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真正的祖先是戰國時期的東胡人,但是東胡人后來被匈奴人所擊破,部落潰敗。根據《史記》的記載,大約秦漢之交時,匈奴的冒頓單于統一了草原各部,并往東兼并了東胡各部。東胡人在匈奴的沖擊下逐漸瓦解,潰散為許多小部落,比如后來的鮮卑、烏桓、柔然都是東胡瓦解以后形成的的分支。
現在一般認為與蒙古血緣最近的應該是東胡的分支柔然人,柔然是北魏時期活躍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曾經統治過漠北數十年。直到南北朝后期柔然汗國衰落,被突厥人所滅。柔然民族的名號雖然不再使用,但他們的血統卻得以延續了下去。蒙古族最早的乞顏部落就是柔然人的直系后裔,但蒙古族并非只有乞顏部。數百年后的元太祖鐵木真就是蒙古族乞顏部的首領。
除了柔然以外,室韋是蒙古人的另一個遠祖。《魏書》記載了兩支東胡人的后裔,南面的自稱“契丹”,北面的號為“室韋”。在唐朝時期,室韋上表臣服中央,因此唐人有了關于室韋人的更為詳細的記載。在室韋的各個部落中,有一支部落名為蒙兀室韋,他們與突厥人、契丹人、回鶻人雜居,逐漸演變為了后來兩宋時期的蒙古族。“蒙兀”的名號就是蒙古族最早的稱呼。
從現存的文獻來看,蒙兀室韋還與契丹人有很深的淵源。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以后,往西征服了室韋各部,其中也包括蒙兀室韋。從《遼史》中記載的契丹文字來看,室韋人和契丹人交流沒有障礙,他們的語言、文字相近,這也證明了室韋和契丹都是東胡的分支。
遼國滅亡以后,漠北草原的各個部落陷入了各自為政的局面,其中就包括當時還不怎么強大的蒙兀室韋。雖然耶律大石西征時曾經憑借遼國的余威向草原各部落借兵,但是他最終還是沒有停留在蒙古高原。女真族雖然消滅了遼國,但他們是東北地區的漁獵民族,與草原的部落的文化習俗完全不同。整個金朝時期,女真人都沒有能力像契丹人那樣統治漠北草原。
失去了控制的蒙古族(蒙兀室韋)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壯大起來的,并成為了金國的勁敵。金章宗在位時期,蒙古族已經發展到了18個部落之多,完全成為了一支新興的草原力量。到了公元1206年,蒙古族乞顏部落的首領鐵木真(他的全名叫做勃兒只斤·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
大蒙古汗國剛剛建立以后,先后兼并了西遼、西夏、金國、東夏、吐蕃等割據勢力。1259年,大蒙古汗國最后一任合法的大汗“蒙哥汗”攻伐南宋時戰死,拖雷一脈的忽必烈趁機篡位奪權,建立了元朝,統一的蒙古汗國瓦解為了5部分。忽必烈即位后,又攻滅了大理國和南宋,終于結束了自唐末以來諸侯各自為政的局面。
在元朝滅亡以后,漠北的蒙古人不斷受到明朝的攻擊,最終瓦解了東蒙古(瓦剌)和西蒙古(韃靼)兩部分。后來,瓦剌的也先和察哈爾部的達延汗都先后統一過蒙古各部,但是并沒有維持太久。明朝末年時,蒙古又分為漠西蒙古(準格爾汗國、和碩特汗國)、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