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藩佳城”坊與華表
資料說潞簡王墓位于新鄉市北十三公里的鳳凰山下,我是GPS導航去的(門票40元,憑年票無限次免票游覽)。
墓主朱翊鏐,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鈞(萬歷皇帝)唯一同母弟。
朱翊鏐生于明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四歲冊封為潞王,二十一歲就藩衛輝府。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生母孝定太后病逝,朱翊鏐哀痛不已,寢食俱廢,不久即郁郁而終,謚號簡。
對潞簡王朱翊鏐的評價,學界民間毀譽不一,但其深得母后皇兄萬般寵愛,生前權傾朝野,身后享盡哀榮,卻是不容置疑的,這座超越規制、絲毫不輸皇陵氣派的蕃王墓即是明證。
神道
整個潞王陵由神道、潞簡王墓和次妃趙氏墓三大部分組成,占地約240畝,整體建筑用材除極少數磚木外,幾乎全為石質,故被譽為中原石頭城。
國保碑
潞王墓的尤為特別之處,在于其墓側還建有一座規模龐大、規格極高的妃子墓——次妃趙氏墓。
次妃墓位于潞簡王墓西140米處。據介紹,“趙氏生前為潞王第二個妃子,原是孝定太后欽賜給潞王的隨封侍女,死后才追封為次妃。她比潞王小兩歲,但比潞王早死了十三年。趙氏聰明、美麗、善良,倍受潞王恩寵,因此死后潞王竟冒犯天規,超越規制為次妃建造陵墓,而且同潞王墓并肩而立,共枕一山,同蹬一水,這在中國帝王陵墓建筑史上確屬罕見。”
明樓與五供
次妃不幸早亡后,潞王傷心至極,不惜花費巨資為其建造陵墓,在許多方面甚至超出潞簡王墓,不僅建筑布局幾乎等同于潞王墓,而且在某些細節上更為精美考究。更有甚者,次妃墓寶城高為10.6米,墓室總面積為240平方米,均超越了潞簡王墓。
次妃墓占地110畝,超出《明會典》規定的親王陵園兩倍多。不僅如此,次妃墓內城垣與外城垣之間,還有兩座丫環墳,這在明英宗廢除殉葬制度后實屬罕見。
關于這兩座丫環墳,據衛輝府當地口碑相傳,次妃墓左右兩座丫環墳所葬丫環為兩姐妹,系衛輝城外頓坊店人,其父積勞成疾不幸病故,因家境貧寒,兩姐妹遂賣身葬父。適逢趙妃娘娘路過,頓生憐憫,將兩姐妹收入府中,并出資安葬其父。
兩姐妹入府時年齡尚小,且趙妃無有子嗣,所以待兩姐妹如同己出,讀書識字琴棋書畫無所不教,主仆情深勝似母女。
十年后,趙妃娘娘突發疾病不治而亡。兩姐妹在趙妃病重之際守護左右,盡心奉侍。趙妃亡后,二人又向潞王請求,愿與趙妃娘娘陪葬。因有趙妃遺命,潞王未允。
兩姐妹聞知茶飯不思,幾日后服毒自盡,并留下遺書,請求在陰間繼續侍奉娘娘。潞王得知,深為感動,命人在趙妃墓兩側修建了兩座丫環墳,以厚葬兩姐妹。
(1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