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幾家出游,同行的阿蓉看著手拉手走在前頭的父女倆,幽怨地說:“你看,這父女倆'你儂我儂’的,這小丫頭片子居然說她要跟爸爸結婚,我還真是給自己生了個'情敵’呀!你說這孩子是不是也太早熟啊?”
我噗嗤一笑,我的記憶瞬間飛到宸哥的幼兒時期,他也曾經向我表白:
“媽媽,你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我長大了想跟你結婚!”
直到現在想起當時的情景,老母親的心仍跟灌了蜜似的。
霍思燕也曾在社交媒體高調曬出兒子嗯哼的“情話”:
“媽媽,我想六歲買手機,八歲娶媽媽,這是我的規劃。”
她解讀到兒子話中深深的愛意,也深情地表示:“兒子你說的話,我想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愛你。”
我告訴阿蓉,這無關乎早熟,事實上,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婚姻敏感期。
“女兒想跟爸爸結婚,兒子想跟媽媽結婚”其實是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階段,家長千萬莫要大驚小怪,但也不能一笑了之,而是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和孩子討論:婚姻到底是什么?
接下來,我便談一談:
1.什么是婚姻敏感期?它從何時開始?會有哪些表現?
2.當孩子說:“我要跟XX結婚”,父母不同的表現,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3.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婚姻敏感期?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婚姻觀?
敏感期這個概念,最早是荷蘭生物學家德·弗里研究動物成長時提出來的,后來,意大利教育學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把這個概念運到到了兒童教育上。簡單來說,敏感期,是孩子在某些階段,由于內在發展的需要,而對外界的刺激感到敏感,從而努力從環境中吸收、學習,以滿足成長的需要。在這個期間,孩子可以輕松的獲得某種能力。
在婚姻敏感期之前,更先發展起來的是人際關系敏感期(2~5歲)和性別敏感期(4~5歲)。
婚姻敏感期,則是因為孩子的性別意識有了顯著發展以后,開始萌生了和異性結婚的念頭。
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說:婚姻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孩子4歲以后,有些在3歲多就會進入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階段。
家長可以留心觀察,當孩子有如下表現時,就是進入婚姻敏感期了:
1.女孩想跟爸爸結婚,男孩想跟媽媽結婚;
2.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愿意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心儀的對象;
3.喜歡和ta心儀的朋友一起玩,即使產生矛盾時也不愿意讓其他人干預,還會跟ta心儀的對象討論結婚的問題;
4.孩子熱衷于玩過家家,模仿舉行婚禮,模仿家庭生活;
5.親子關系好的孩子,會主動跟父母談論關于結婚的想法和感受。
一、孩子的婚姻敏感期發展過程大致為:
最初表現的是對父母的依戀,女孩會想要和爸爸結婚,男孩則想要和媽媽結婚。
之后,孩子對婚姻的認識會逐漸發展。最初要跟媽媽結婚的孩子,進而可能會想要跟某位他很喜歡的長輩結婚。
再往后,孩子會意識到“我應該跟同齡人結婚”。這時,孩子就會在同齡人中間“選擇”結婚的對象。
二、婚姻敏感期是孩子愛情的“早練”,是“早練”,不是“早戀”哦!
兒童心理發展研究與性教育專家胡萍說:三四歲的女孩會格外依戀爸爸,男孩子會格外依戀媽媽。這種戀父(戀母)表現,其實是女兒與爸爸,兒子與媽媽分別練習兩性相處能力的過程。
它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情感,如果沒能得到正確的引導,這種壓抑和受阻的心理感受可能會延續到孩子成年后的情感生活中,導致ta很難理性地對待自己的情感,更難以承受情感的挫折,甚至很有可能影響未來的婚姻。
相反,順利度過婚姻敏感期,能讓孩子豐富情感的經歷,學會體會他人的感受,在未來的人生中更懂得去經營和守護自己的情感,將為孩子成年后的婚姻關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曾有人打趣說:當年沒“早練”的孩子,現在都還單身。
可見,順利度過婚姻敏感期,對孩子健全ta的情感世界至關重要。那么,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喜愛,順利度過這段時期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平靜、接納、尊重孩子,不用成人世界的婚姻觀和道德觀綁架孩子;要明白,這是孩子在追求愛的一種表達,是孩子成長的必然規律。
一、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父母才能更從容、更有智慧的幫助、引導孩子
在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階段,他們只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強烈的好感,并且他們會對同性父母產生一種敵視,將異性父母視為生命中第一個競爭者。
但很快,孩子就會清楚以他們現在的能力,是無法競爭過他們的同性父母的,會轉而以同性的父母為榜樣,男孩會想要成為父親那樣的男性,而女孩會想要成為母親那樣的女性,這就是性別認同。
此時,孩子們還會十分好奇生命的起源,自己從哪里來?媽媽又是怎樣生寶寶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就會對“結婚”產生一定的認知。
但是孩子們所說的“結婚”只是他們表達喜愛的一種方式,單純而美好。
這時的孩子會對親吻、戀愛、結婚等話題感興趣,孩子們在玩過家家時,扮演著丈夫、妻子、孩子等角色,體驗成人世界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在這些游戲中,孩子僅僅是體驗角色而已,沒有對某一個異性同伴至深至誠的愛戀之情。
家長們可能也會留意到,孩子們在玩過家家時通過角色扮演展現出來的情景,也都是從父母的相處模式、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體驗而習得的。因此,父母共同營造好的家庭婚姻生活環境,直接影響到孩子最初的婚姻觀、愛情觀。
由此,我們能理解為什么嗯哼大王如此擅長表達喜愛,因為霍思燕和杜江的日常就是愛意滿滿啊,耳瀆目染,自然浸泡出一個“小暖男”。在一期節目中,霍思燕讓嗯哼幫她買一份冰美式,小嗯哼因為擔心媽媽喝冰的會感冒,擅自改買了熱美式。
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父母對于孩子的自然流露是愛,父母之間的親密行為也是愛的表現,這些都可以讓孩子了解到愛是什么、如何表達愛。
二、接納孩子,尊重孩子,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婚戀觀,教會孩子正確表達“喜歡”
場景1——
當宸哥對我說:“媽媽,等我長大了,想跟你結婚!”,我是這樣回答的:
“啊!我親愛的寶貝,你是想表達你很愛我,對嗎?”
“是的,我在這個世界上最最愛你。”
“媽媽真的好開心,謝謝你愛我!我也一樣非常非常愛你,但是呢,媽媽已經結婚啦!”
“你跟誰結婚了?”宸哥有點不高興,“你為什么要跟別人結婚?”
“我和你爸爸結婚了呀!所以我們才有了你。所以,等你長大,也會遇到你喜歡的女孩子,如果她也一樣喜歡你,你們就可以結婚了。”
“好可惜!我真希望在你現在就是跟我一樣的小朋友,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長大,我就可以和你結婚了。”他還是有一點傷心。
“可是,那樣爸爸就不能跟你結婚了,那他應該也會難過的。如果世界上有兩個你就好了,一個是小時候的你可以和我結婚;另一個是長大的你,可以和爸爸結婚。”他迅速設想出一個最圓滿的方案,然后蹦跳著跑向滑梯,開心地玩起來。
情景2——
宸哥上幼兒園中班時,我們又有了這樣的對話:
“為什么你最近總是叫我Lydia?這是你給我起的英文名嗎?”我問。
“我在幼兒園有一個好朋友,她的英文名叫Lydia,她是我們班長得最漂亮的女生,所以我也叫你Lydia”
“原來是這樣啊,你之前說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那她比我還漂亮嗎?”我打趣他說。
“你們倆一樣漂亮,你是大人的那種漂亮,她是小孩的那種漂亮。”他有些羞澀地說。
“媽媽很開心你有喜歡的小姑娘了,下次可以介紹給我認識嗎?媽媽相信她一定很可愛。”
情景3——
有一天,宸哥有些低落地對我說:“Lydia跟Jerry更要好,因為他們住同一個樓棟,放學總是一起回家,昨天Jerry說,他們長大了要結婚。”
“哦,我想你現在有一點難過,對嗎?”我擁抱他。
“是的,有一點。”
“其實呢,喜歡是兩個人的事,所以我覺得你可以有新的選擇,小米好像很喜歡你。”
“嗯,她說長大要跟我結婚。”
“哈,我覺得小米也挺可愛的。不過,結婚的事,還是你自己喜歡最重要。而且呀,現在咱們現在年紀還小,將來你還會遇到很多人。其實我和你爸爸在小的時候,我們倆根本不認識。”
“你們長大以后才認識的?那我長大以后,也會遇到像你一樣好的人?”
“肯定會的,會遇到比我還要更好的。你現在感覺好多了嗎?”
“嗯,感覺好多了。其實,Lydia更喜歡Jerry,可能是因為他非常有愛心,樂于分享。”他客觀總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
“你能善于發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這非常好,同樣的,你自己身上也有很多閃光點,比如你性格開朗,很有同理心,會為別人著想。咱們應該取長補短,學習別人好的方面,改進自己不足的方面,這樣就會越來越優秀,將來也會有更多優秀的人會喜歡你。”
總結:婚姻敏感期,是一個與孩子討論婚姻觀,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的好時機,父母應當幫助孩子發現婚姻關系的本質和核心——即互愛是婚姻關系的基礎。如果達不到彼此相愛,就可以重新選擇。引導孩子客觀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別人很好,我也不錯,充滿自信,積極樂觀。避免將來孩子成年后,在一廂情愿受挫時一蹶不振。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時期的“愛情”被成人尊重并理解,就會順利度過婚姻敏感期。
三、孩子的婚姻敏感期發展被阻斷、壓抑,會對孩子的未來有什么影響?
我的爺爺是一位古板且異常嚴厲的老人,表兄弟中即使是最調皮搗蛋的孩子,在他面前都不敢造次。
姑媽家有個表哥,比我大兩歲。小時候曾聽長輩們閑聊說笑:
表哥小時候,有一陣子姑媽和媽父關系鬧得有點僵,于是帶著表哥回娘家住。
有一日,姑父登門,表哥竟把他攔在門口:“你回去!我不讓你見我媽媽。”
“別鬧,我來接你們回家。”姑父邊往屋里走,邊高聲喊我姑的名字。
誰知表哥不依不饒,沖上前想要把父親往外轟,情急之下還咬了姑父。
“小畜生!”姑父氣急罵道。
事后他的外公(我爺爺)問他:“你怎么敢這樣對他?趕走了他,你媽就沒有丈夫了,你也沒有爸爸了。”
表哥說:“我就是要媽媽跟他離婚,我跟媽媽結婚。”大人們哄堂大笑,事后常有人以此取樂逗他。
后來表哥又說了幾次要跟媽媽結婚的話,他的外公就正式“修理”了他,用燒香剩下的香把子打了表哥的臉:“小畜生,胡說什么?這是亂倫。”
聽說,后來表哥又說長大要跟我結婚,又被收拾了。
“傻蛋,竟然說要跟自己的妹妹結婚。”農村的三姑六婆們時不時就拿這些事取笑他。
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必然,表哥到了30歲依舊單身,聽說也談過兩次戀愛,可都是沒結果,表哥為此消沉不已。家人著急,四處托人相親說媒,頗不順利,直到他36歲那年,我們才喝到他的喜酒,表嫂比他大4歲,帶個兩歲的孩子。
聽說,婚后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如意。
總結:家長強行阻斷孩子的婚姻敏感期發展,會令孩子感到羞恥,從而喪失了對親密關系探索的勇氣。從而影響孩子成年后的愛情觀、擇偶觀。
我是@愫說育兒,歡迎關注我,共同探討科學育兒的方方面面,歡迎互動、歡迎點贊。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本人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