁有一番作為時,卻不幸病逝。明帝在位三年,死于公元325年,終年27歲,葬于武平陵,謚號“明帝”。他在短短的帝王生涯中,敢戰敢勝,可以稱的上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青年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實在是一大損失。臨終前留下遺命讓王導等人輔佐太子。
司馬紹死的時候肯定不甘心,他的江山,他的天下,北國的風光,祖宗的靈堂,他壯志未酬的心。上天不眷顧司馬紹啊,也不眷顧司馬家了。他之后的皇帝一個比一個窩囊。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司馬紹聰慧善斷,明于事理,雖在位時間短暫,但對安定國家大局的影響卻非常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