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書看到吳文鵬老中醫的幾則醫案,頗有同感。吳老在談到運用血府逐瘀湯時說:“通過有關病歷的觀察,凡內科雜病治之不愈者,皆可考慮有關瘀血之凝滯,根據筆者數十年臨床經驗,確藥簡效宏,很值得探討。” 這是一個行醫王十年多年的老中醫之真言。我治醫近四十年,對運用血府逐瘀湯亦有同感。在治療各種雜病中,遇到一些疑難怪病時,在百法不靈,百方不效時,起用此湯后,常常是柳岸花明,出奇致勝。 我的心得體會是,對有些疾病,患者癥狀諸多,查無實據者(即各種理化檢查,均正常,西醫認為無病),中醫又分類不明時,就用血府逐瘀湯,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運用此湯時不一定非要有瘀血指征,可以考慮從怪瘀多瘀的理論治之。實際上此類病多是西醫上說的神經官能癥,對這個病的治療,血府逐瘀湯是很有效的,也就是說其有調整神經官能癥的作用。再強調一下,使用此方的關鍵是:1.癥狀諸多,查無實據:2.多方不效,方證不明。下面舉例示之: 案1:周某,女,36歲,石家莊橋西區市場街某廠化驗員。 【主訴】低熱延綿數月,經醫院多方檢查,已排除肺核、風溫、尿道感染及肝疾病患者引起的低熱。同時,在治療上也用了各種方法,俱不見效,后來我所就診。 【查體】唇痿,舌青苔薄白,面容消瘦,無力,時有口干感,飲而不解,腹痛,外表正常。 仲景云:“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 瘀熱內阻,氣血乖逆,故低熱,腹滿,口唇舌為血華之處,唇痿、舌青是血脈瘀之證候。 【治療】血府逐瘀湯加馬鞭草,服至5劑后加生石膏,又服10劑,熱退,腹滿亦消,他證悉除而告愈。 病案2:趙某,女,34歲,橋東副食廠工人。 【主訴】經來淋漓10余天才凈,二三年經量漸多且伴有全身不適,如乳房發脹,腹痛,經來有塊,色黑紫,平日潮熱。煩躁,曾用歸脾湯、柴胡疏肝飲、逍遙散等交替治療,均無效。因血海本有蓄熱,歸脾太早,則滯而不化。 【查體】患者脈緊而弦,舌紅紫,苔薄。 【治療】非王氏妙法不可奏效,故選用血府逐瘀湯,加生地黃、柴胡連服十余劑而愈。 案3:章某,女,34歲,石家莊某醫院護士。患者因部色素沉著,經內科檢查無明顯陽性病癥發現,而轉入我所治療。 【查體】患者臉容黧黑,如蒙灰塵,暗晦不澤,乃瘀阻竅絡所致,故證兼痛經,手心熱,口干,多夢。 【治療】。用血府逐瘀湯加水蛭粉(吞服),頗見效,臉部黑色漸退化,連續服藥20余劑痊愈。 病案4:劉某,男,35歲,省某建二處干部。 【主訴】頑固性失眠數年,每于夏季尤劇,有時徹夜不眠,初服安眠藥尚見效,日長則無效,近頭部覺有異物籠罩,思想不易集中,壓力甚大,影響工作和學習。根據以上情況,“陽氣不能下達陰血之分,故目不瞑”。 【查體】脈弦澀,舌紫。 【治療】瘀滯竅絡,夜不能睡,用安神養心藥治療不效,方用血府湯,原方血府逐瘀湯加遠志6克,炒棗仁25克,瓜蔞9克,茯神9克,水煎服,10劑向愈。(《五十年行醫心得》——吳文鵬編著) 古道瘦馬寫于2013.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