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提及殖民時代,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日不落帝國”英國。然而在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性的帝國卻是葡萄牙帝國,其全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1040萬平方公里,領土遍及歐洲、非洲、亞洲、美洲。更令人驚訝的是,葡萄牙帝國也是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殖民帝國(1415年-1999年)。直到1999年將最后一塊澳門歸還中國,葡萄牙才結束了其殖民歷史。
▲澳門大三巴牌坊舊址
在公元十五世紀以前,葡萄牙只是歐洲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個小國,國土狹小、人口稀少,東面和北面被西班牙包圍,西邊和南邊是茫茫無際的大西洋。身旁猛虎環(huán)伺,卻毫無退路,葡萄牙就這樣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生存,同時不斷尋找生機。在當時,歐洲利潤最大的是香料貿易,香料是歐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香料貿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所壟斷,接著商路又被驟然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歐洲商人急于擺脫這種局面,在陸地上的軍事突圍失敗之后,歐洲人便將目光投向了大西洋。
▲奧斯曼軍隊繪畫形象
就在這個時期,上帝選中了葡萄牙——當時,英國和法國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展開了“英法百年戰(zhàn)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奧地利正在爭奪陸上霸主,又與西班牙爭奪海上霸權;德意志正處于封建割據之中。所有的潛在對手,此時幾乎都無暇估計海外貿易,于是葡萄牙全心全意地展開了對海洋的探索。葡萄牙親王唐·阿方索·恩里克(亦稱亨利王子)出面召集一大批由猶太人、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和摩爾人等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專家學者,對航海事業(yè)進行了充足的準備和瘋狂的探索。他們改進中國指南針,將從前只配備一幅四角風帆的傳統歐洲海船改造成配備兩幅或三幅大三角帆的多桅快速帆船,還將數學和天文學運用于航海之上,使航海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科學。
▲恩里克親王和他的葡萄牙王國
公元1415年,恩里克親王率領葡萄牙艦隊征服北非的伊斯蘭貿易中心休達,這標志著著葡萄牙海上霸權的開始。公元1443年,在恩里克親王的指揮下,從羅卡角出發(fā)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歐洲人已知世界的盡頭——西非海岸的博哈多爾角。為了這一天,恩里克親王和他的團隊默默奮斗了21年。這個壯舉,直接沖破了歐洲航海界生理和心理上的極限,為歐洲航海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葡萄牙船隊沿著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將非洲的黃金、象牙以及黑胡椒源源不斷運回里斯本,堆滿了葡萄牙的國庫。就這樣,葡萄牙的實力獲得了巨大提升,而且國家發(fā)展還在蒸蒸日上,很顯然,葡萄牙的霸權才剛剛起步。接下來的時間里,葡萄牙不斷深入對海洋的探索,同時也開辟了諸多,其間也誕生了無數的優(yōu)秀航海家,如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瓦斯科·達·伽馬、德羅·卡布拉爾等。
▲位于里斯本的航海紀念碑
在葡萄牙殖民全球期間,西班牙也逐漸追趕上來,兩個國家在海上展開角逐,同時拉開了世界地理大發(fā)現的序幕。葡萄牙率先展開大航海,自然在世界占有很多利益,然而面對底蘊深厚的西班牙帝國,葡萄牙依舊難以抗衡。兩國之間矛盾日益突出,差點兒為土地爭奪展開軍事較量。公元1494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西班牙籍)實行仲裁,兩國簽訂著名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同意在佛得角以西370里格處劃界,史稱“教皇子午線”。在界線以東“新發(fā)現”的土地屬于葡萄牙,而西邊“新發(fā)現”的土地則劃歸西班牙。這個條約相當于兩國對全世界進行了瓜分,因為這份條約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在此后一百年時間里,雙方都在認真地執(zhí)行了這個條約。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畫像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并沒有持續(xù)多久。當歐洲各國不斷加入大航海的隊伍之后,世界上的“無主”土地也就所剩無幾。德意志統一時,面對各個老牌強國占有的諸多利益,自然心生不滿,于是悍然發(fā)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一戰(zhàn)中,舊有秩序被打破,許多老牌殖民強國也在戰(zhàn)爭中暴露實力,一些國家也在這次戰(zhàn)爭中元氣大傷。當他們還沒有緩過勁來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再次給予他們重重一擊,就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也基本失去對海外的控制能力。
▲位于東帝汶帝力的葡式建筑
1945年以后,葡萄牙曾經嘗試抵抗發(fā)起的非化浪潮,并因此爆發(fā)了長達13年的殖民戰(zhàn)爭。1961年,印度攻打并收復了位于印度境內的葡萄牙果阿和達曼·第烏兩地,這使得葡萄牙在亞洲的只剩下澳門及東帝汶。1974年,葡萄牙爆發(fā)“康乃馨革命”,推翻了薩拉查獨裁政府,葡萄牙政府轉為支持其的獨立運動。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正式將澳門交還中國后,葡萄牙殖民帝國正式宣告結束。
參考資料:
《列國志: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