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總覺得膝蓋冰涼,只要一吹空調或是吹涼風,膝蓋就痛,這是怎么回事呢?
膝蓋一涼就疼是怎么回事呢?
風濕性關節炎
許多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在刮風、下雨、下雪、寒潮來臨的時候或來臨之前,常感到關節疼痛加重。
這主要是因為,正常人在濕度增加、氣壓降低時,細胞內的液體滲出,致使關節局部細胞內的壓力較周圍組織高,從而導致關節的腫脹和疼痛加重。
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在體檢時一般會發現血尿酸偏高,長期血尿酸偏高,尿酸鹽濃度過飽和就會析出尿酸鹽結晶沉淀導致痛風性關節炎,通常溫度越低尿酸鹽越容易析出,更易增強疼痛感,非常容易深夜發作。
膝關節骨關節炎
膝關節骨關節炎多患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癥狀有膝部酸痛、膝關節腫脹、膝關節彈響等癥狀。膝關節僵硬、發冷也是膝關節炎的癥狀之一,以僵硬為主、勞累、受涼或輕微外傷而加劇,嚴重者會發生活動受限。
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也是導致膝蓋怕涼的原因之一。 骨質增生導致的增生性骨關節病患病人群通常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受累關節可有持續性隱痛,活動增加時加重,休息后好轉。疼痛常不嚴重,陰冷天氣會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
膝蓋著涼疼痛怎么辦呢?
1、注意保暖
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局部可以帶松緊適宜的護膝,如果護膝帶的太緊,反而會阻礙局部的血液循環,加重病情。
2、合理飲食
多補充維生素E,多吃含煙酸的食物和B族維生素,能擴張末梢血管。多吃堅果、胡蘿卜等溫熱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堅持按時吃飯,不要偏食、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可幫助維持體溫。
3、熱敷
熱敷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也可緩解肌肉痙攣、松弛神經、改善筋腱柔軟度。熱敷分為干熱敷和濕熱敷。干熱敷是用熱水袋熱敷,敷于膝蓋上,每次20—30分鐘,每日1—3次。濕熱敷是把毛巾或紗布浸在熱水盆內,取出并擰至半干,敷于膝蓋上,再蓋個棉墊,防止熱氣流失,每5分鐘更換一次,敷20—30分鐘,每日可敷1—3次。
4、熱水泡腳
俗話說“熱水泡腳,勝吃補藥”,熱水泡腳有利于骨性關節炎的預防。在氣候寒冷潮濕的季節,外出回家后,最好能用熱水泡泡腳,不但可提高機體免疫力,還能預防因環境氣候潮濕而誘發的風濕性疾病。泡腳時,熱水應浸至踝關節以上,時間在20分鐘左右為宜,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5、適當的運動
關節經常運動,能讓關節軟骨受到適當刺激,促進新陳代謝,這樣關節滑液才能在關節內到處流動,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
運動中感到不適,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了解自己的極限,盡力而為,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運動前后充分熱身。
如果以上方法不能改善膝關節疼痛,那就去醫院查明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的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