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真的過得很快,過了正月十五,年就過完了,春節的氣氛也慢慢淡下來了,大家都回歸工作崗位,開始新的一年的奮斗歷程了。
大家有沒有去復盤一下自己過去這一年做的事情,取得的成就,包括自己周圍圈子里的人的進步。
我復盤了一下,發現現在做項目做得比較好的一些人,特別是一些大佬,他們都在有意無意地打造個人IP。分析了一下他們的一些經歷,使我對個人IP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縱觀身邊賺到錢的一批大佬,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至少都是深耕了三年以上,很少是突然一舉成名的,很多都是慢慢積累,慢慢成長起來的。
可能他們去做某個項目,一開始也是可以賺到錢的,但是很難說一下子爆發,但是如果他們有個人IP加持,就猶如拿著一個擴音器,可以數以萬計地瞬間擴大自己的收益。
也就是說如果你去做項目,你是有IP的,那你就會有積累,就比別人領先。哪怕說這個項目某個階段不太賺錢了,但只要你的個人IP還在,那你依然可以東山再起。
就像羅永浩,雖然做手機失敗了,但確留下了不少東西,個人IP還在。所以他憑借他這個IP,這張臉,在抖音直播帶貨,注冊公司,以最快的速度還清了6個億的債務。
我們談到的IP,它不局限在網絡世界里,在線上線下我們都要去打造個人IP,它不僅僅自帶流量,更是大家對你的一種信任。
打造IP,一個關鍵點就是要專,不要雜,不要多。我之前講過一個案例,一個賣橙子的,她就專做抖音視頻帶貨。只賣橙子,其他什么也不賣。只做抖音,其他什么平臺都不做。你看她產品專注,宣傳渠道專一,收入穩定。她再堅持干下去,一定能打造出一個IP來,一定能賺到穩定的收入。
無論你是做知識類,房產類,職場類,健身類,證券類,情感類,打造個人IP都是你項目的放大器。無論做什么領域,當你有心去細分這些領域的時候,你會發現可以做的細分領域太多了,根本就做不完,而且都是可以賺到錢的。
但是當你看到別人的項目好像更賺錢,如果這個時候你真的也去做了以后,你就會發現其實也不是那么容易,也不一定能賺到錢。這是因為每個項目都是有壁壘的,有時候在你看來好像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等你自己去做了之后,你會發現里面有很多小細節,這些小細節會延伸出一個個的小問題,它們會直接影響到你能否變現,能變現多少。
所以不要看著別人的好,就扔了西瓜去追玉米,這樣只會兩頭不到岸。正確的做法是選定細分領域,定了方向以后,就排除雜念,專注去耕耘。我們每天接觸這么多的信息,你要做的不是去收集信息,而是要學會去過濾去屏蔽信息。網絡上誘人的項目太多,你要抵抗誘惑,聚焦專注。
也就是說,我們要去深挖一口井,去打造個人IP,而不是到處去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