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基于學生的數學水平,利用情境材料、問題設置等方法,指導學生獨立思考。今天,樸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的技巧.
創設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維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在情境的選擇中,多設計一些疑問情境、問題情境,讓學生達到心里想求通,但又不通;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的狀態。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憤”和“悱”。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的思維才會得到發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時間》這一課時,筆者創設了如下教學情境:同學們,數學王國的小精靈很想和大家一起上數學課。有一次,國王批準了,于是,小精靈起了個大早,就是為了很大家一起上一節難忘而又開心的數學課。喲,小精靈真是準時,鈴聲一響,就到教室了。
同學們看一看這位小精靈是什么時間到教室的呢?(出示真實的掛鐘,讓學生試著說出上課的時間)在這個案例中,數學教師以童話故事情境啟發學生思維。等到數學教師描述完后,學生開始看著掛鐘,思考應該怎么準確說出時間。掛鐘上有時針、分針、秒針,由于還沒有正式進入學生,學生想要表達出時間,但又不知道如何表達。但是,小學生都想說出小精靈來到教室的時間,證明自己的能力。由此可見,數學教師利用情境成功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后續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一點一點為學生揭秘。[2
設計啟發性問題,調動學生思考
每一節課都會有重點內容,或者是學生難懂的問題。數學教師可以以此作為啟發點,設計啟發性問題,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在設計啟發性問題時,應該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題目不宜太難。一般而言,太難的問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容易讓他們產生畏難情緒,即認為這太難了,我思考了也做不出;二是題目也不能太容易、簡單。過于簡單的問題學生不用經過思考就能得出答案,這使問題本身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三是要與課本知識緊密相連。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很難發現知識間的聯系點,因而設計的啟發問題應與課本相關為宜。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兩位數加一位數》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背景:超市中有很多吸引人的物品,玩具熊23元,光頭強15元,旺仔小餅干6元,飲料7元。依據這個背景,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1. 小明想買玩具熊和飲料,一共多少錢? 2. 小紅想買光頭強和旺仔小餅干,一共多少錢?3. 小強身上有21元,請問他能同時購買光頭強和飲料嗎? 數學教師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知識點融入情境問題中,讓學生思考如何計算。從題目設計來看,呈現出由較為簡單到難度較大的變化趨勢,讓學生的思維不斷轉動。特別是第三個問題,特別能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到底如何計算。其實,教師只是稍微變了一下說法,讓學生跟著問題,腦子不斷變化思考。實踐證明,通過設計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很容易調動學生主動思考。
2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養成好的課堂習慣,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氛圍中學習。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就會以主動的態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識,會以主人的身份與教師--他們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問題,即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一種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課前,教師應先先設計對哪些應作必要的啟發指導,哪些應由學生自由充分地討論。在教學中的重難點處,由于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學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組織學生集體作分組討論則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討論、學習,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這樣同學之間相互彌補、借鑒和啟發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對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幫助。
而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更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間的交流活動,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不輕易表態或下結論;對學生中出現的錯誤不壓抑而是在群體交流與討論中讓學生自我發現;對于小組討論的結果及思維過程應鼓勵學生及時展現,不要怕出錯,要敢于面對問題,挫折和失敗,關鍵是通過交流和討論發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維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及自己在理解、認識問題的缺陷。同時讓每個學生親歷過程,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這種良好的課堂習慣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地位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與學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動,專業所長,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著自己。
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讓他們主動、自由、快樂、有效地學習數學。
首先,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發言。心理學家指出: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想象力只有平時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能以寬容友好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建立親和的對話平臺,溝通對話渠道,讓學生覺得老師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壟斷者,更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一錘定音,而是可以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可以聆聽學生的見解,并能適時的給以贊同表揚或指正他們的觀點。學生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不應該僅僅是學習活動的接受者,而應該充分體現主體地位的作用
積極參與到一個新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的給以啟發,教學生如何去動腦,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師的思維圈子中順著教師的思路走。如不這樣,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就會妨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引發學生開動腦筋在新舊知識的聯結處想;在知識的疑難處想;在思維干擾處想。對于學生思維的結果,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計算的原理;說出概念的形成;說出公式的推導;說出解題的思路。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對學生中獨特的想法不要輕易的否定,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達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獲、思有創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3
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注重課堂藝術,轉化興趣
課堂教學的藝術性體現,不僅是一位合格教師所畢生追求的教學目標,而且是一位出色教師所應具備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喜歡、愛好自己所講授的一切東西,這是課堂教學的真諦所在,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學習興趣的轉化與培養。因為,如果學生對其所學的內容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成為推動學習的巨大內在動力。
數學知識本身就蘊藏著一定吸引力,這就是數學這門基礎性學科本身所擁有的魅力和趣味性所在,我們應該注重充分挖掘這些東西,以使其有足夠的吸引力去吸引學生,激發其潛在的學習欲望和強烈的探索欲望。此外,還應注重創設積極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形成正確、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如我在講授《時、分、秒》一節時,用錄音機放錄音讓學生猜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馬蹄噠噠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一下子,課堂學習氣氛熱烈起來。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個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和含有豐富情感世界的天然混合體,是具有認識和情感兩種素質教育因素的基礎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特別是數學課。如果上不好,就顯得較抽象,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故事引發、圖片觀察、活動體驗等多種途徑創設情境,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古人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從思維開始,創設情境和問題來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例如,我在教授《平行四邊行面積計算》一節時,出示一個長6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和一個長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邊形,問學生,你能算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嗎?長方形的面積學生很快就算出來了,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則無法計算。我出示兩個方格圖,給出條件(一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滿一格的都計算為半格),將兩個圖形都移到方格圖上,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考,找出兩種圖形之間的聯系,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辦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
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的學習氣氛,靈活運用多種教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民主自由權利,使學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來自外界權威的管束和壓制。教師要通過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積極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發現問題,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培養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的學習鉆研精神。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呼喚“新版教育”,呼喚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確立,呼喚學生生命活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自由、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作為一個極富獨創性的主體來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形成多元交流的統一體,互相作用、互相影響。
數形結合,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數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數”和“形”,是數學教學中的兩大內容,數形結合,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中,可借助幾何圖形直觀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代數知識來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例如,利用數軸直觀學習理解有理數,比較有理數的大小、學習相反數、絕對值等知識,直觀、形象、便捷。
在幾何教學中,通過幾何圖形的直觀,注重對各種圖形的表象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除此之外,用類比的方法思考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如果教師長期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認知進行教學,有效訓練學生借助圖形直觀,數形結合,訓練學生進行對比、類比、聯想,將會很好地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驅動學生創新思維意識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