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飛君要為大家推薦一個身邊最愛吃的朋友,愛甜又嗜辣,手機(jī)備忘錄里滿滿都是店名。我們都叫她'阿球'。
今天的文章就來自她的【尋味星球】公眾號(ID:eat_planet),從縣城風(fēng)味、本地攻略到人情味小店、餐廳指南,簡直就是吃貨聚集地。
▽
雖然不如其他省份出名,但想想,畢竟是養(yǎng)育出“好吃之徒”陳曉卿的地方,藏著太多寶藏了。今天阿球不想介紹阜陽,也不想說陳曉卿私愛的淮南牛肉湯。
我想說的是這個你們可能連名字都念不對的珠城——蚌埠(bèng bù)。它看著像青銅,實(shí)則是王者,那些散落在犄角旮旯的珠城小吃十分勾魂。燒餅夾里脊牛肉湯面筋泡雪圓湯圓鍋貼煎餃面皮燒餅……百種美味等你來??。
李榮浩和馬思純都是蚌埠人,他們不止一次在屏幕前推薦家鄉(xiāng)美食。李榮浩曾在采訪里說,“你只要遇到蚌埠人,你就跟他聊燒餅夾里脊,馬上就一下拉進(jìn)了你們之間的距離。”蚌埠由于獨(dú)特的地理位置,說它是“魚米之鄉(xiāng)”一點(diǎn)也不過分。所以這里也是米面兼容,咸甜辣皆可的地方,好吃的東西不在少數(shù)。
但盡管美食層出不窮,可依然不能撼動燒餅夾里脊在蚌埠人心中第一名的位置。雖說是燒餅夾里脊,但其實(shí)往餅子里夾的不止有里脊,還有雞皮大干子青椒等食物。蚌埠的燒餅夾里脊用的燒餅,多為烘箱燒餅或油桶燒餅,與外地的白發(fā)面餅和油酥燒餅又有點(diǎn)區(qū)別。用電烤箱制作的長方形燒餅最常見,面餅扎實(shí)不易扯開,而且便宜易得,涼了也并不十分影響口感。
湖溝燒餅和剛帖子蚌埠也能見到,做法都類似,貼在桶的內(nèi)壁烘烤熟。口感比較焦脆,趁熱吃才好吃。燒餅夾里脊,可以夾的料很多,但排第一的還是里脊肉。
用竹簽穿好的里脊肉放入油鍋現(xiàn)炸,炸好后撈起必過蠔油。這種“蠔油串”以前在蚌埠相當(dāng)流行,還迅速取代了麻辣串和羊肉串。
蚌埠許多店家都有自己秘制的里脊肉,和市面上批發(fā)的不同,更加健康、鮮嫩。而且最關(guān)鍵的還是里脊所蘸的醬料。甜醬和辣醬是必備,但幾乎每家口味都不同,所以每個蚌埠人心中都有一家最愛的燒餅夾里脊店鋪。
??齊記燒餅夾里脊:1984年開業(yè),頗有口碑的老店。??七中韓記燒餅夾里脊:里脊肉獨(dú)家秘制,必點(diǎn)!蚌埠小龍蝦火的的時候,盱眙、潛江都還沒有江湖地位。石順利是第一個賣螞蝦的人,那還是1979年。一開始只是南山路街頭支起一個攤子,每晚炒個三四斤大螞蝦,養(yǎng)家糊口。他沒想到往后的幾十年里,這條街甚至這座城市,都陷入了螞蝦的魅力中。所以蚌埠南山路也有了一個接地氣的名字——螞蝦街。不過幾年之后,因?yàn)楦鞣N原因這條螞蝦街被整改,就慢慢蕭條了。與此同時,盱眙開始重視小龍蝦,甚至在2016年有300萬人來盱眙吃小龍蝦。發(fā)展到現(xiàn)在,全中國要吃掉幾百萬噸小龍蝦。以前家庭朋友聚會經(jīng)常去,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做客也一定會去,“美人遲暮最滄桑”了。
蚌埠夏天還是經(jīng)常吃螞蝦的,味道也是杠杠的,油爆、啤酒、麻辣、十三香……甚至放話“夏天來我請你吃”,非常可愛了。就沖著街頭巷尾里各個熱氣騰騰的攤販,一年四季慢吃慢喝的人流,便能體會到這個城市有多“好吃”。
如果說燒餅夾里脊是蚌埠第一名的國民美食,那油炸蠔油串串可以排第二了,它也是燒餅夾里脊的好伴侶。
蠔油串串的種類超多,葷素都有:雞翅、雞腿、雞尖、雞皮、五花肉、牛排、火腿、香腸、大干子、小干子、豆蔻、千頁豆腐、歪歪肉、金針菇、蘑菇、韭菜、白菜、生菜……油炸過后的串串肉質(zhì)很嫩,裹上甜醬、咸醬和辣醬,撒上一層孜然,沒有誰能拒絕這種美味。面筋泡不算是蚌埠本地的美食,但經(jīng)過改良的它卻深受本地人的喜愛。
蛋液包裹著面筋放入油鍋中炸得外焦里嫩,再用手搟的薄面皮將面筋和各種小菜裹著,抹上一層秘制醬料,賊好吃了。現(xiàn)在好吃的面筋泡難找了,但三中對面那家還是很好吃,非常推薦。
雖然看著平平無奇,吃起來卻賊香。用小麥粉、驢油或豬油配合各種配料油炸制成,新鮮出爐的燒餅金黃焦脆,一口咬下超酥的。
燒餅里也可以夾東西,配合超薄超脆的餅皮是錦上添花了。
湯圓和餛飩不算稀奇,但蚌埠雪圓的湯圓和餛飩就不太一般,還被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雪圓的總店在花鳥市場,店里獨(dú)創(chuàng)的四色湯圓和鮮肉餛飩是必點(diǎn)。
湯圓用酒釀湯一同熬煮,有山楂、桂花、豆沙、五仁等味道,香而不膩。餛飩個頭小,一口一個剛好。
炎熱的夏日,蚌埠人離不開冰酒釀!冰酒釀比西瓜還能讓人治愈!
米酒+紅豆+純凈水,還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加入葡萄干、橘子、黃桃、楊梅罐頭等,是蚌埠夏天最好的飲料。
曾在網(wǎng)上看到一則關(guān)于蚌埠小吃的盤點(diǎn):“關(guān)大的燒烤、雪圓的餛飩、譚記的鮮肉鍋貼、張記的油炸串、美食城的少德炸雞、太平街的老頭卷餅、街邊的麻辣燙、老楊家的羊蝎子配份羊肉煎餃、吾品知味的大腸面、滬上阿姨的血糯米奶茶、老二十八中的蹄包手搟面、蔣記的米線、阿意的酸辣粉、楊家牛肉湯、麴記的杠子面、白家的牛肉合、朱記面館的牛肉干扣、特利亞美食城的長淮豬蹄和昝記兔肉、螞蝦街的滿意卷餅、二鋼穆記的鹽水鵝、吳老三醬肉、解放三路的啟銳牛肉湯、朝陽一小的潘偉火燒餅灌雞蛋、強(qiáng)威秘制卷餅、二鋼的烤旺蛋、侯家煎包、穆記紅燒牛肉面、張振凱涼皮、新世紀(jì)的老陸鐵板魷魚、李三燒餅夾菜、江源道的烤肉和炒年糕、九州大廈的魷魚炒飯、國治街的小吳牛肉炒面、汲氏的大肉包、緯二路的小海鮮炒面加個烤生蠔、蘇三羊肉館的羊肉湯多加點(diǎn)羊雜、二鋼的老夫妻臭豆腐多放點(diǎn)蒜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