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女兒:
恭喜你考進你理想的大學,媽媽很為你高興,媽媽作為一個過來人,和你講講,大學里該做什么。
你應該聽說過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他喜歡在廣場上和別人談話,問別人,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這樣的大問題,常常把別人問得一頭霧水。但別人和他講,自己心里的答案,蘇格拉底總是反駁他們,告訴他們,這樣不是真善美的,卻也不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不正面回答,什么是真善美,因為,真理往往是難以正面描述的,也許排除了錯誤的觀點,剩下的就是真理了。
所以,媽媽要和你講大學“該做什么”,實際上是告訴你“不該做什么”,這樣告訴了你哪些是錯誤的,也給你自己選擇的權利,自由選擇的空間。
首先,大學最不該做的,就是跟風。跟風包括很多方面:室友加了學生會,你要和她一起加嗎?同班同學報了第二專業輔修,你要去學嗎?好朋友一進學校就開始準備考證,你也跟著他考嗎?這樣是不對的,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選擇。比方說,你看到自習室有個同學天天在拿著英語四級單詞背誦,刷四級題目,囡囡你的英語很好,媽媽從小培養你學英語,你高中的英語水平,應付大學英語四六級綽綽有余,這樣的話,媽媽覺得,你該學符合自己水平的內容,比如學托福雅思、學小語種,或者說,你覺得自己高數不好,你多花時間在高數。大學有很多選擇,晨跑、學生會、考研、談戀愛……都不是大學“必需品”,大學也沒有必需品。每件事情,都要考慮清楚,大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媽媽希望你用自己的時間去做符合自己情況的事情。
其次,大學不該死讀書,不該“假裝努力”,不要把大學活成4年的“高中”。媽媽上大學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是超級大學霸,每節課都坐在第一排,就算是最難搶座位的高數課,她也會提前占座,坐在第一排。她每門課的筆記,都是記得滿滿的,還像高中一樣,用好幾種顏色的筆來做記號。她不管這門課她喜不喜歡,都像高中生一樣,很認真地去學習、刷題。第一年,她的績點,除了體育課,都是滿分,所以她后面幾年,每天早上都去晨跑,后來,她的所以成績都變成了滿分。這個同學大四就順理成章地拿了優秀畢業生,快要畢業了,她卻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當時媽媽讀書的時候,還不流行讀研究生,同學想進國企的、想當公務員的,都努力入黨了,想創業的,都積累人脈、積累創業經驗了;想進入私企外企的,也都練好外語了。但她,拿著最好的分數,卻不知道要做什么,最后還是聽她父母的安排,回老家做了普通的工作。媽媽不是說她不好,她的努力很讓人敬佩,媽媽是覺得,如果她能明確自己想干什么,朝著一個方向努力,也許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許就能體驗大學的美好,而不是又過了四年高中生活。
第三,大學不要放任自己掛科,不要逃課。很多人說,逃課、掛科是大學“必須體驗的”,媽媽覺得,這只是一種自嘲,確實有很多孩子,大學時候遇到了很難得科目,會掛科,但是媽媽覺得,如果覺得這門課很難,千萬不能“放任”自己掛科。掛科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你下個學期,要重新學一遍這個課,或者明年和學弟學妹一起再上一遍這個課,這不僅會導致你無法評選優秀學生、無法保研(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想評優、保研),而且還浪費時間,而且還對你的自信心產生影響。媽媽上的大學,現在也是985、211大學,并沒有哪門課,是“真的學不會”的,畢竟你考進了這所學校,身邊的人和你水平差不多,教授也知道你們的水平大概是什么樣,媽媽當時身邊所有“還算認真”上課的人,都沒有掛科的,掛科的同學都是不做作業,逃課的。但是如果你實在是有特殊情況導致掛科了,也不要過度苛責自己,媽媽只是說,不要“放任”自己掛科,意思是,你看到了掛科的苗頭,要及時制止。另外,媽媽說叫你不要逃課。很多人說,逃課了才是“完整的大學”,但是你逃課一般會去干什么呢?去上網打游戲?去追星看韓劇?這些事情真的比上課重要嗎?娛樂活動下課了也可以去,明星演唱會一般也不會在白天上課的時間。如果你說,逃課為了見男朋友,媽媽覺得也不值得,就算你談的是異地戀的男朋友,也應該商量兩個人沒課的時間。媽媽看到的逃課的理由,一般都不是什么,“非要逃課不可”的。所以媽媽建議你,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不要浪費時間。
第四,大學里不要忽視健康。健康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媽媽沒有叫你每天去跑步、做鍛煉,但是希望你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要按時、健康地吃飯,不要吃太多零食、含糖飲料,不要酗酒。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現在的大學生,出心理問題的特別多,抑郁癥、強迫癥、雙相情感障礙的孩子特別多。考上大學,尤其是考上重點大學的你們,都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到了大學里,卻發現有好多同學,全方位“碾壓”自己,這是很正常的,每個人的起跑線不一樣。盧梭有一本教育孩子的書,叫“愛彌兒”,他在里面說,幸福就是欲望和能力相符。減少攀比的心理,攀比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有的同學出生于富商之家,你們小紅書上看到最新的包包、化妝品她都有;有的同學爸爸媽媽都是大學老師,他們從小受的教育比其他人好,你們也不要感到不公,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在這些方面比我們優秀,但我們也有獨特的閃光點。如果真的有遇到心理問題,而且又不愿意和爸爸媽媽、同學老師講,可以去學校的心理中心問專業的老師。
第五,不要看不起別的同學,不要和同學起大矛盾。大學里會遇到各種各樣,和你價值觀不一樣的人,或者家境不好的同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秀之處,千萬不要看不起誰,沒有孰優孰劣,千萬不要對別人有優越感,要看到每個人的優點去學習。大學同學之間,尤其是女生宿舍間,會遇到很多小的矛盾,比如說你熱得大汗淋漓的時候,室友說體寒不喜歡開空調,比如說宿舍里購電的問題,這些問題上,沒有誰對誰錯,總體上要聽大部隊的,每個人都可以稍微遷就一下別人,達成共識。
第六,減少無效社交。什么叫無效社交呢?你要想認識除了班上同學、室友之外的人,想交個朋友、想談個戀愛,基本上都靠社團和校內活動。媽媽當時也加了一些社團,社團里除了有小組合作討論,還有團建活動,比如去吃火鍋,唱ktv等,這些活動是增進同學間友誼的重要途經。而其中有些活動,如果你參加活動,對你的生活、人脈圈、工作都沒有好處,你自己也從中獲得不了愉悅感,那這個就是無效社交。你也許通過一些校園活動,加了500個微信好友,你們在活動的時候互相恭維,但如果你寂寞、難過、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跳出來幫你,那媽媽建議你,還不如交5個真心朋友。
媽媽想說的,暫時就這么點。媽媽只給你提建議,告訴你,有哪些事媽媽不建議你做,具體怎么選擇,還是要看你自己。媽媽剛剛和你說了盧梭的欲望能力匹配論,也希望你在大學里明確自己的“欲望(想要什么)“,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做什么),擁有充實而且有趣的大學生活。
媽媽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