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一個消息在長安城不脛而走——鉤弋夫人被皇上賜死了!
聽到消息,百姓議論紛紛:
“不可能!鉤弋夫人可是當今圣上的最寵”。
“是啊,絕對是謠言!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可是剛剛被立為太子,她明明是最大贏家?!?/p>
謠言在什么朝代都有,都城百姓判斷是非的推理能力非常強,因此大家絕大部分都不相信這個消息。
兩天后,官宣出來了——鉤弋夫人已經被皇帝賜死。
聽到權威發布后,坊間各種傳言紛紛擾擾,他們百思不解:漢武帝為什么毫無征兆殺了最寵愛的妃子?
對此,資深消息人士的解讀是,漢武帝之所以要殺鉤弋夫人,是因為擔心她日后專權。
太子劉弗陵當年只有六歲,皇上已經68歲老齡,已經垂垂遲暮,接近油盡燈枯(事實上漢武帝69歲就駕崩了);皇上擔心鉤弋夫人大權獨攬影響劉家江山,因此才果斷殺了太子的母親鉤弋夫人。
這個分析不能說沒有道理,漢朝太后專權有前車之鑒,先有呂后,后有竇太后。
太后專權的后果非常嚴重,弄不好江山就要落入外姓之手。
不光是權威人士,就是司馬遷也是這樣認為的。
司馬遷在《外戚世家》中記載說:漢武帝殺了鉤弋夫人后,大臣們問他,皇上既然立了鉤弋夫人兒子為太子,為何還要殺她?
漢武帝說,你們的智商太低,鼠目寸光,你們忘了呂后當年是怎么搞的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
可是仔細推敲,這理由又站不住腳。
漢武帝害怕將來太后干政,難道不怕權臣篡權,為什么不把位高權重的霍光殺了?
事實上,漢武帝臨終前,還托孤給霍光。
漢武帝駕崩之后,霍光果然大權獨攬,成為無冕之王,先是把漢昭帝劉弗陵當傀儡,后來霍光又廢了劉賀(漢廢帝),接下來又將劉詢扶上皇帝寶座(漢宣帝)。直到霍光壽終正寢,朝政才被漢武帝后人掌握。
盡管霍光最終沒有篡漢自立,但鉤弋夫人不死的話,也未必會成為呂后第二。
還有,漢武帝是個明白人,他殺鉤弋夫人,萬一太子劉弗陵秋后算賬,讓史官抹黑自己或者將自己從土里刨出來的話,豈不是太不劃算了?
再有,如果鉤弋夫人是無辜的,僅僅是因為“主少母壯”而死,那就死得太虧了,怎么也是漢朝的功臣,漢武帝應該厚葬她才是。
但事實上漢武帝沒有將其厚葬,只是“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識其處。”——《史記》。
翻譯過來就是,鉤弋夫人死后,漢武帝讓人在半夜三更偷偷將其埋葬,沒有舉行隆重的招待會,也沒有厚葬。
而漢武帝處死鉤弋夫人的過程,也說明她似乎不是無辜的。
開始的時候,漢武帝當面譴責鉤弋夫人,對方連連求饒。
被押送往監獄的時候,鉤弋夫人一步一回頭,表現出對生命的留戀,對死亡的恐懼,深情中不乏讓皇帝念及舊情放自己一馬的意思。
漢武帝冷冷地對妻子說:“放聰明一些吧,別裝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事到如今,你說什么也沒用了?!?/p>
——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史記》)
如果鉤弋夫人真的是為漢朝江山而犧牲,漢武帝肯定會躲避起來,不敢見她,因為自己理虧、內疚啊。
然而事實上漢武帝對曾經深愛過的女人,恨得咬牙切齒,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如果不是礙于皇帝的身份,如果不是自己年邁無力,說不定就將其手撕了。
由此可見,鉤弋夫人一定是犯了大錯,做了什么對不起老公的事,觸動了漢武帝那根敏感的神經。因此,漢武帝才會不念舊情,要將其置于死地。
所以說,“主少母壯”要么是司馬遷的推斷,要么是漢武帝為了平息輿論,故意找的理由。
總之,鉤弋夫人之死不是一起冤案,而是罪有應得,至少在漢武帝看來是如此。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鉤弋夫人的身世說起。
鉤弋夫人籍貫是河間(河北省境內)的,漢武帝初見鉤弋夫人不是在選秀中,而是在她的老家。
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場偶遇。
漢武帝到河間視察的時候,路上遇到了一個預測學家(方士),說這一帶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子。
漢武帝當時精力旺盛,對方的話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宮里百花爭艷,但是都是溫室里的花朵,沒有生命的活力。
大自然中的,才是最好的,漢武帝來了興致,路邊的野花絕對要采。手下趕緊去尋訪,結果在趙家找到了一個絕色美女。
絕在哪里?不是相貌,因為美女的相貌幾乎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什么瓜子臉,丹鳳眼諸如此類的。好看的皮囊到處都是,但真正的美女,要有特色,具備別人沒有的、獨一無二的東西。
趙家的女孩獨一無二的,是生下來手就是蜷曲的,攥著的。
趙媽說:“我女兒生下來就這樣,誰也掰不開她的手,撬棍也不行,一個道長說,誰能掰開了,誰就是他的老公。”
漢武帝一聽更加好奇:“我去試試?!?/p>
結果,漢武帝剛一接觸女孩的手,就像觸動了開關一樣,她的手指竟然奇跡般舒展開。
不光如此,而且女孩掌中還握有一個迷你玉鉤。
漢武帝一看,心花怒放。
女孩的媽媽也喜上眉梢:“女婿,還不快叫岳母?”
隨從趕緊制止說:“瞎說什么,這是當今皇上?!?/p>
不管怎么說,漢武帝這次視察收獲不小,直接將女孩帶到后宮。
為什么說女孩?因為古代女子15歲結婚,如果那女的已經嫁人,漢武帝是不會霸王硬上弓搶走的,而且太史公也沒說過漢武帝搶親。所以說,這女子最多15歲,不是女孩是什么。
漢武帝帶入皇宮的女子,就是鉤弋夫人。
鉤弋夫人入宮后,封為婕妤。
她雖是來自民間,卻讓漢武帝十分癡迷,愛不釋手。恨不能天天臨幸,牌子都翻爛了。什么金屋藏嬌的陳皇后,什么歌舞演員衛皇后,統統靠邊站。
有播種就有收獲,兩年后,鉤弋夫人(趙婕妤)為皇上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這孩子,就是劉弗陵。
皇上的孩子都是龍種,跟凡人不一樣,劉弗陵也是如此。別人的都是十月懷胎,瓜熟蒂落,這小子在娘肚里足足多待了4個月。
當時漢武帝已經有五個兒子,除了一個死去的老二,還有四個。
漢武帝愛屋及烏,對小家伙的降生非常重視,將這孩子稱為鉤弋子,將鉤弋夫人的宮門命名為“堯母門”。
堯是圣人,說鉤弋夫人是堯母,那潛臺詞就是劉弗陵為儲君,是未來的皇帝。
從科學的角度講,胚胎里是不會有玉鉤的,別說玉鉤,就是別針也不會有。這八成是河間當地官員知道皇上好色,為了取悅皇帝,讓一個人扮演方士,告訴漢武帝有奇女。然后買個玉鉤放在趙家小妞手中,讓她攥緊,再讓趙母背臺詞,說女兒生下來就如何如何。
當然河間官員只是導演,后面肯定有編劇、總導演,還有創作班子,有團隊策劃。
這個團隊不計成本,費這么大的勁,目的當然是讓鉤弋夫人得寵,然后生個孩子,能當太子,將來繼承皇位。
如此一來,這個團隊成員就是開國功臣。
而作為團隊里的主要演員鉤弋夫人,事成之后是最大受益者,肯定要非常投入演戲。
盡管鉤弋夫人被封為堯母,兒子這個太子呼之欲出。
但是我們說過了,漢武帝已經有四個兒子,其中包括衛皇后的兒子,已經被冊立為太子的劉據。
事實上,其他三個皇子由于生母地位卑微,劉弗陵通往皇帝寶座的最大障礙,或者說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就是太子劉據。
劉弗陵出生的時候,劉據已經34歲,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已經成了氣候,地位無法撼動。但是只要漢武帝劉徹動一動手指頭,太子黨就會土崩瓦解。
在這個背景下,巫蠱之禍發生了,劉據栽了。
巫蠱之禍的罪魁是公孫賀、公孫敬聲父子,前者是劉據的姨夫,后者是劉據的表弟。起初公孫敬聲因為貪污軍餉被抓,投入大牢,做父親的公孫賀心急如焚,想要搭救兒子出獄。
于是他對漢武帝說,我愿意將朝廷通緝的要犯、江洋大盜朱安世緝拿歸案,換我兒子出獄。
結果,當時公孫賀是丞相,自然掌握著很多資源,很快就抓到了朱安世。
如此一來,朱安世不干了。
過分了,你想救你兒子,把我弄進去是幾個意思,太不厚道了,咱們走著瞧,看誰狠。
朱安世接受審訊的時候,反咬一口說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而且還巫蠱詛咒漢武帝。漢武帝大怒,在征和二年(前92年)將公孫賀父子抓起來,下令折磨死在獄中。
衛青之子,劉據表兄弟長平侯衛伉也被株連,被斬首。
這一招是精準打擊,給太子劉據來了個釜底抽薪。
事情到此還不算完,漢武帝一定要查到底,看看太子有沒有涉案。
因為詛咒漢武帝,最大的受益者是太子,而詛咒的執行者是劉據的親戚,事情不是明擺著?
漢武帝下令成立專案組,以自己的寵臣江充為組長,宦官蘇文為副組長,開始調查。
江充與劉據的母親衛皇后平時有矛盾,而且這小子仗著漢武帝的勢沒少為非作歹,太子劉據又是個宅心仁厚的皇子,劉據如果上臺,絕對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因此,專案組長江充陷害太子,說他是巫蠱,詛咒漢武帝的主謀。
劉據一聽,怒不可遏,先動手為強,干脆殺了江充。漢武帝一聽,這還了得,分明是赤裸裸的謀反啊。
漢武帝雖然老了,但是人家兵權在手,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太子根本沒有勝算。
漢武帝命丞相劉屈牦調兵平亂,兩軍在長安展開生死較量,5天后太子兵敗逃亡,在長安東邊的湖縣(今河南靈寶市西北閿鄉縣西南)泉鳩里懸梁自盡。
得知噩耗,皇后衛子夫也自殺。
這一事件史稱"巫蠱之禍"。
一年后,晚年喪子的漢武帝終于醒悟,太子劉據是被陷害的,漢武帝悔不當初,決定給太子平反,同時將陷害太子的人全部處死。
幾個月后,鉤弋夫人也被賜死。
其實誣陷太子的關鍵人物是專案組組長江充和副組長蘇文。
江充和蘇文跟衛皇后和劉據有過節。
有一次衛皇后召見太子,劉據姍姍來遲,蘇文腦袋進水,幽幽地來了一句:“太子是不是跟宮女談心,才來晚了?!?/p>
這本來是句玩笑話,可是這話不知道怎么讓漢武帝知道了。漢武帝覺得太子長大了嘛,有乃父雄風嘛,就給他增加了不少宮女。
太子因此對蘇文恨得咬牙切齒,但是并沒有把他放在眼里,認為他不就是個小太監嘛。其實小人在關鍵時刻最壞事,所以俗話才說,寧可得罪一百個君子,也不要得罪一個小人,因為小人天生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不久,劉據果然吃了蘇文的虧。
蘇文讓手下一個小太監告訴漢武帝:聽說皇上你身體不適,太子高興得手舞足蹈,跟過年似的。
一句話勝過千軍萬馬,就能讓年老昏聵的漢武帝對太子徹底失望。
但是蘇文只是前臺演員,背后導演是江充和鉤弋夫人。
鉤弋夫人的父親曾犯法被處以宮刑,當了宦官,任中黃門,死于長安,葬于雍門。
他宮中擔任中黃門(宦官負責人)的時候,河北籍的蘇文是他的手下。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趙氏當然要照顧蘇文。
后來,鉤弋夫人入宮,父親已經作古,作為叔叔輩的蘇文自然要對鉤弋夫人百般照顧。鉤弋夫人生子之后,蘇文更要積極運作,幫助她陷害劉據,讓鉤弋夫人的兒子上位。
而漢武帝得知劉據被錯殺,對主謀鉤弋夫人恨之入骨,迫不及待地將其處死。因為他打算讓劉弗陵接班,出于維護太子威望的目的,也不能將鉤弋夫人的罪行公之于眾,只能以”主少母壯”的名義處死。
鉤弋夫人的父親趙氏想讓女兒成為皇帝寵妃,自己也來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于是他和自己的同鄉、老下屬蘇文、河間當地官員組成了河間集團,對女兒進行包裝。
十個皇帝九個半迷信,因為他不迷信的話,就不是受命于天、君權神授了。因此漢武帝到河北去,自然相信鉤弋夫人是神女,這也等于承認自己是天子。
不得不說,鉤弋夫人的父親、河間官員、江充、蘇文以及鉤弋夫人這個團隊策劃非常成功、執行力很強,演技極佳,能將劉據順利搞垮,讓劉弗陵上位,他們已經實現了自己愿景。鉤弋夫人雖然被賜死,她的兒子劉弗陵至少繼任了皇帝之位,也算是家族和人生的贏家了。
當然,還是漢武帝老邁了,昏庸了,才會讓這伙人得逞。
漢武帝后來雖然識破陰謀,但太子已經被殺,覆水難收,之后的霍光專權30年左右,跟漢武帝的重大失誤不無關系。
如果是劉據繼承皇位,這樣的事情發生概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