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卡賓槍是美國在二戰期間研發并生產的一種單兵武器,研發這款槍的初鐘并不是讓它成為主力步槍,美軍是大威力愛好者,無論是手槍、沖鋒槍還是步槍重機槍,都要求威力大,而這款槍裝的是中間型威力彈。
美軍當時的主力步槍是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威力大,射程遠,但是重量太大,攜帶不是很方便,畢竟不是所有軍人都要上前線打仗,很多軍事人員大多數時候并不用槍,比如炮兵、通訊兵、車載人員和文職人員等,平時背著M1伽蘭德這么重的步槍也有點不方便。
沖鋒槍的重量也不輕,裝滿彈的時候比步槍還重,手槍輕便但射程太近,一般都是軍官配槍,作為近戰防身武器來說威力不足。
基于實際需要,美國軍方指示要開發一種介于步槍和手槍之間的武器,很快溫徹斯特公司研發的M1卡賓槍就被軍方看重并開始大量生產,一經投入部隊就受到廣大士兵好評。
它的重量輕,只有不到2.5公斤,背在身上很輕便,比起當時的各國單兵步槍非常方便,槍身也短,采用15發彈匣式供彈,彈容量超過當時所有步槍的彈容量,這在近距離作戰時就有很大優勢,采用中間型威力彈,有效射程200米,超過沖鋒槍和手槍的有效射程,后坐力小,射擊穩定精準。
起初只裝備非戰斗人員,后來隨著產量的增加也開始大量裝備一線戰斗人員,在太平洋戰場深受美軍官兵的喜愛,尤其是在植被茂密的太平洋島嶼和東南亞雨林,密集而精準的火力打得日軍抬不起頭。
此外這款槍可以裝備刺刀,在突發白刃戰時也能發揮步槍的拼刺功效,這把槍美國生產了650萬把,數量都超過了主力步槍伽蘭德,足見其性能的優越。
抗戰后期,M1卡賓槍作為援華物資進入到我國,它輕便的槍身和出色的性能立馬就讓中國軍人愛不釋手,先是作為警衛部隊的專用槍,后來被廣泛配發給一線部隊,在抗日戰場上大量殺傷日軍。
這款槍進入到解放軍手里已是1946年的事了,國共內戰爆發之后,國民黨軍裝備的M1卡賓槍被解放軍大量繳獲,解放軍在使用了該槍后發現特別好用,于是也把繳獲的M1卡賓槍分發給解放軍戰士用。
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戰士又大量繳獲美軍和韓軍的M1卡賓槍,由于此槍性能優越,于是我國領導就考慮仿造該槍,東北的軍工單位已經對該槍進行逆向測繪,準備仿造,而此時蘇聯將他們的莫辛納甘步槍大量支援我軍,并一同將生產圖紙和生產設備一并賣給我國,對于M1卡賓槍的仿造也就中斷了。
其實莫辛納甘步槍雖然堅固可靠射程遠,但它終究是栓動步槍,已經不適應高強度的戰爭需要了,蘇聯自己已經淘汰了,而M1卡賓槍是半自動步槍,比莫辛納甘更進一步,和我國后來生產的56式半自動步槍是同一級別。
雖然M1卡賓槍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威力小、射程近,但戰爭的發展和多兵種的配合,也能夠滿足需要,從各軍對它的喜愛來看,M1卡賓槍確實是當時最好的單兵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