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不肯過烏江除了他的英雄主義在作怪之外,還有兩個原因,其一就是他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其二就是項羽心里非常清楚,就算自己僥幸過了烏江,也不見得就能東山再起,因為劉邦的勢力不可小窺,如今自己已經是喪家之犬。再也不是曾經擁兵幾十萬的霸王項羽,落得這般地步,項羽怎么可能在茍且偷生。
就是他有心過烏江,他也丟不起這個人。所以霸王項羽要的是臉面,就算烏江自刎也要給自己留下一個好名聲。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span>這句俗語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吧!其中的“王不過項”指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乃楚國名將項燕之孫,項梁的侄子,正兒八經的將門之后。這個人雖然有王者風范,大將氣魄,可是此人最終還是因為剛愎自用,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的性格,毀了自己的前程。
著名的歷史典故《鴻門宴》說的就是項羽和劉邦的故事,項羽雖然武功高強,膽大妄為,可是他有一個弊病,就是聽不得別人的阿諛奉承,當年鴻門宴上,本來謀士范增是想讓項羽伺機殺了劉邦的,可是劉邦赴宴之后一頓花言巧語恭維的話,說的項羽是滿臉歡喜,無地自容,最后放棄了刺死劉邦的念頭,結果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順著尿道撿回了一條性命,劉邦逃跑也為日后垓下決戰項羽埋下了伏筆。
項羽一時的憐憫之心,錯失了刺殺劉邦的絕佳機會,鴻門宴之后,項羽和劉邦的矛盾雖然暫時得到了緩解,可是就在項羽大軍進入咸陽,殺了義帝子嬰,火燒阿房宮,自稱西楚霸王之后,便和昔日的盟友劉邦因封王之事徹底鬧掰了,項羽和劉邦從此勢不兩立,正式拉開了楚漢爭霸天下的序幕。
公元前202年,劉邦手下大將韓信率領大軍屯在垓下,精心布置了十面埋伏,就等著引項羽的大軍入內,好一網打盡。果然項羽在韓信的激將法蒙蔽下,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直進攻垓下。就這樣項羽的大軍陷入了韓信漢軍的包圍圈,項羽帶領人馬奮勇殺敵,敵軍是殺退一撥又上來一撥,左三層有三層將項羽的大軍圍在了當中。項羽一看大事不妙,于是命令將士們趕緊撤軍,就這樣沖出了重圍,回到了自己的大營。
就在當天夜里,項羽大營四面響起了楚歌,到處都是劉邦的漢軍,項羽陷入了十面埋伏。項羽夫人虞姬見此情景,根本沒有生還的希望,于是在項羽面前拔劍自刎。項羽抱著虞姬的尸體大聲痛哭,覺得對不起虞姬,大丈夫可殺不可辱。第二天,項羽整裝待發,胯下烏騅馬,帶領八百精兵,殺出了一條血路,終于沖出了四十埋伏圈。
項羽是出來了,可是細數一下身邊的將士們,僅僅剩下二十幾人?;仡^一看劉邦的漢軍已近在咫尺,馬上就要追上來了,前面又遇烏江擋道,項羽是進退兩難。無奈,烏江之畔,項羽帶領這二十幾人與漢軍展開了殊死搏斗。項羽眼看著自己的士兵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心如刀割,最后只剩下他一個人,項羽力殺百人之后拔劍自刎,一代霸王項羽就此命喪烏江。
不過,項羽認可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他的這種誓死捍衛尊嚴,不當俘虜的精神,確實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