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理解豬各個階段的名稱。這個在牧原招股說明書中有詳細解釋
仔豬的定義:指哺乳仔豬、斷奶仔豬、對外銷售體重約10公斤的商品豬。
育肥豬:也稱育肥階段生豬,出于70日齡后至出欄階段的生豬,一般在育肥舍里飼養。
保育豬:出于斷奶后到70日階段的生豬,一般在保育舍里飼養。
商品豬:以提供豬肉為目的生產、銷售的生豬。
生豬:仔豬、種豬、商品豬的統稱。
這個不是牧原發明的名稱。
了解這些專業名詞才能去分析各階段的成本。
1、所有的生豬都是由仔豬開始的。
2、各個階段的成本是獨立核算的。
3、完全成本是由養殖成本和三項費用構成。
在所有研報中出現的育肥豬完全成本指的是育肥階段的完全成本,也就是70日齡~出欄的成本。別和商品豬搞混了。
仔豬的成本如何計算?是由母豬的生產性能指標決定的
自繁自養仔豬成本牧原溫氏疫情前差別不大,育肥端溫氏較牧原高的原因是代養費。
疫情后對于外購仔豬的成本就不同了。育肥端成本差別不大,但是成本反映到仔豬里了。這個可以通過牧原和正邦半年報營業總成本做比較。
正邦半年報營業成本為68.86億,銷售生豬272.54萬頭。每頭豬成本:2526元。要注意的是這個成本還沒有含三費。
牧原含三費總成本為95.27億,銷售生豬678.1萬頭。每頭豬完全成本:1405元。
可以看出外購仔豬的成本。
計算公式:總成本=銷售生豬數量X仔豬成本+育肥端出欄量X均重X單位完全成本+種豬銷售量X種豬成本。
分段計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