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一直以來是人們關注的話題,誰都希望自己和家人可以活得更長久,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長壽除了遺傳因素以外,還是要長期堅持健康和生活方式,堅持合理的飲食,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都說病從口入,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對于人的身體健康來說是多么的重要,而現代社會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可以說想吃什么有什么,但是,這對于身體健康來說并不一定都是好事,營養過剩不但容易造成身體的肥胖,增加身體負擔,同時,還可能會誘發一系列的疾病,影響人的壽命,所以,飲食一定要健康和合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不斷下降,消化吸收能力也會變差,這時,就更應該注意調整飲食,那么,問題來了,既然身體機能下降,是不是就應該少吃,對身體健康才更有益處呢?
“吃得少,活得久”?飯量小的人,衰老得會更慢嗎?答案告訴你
不可否認,人的年紀大了,飲食一定不要暴飲暴食,的確是不宜吃得太多,那么,就一定要少吃嗎?“吃得少活得久"是不是有科學依據呢?其實這句話還真就有過相關的科學實驗。
人如果經常暴飲暴食,就會使腸胃和其他器官長期處于一個高負荷的工作狀態,久而久之,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少吃,就會減少身體負擔,對身體健康有益處,但這里指的少吃,并不是不吃或是只吃一點點,而是最好每餐只吃7.8分飽。
飲食中的好習慣:
1、飯要吃7、8分飽
從健康養生的角度來說,飯吃七分飽是對健康有好處的,因為吃得過多,會增加腸胃和身體的負擔,吃得太少,又會影響身體對營養的攝入,所以,長期保持七分飽,營養攝入充足,又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對延年益壽有很明顯的好處,會讓血糖、體重等在可控范圍內。
2、規律進餐
俗話說“一頓不吃餓得慌”,人的一日三餐一定要按時按量來吃,人的腸胃也是有生物鐘的,到什么時間就該做什么事,一日三餐規律進食,會讓身體有更多的能量,及時補充體力。而如果三餐不定時,饑一頓飽一頓,對健康就非常無益,所以,按時吃一日三餐的人更健康。
3、每天吃時令蔬果
進餐時,多吃一些時令的水果和蔬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成分,可以有效地滋養身體細胞,足夠維生素的攝入,也會大大降低一些慢性疾病的風險,對健康更有益,也是健康長壽的“法寶”。
飲食對于身體健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人健康長壽的關鍵問題,所以,飲食結構合理,少吃一些不利于身體健康的食物,規律進餐,不要暴飲暴食,健康的生活和飲食方式,才能讓你與長壽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