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提出這個觀點,是基于2011年經濟發展和政策博弈的關系。2010年市場之所以在2300-3200的箱體區間波動,說明政策對于治理通脹和保增長之間仍然存在著矛盾心態,如果2011年的通貨膨脹超出了管理層能夠容忍的程度,政策緊縮力度會面臨進一步強化,比如說繼續加息將進一步影響走勢。在經濟增長持續性并不明朗,而緊縮措施隨時可能根據通脹形勢變化的條件下要走出趨勢性行情的確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如果將中國的過剩流動性(名義M2減名義GDP)以一元紙幣相接搭成一座橋的話,足夠在地球與月亮之間往返11 次。這在世界現代經濟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奇觀。
如果市場仍然以政策寬松或緊縮馬首是瞻,投資操作將會遇到非常大的障礙,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把自己的思維和手腳都束縛在通貨膨脹和政策的博弈關系上,從而忘記了市場運行最本質的機理和基礎。之所以會出現周期性板塊反彈,之所以房地產股能夠逆勢上攻,不是政策無效,而是時至今日甚至到2012年這個階段中,中國經濟的主要拉動力量還是投資而不僅僅是消費,大消費內需的炒作在新的一年很可能弱于投資拉動的炒作主線,因為中國貧富差異越來越大,收入結構和收入分配制度尚無法舉起一個穩定的中產階級,高消費外流低消費競爭劇烈的態勢難以改變,美國經濟雖然有復蘇跡象,但美國人民正在處于還債期“節衣縮食”自難避免,歐洲(除德國外)經濟復蘇無望,即使歐美有所好轉我們也在與全球17億勞工爭奪這點可憐的市場份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目前遭遇的最大障礙是制度性障礙——土地和信貸資源分配不能市場化,以經濟增速為主的政績考核標準和財稅體制缺陷都使得中國經濟轉型僅僅是徒有其表,難及其里。未來兩年要看經濟增長還是看投資拉動的力量。
我們來看“十二五”規劃中的四大主題:區域平衡布局引導產業轉移意味著更大規模的投資包括基礎建設,開發區和地產投資;大消費內需是商業設施和商業地產投資,建設更多大賣場購物中心,節能減排實際上也是投資建設更多的智能電網和合同能源管理,至于產業升級也是在產能投資上做加法并非做減法。在現有的社會制度構架上加法容易做減法難做,這就注定了未來十二五規劃就是一個投資拉動的強周期年份——高GDP加上高通貨膨脹一起上來,通貨膨脹過頭了緊縮一下出面管一管,打壓下去了投資又馬上跟進,貨幣政策不斷選擇相機決策,資本市場必然是一路過去跌跌撞撞。
周期性板塊的反彈可能是今年一月份反彈的重點,因為有節能減排項目放松后部分產能恢復,原有產能補庫存的要求,機構基于全年結構性調整將推動風格像更均衡的方向轉換,周期性行業中房地產、機械和保險類股成為補倉對象從而產生交易性機會。:第一階段,信貸開始放松,但由于信心不足,資金主要進入債券市場,股票表現比較差;第二階段,利率見底,商品見底,經濟預期有所改善,股票資產開始有良好表現;第三階段,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每個市場都是牛市;第四階段,通脹上升,債券開始下跌,而股票和商品保持牛市;第五階段,通貨膨脹壓力迅速加大,只有商品市場是牛市;第六階段,信貸緊縮,需求下降,通脹回落,沒有一個市場處于牛市,現金為王。如果按周期理論來看,我們現在處于資產周期的第二階段,利率已經見底進入加息周期,經濟預期開始改善股票資產開始有良好的表現,從大周期來看著只是牛市開始前的準備階段,一般來說投資周期決定了每個五年計劃中期比初的機會更多,開始投資高速增長導致通貨膨脹要壓一壓,然后中期2013-2014年投資效果顯示出來經濟再度高速增長,進入第三階段,之后2015年沖頂到達巔峰(筆者在2009年曾寫過《牛市延續到2015》可以參考,是一個大宏觀的布局眼光)。
未來風險就是國際經濟局勢和通貨膨脹的程度,目前國際經濟形勢主要是看量化寬松政策何時收緊,眼前看通貨膨脹如何演繹。什么情況下可能出現惡性通貨膨脹而政府不惜一切代價加大緊縮程度呢,主要是看輸入性通貨膨脹的趨勢,前面談到貨幣超發的問題我們已經開始逐步回收,這部分是看起來是可控的,但后期如果出現原油價格突破100美元/桶必將引發通脹失控的預期,目前階段可能發生的概率很小,主要還是看國內調整物價的成效是否能夠保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