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構思考力的核心理念:
三層次模型理解(隱形思維顯性化)—>重構(顯性思維結構化)—>呈現(結構思維形象化)
二、金字塔結構:如何在30秒內說清楚任何事?
1、邏輯結構是否清晰,決定了表達和寫作的效率和效果
2、橫向結構(看全面)+縱向結構(抓重點分層次),是一種強調先總后分的立體化思維
3、金字塔結構思維的作用:溝通效率提升(時間大大縮短)、溝通效果明顯(外行都能聽懂)
三、理解:如何打破“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1、理解:隱形思維顯性化
2、找結構:就是找中心思想、找觀點
3、一句話概括結構的萬能公式:
在什么什么的基礎上,從什么什么N個方面,說明了什么什么的結論。
4、理解的三個步驟:
識別(信息中有哪些事實和觀點)—>判斷(事實與觀點之間的對應關系)—>概括(用一句話)
5、找結構是一個人獨立思考的前提。
四、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有自己審視問題的坐標系
1、不確定的時代,我們唯有學會獨立思考。
2、西方教育關注思維能力訓練,中國教育關注知識的傳遞。
3、找結構是一種思維習慣,和人生閱歷無關、和年齡無關、和學歷無關、和知識儲備無關。
4、找結構常見的問題:全是事實依據的堆砌,或者有觀點也有依據,但二者沒有證明關系,或者是只有觀點沒有依據。
五、重構“四核”——結構思考力的四項基本原則
1、重構:顯性思維結構化
2、重構的四個核心原則:
論:結論先行
證:以上統下
類:歸類分組
比:邏輯遞進
六、“論”——結論先行,如何一句話100%傳達你的意思?
1、結論先行做得特別好的三個領域:政府報告,媒體,咨詢行業
2、政府報告
每一章開頭一個結論,每一段開頭一個結論,然后這一段都支撐一個結論。
但凡有中心思想的主題句都叫結論,比如完整的主謂賓結構,或動賓結構。
3、媒體
正規媒體的標題一定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用一個標題給你交代得非常清楚。
4、咨詢行業
每個PPT標題都是一句話,都是結論先行。
5、工作中如何運用“結論先行”
1)問問題:“所以呢”,逼他說結論。
2)不僅大標題要結論先行,每一級標題都要結論先行。
3)但凡信息傳遞的時候都要有中心思想,不管是說明類、技術類還是描述類。
七、“證”——以上統下,如何讓你的觀點經得住挑戰質疑?
1、上面有結論,下面有理由,結論概括理由,理由支撐結論,上下對應,這叫以上統下。
2、如果沒有充足的理由支撐結論,則結論是不可信的。
八、“類”——歸類分組,如何讓你的表達清晰全面且容易記?
1、相近的事情,分類就容易記。
2、人類大腦一次性接受信息的量是有范圍的,大概3點到7點,其中3點是最好記且最容易被聽眾接受的。
3、MECE原則(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叫不重不漏),讓分類更清晰準確。
九、“比”——邏輯遞進,如何讓你的觀點邏輯嚴謹且有說服力?
1、三種排序方式:時間、結構、重要性。
2、同一層級的同一個分支,只能選擇同一種排序方式。
十、結構羅盤,一張圖說清所有工作內容
1、結構羅盤應用三步驟:配關系,得圖示,上包裝。
2、配關系有4種模式,合計16種關系。
3、上包裝有四種方法:簡化、整合、引用和類比。
十一、應用篇:構建結構五步驟
1、理解—描述問題定方向
2、重構—基于目標定主題
3、重構—縱向結構分層次
4、重構—橫向結構選順序
5、呈現—形象表達做演示
十二、理解—描述問題定方向
1、5W2H工具
What:什么事物出了問題,什么問題;
How:怎么發生的;
Why:造成這樣的結果,為什么;
When:什么時候發生的;
Where:在哪里發生的;
Who:誰出了問題;
How much:問題的程度如何
最后還有一個基于5W2H的描述,叫問題的解決方案。
2、通過運用5W2H可以讓隱形問題顯性化
3、怎么區別How和Why
5Why問題分析法:持續問5個為什么,才能找到根本原因。經典的豐田案例:最后一攤油的解決方案是調整公司關于零部件的采購預算。
十三、重構1——基于目標定主題
1、用AB法確定表達目標:明確受眾,明確你期待對方有什么行為
2、用SAP原則設定主題:簡單、準確、有利益點
十四、重構2——設計序言
1、講故事的套路:序言結構
2、序言的四要素:SCQA
S:情景
C:沖突
Q:疑問
A:回答
3、序言的作用:用一個開場白把對方吸引過來,為下一步表達結論做鋪墊
4、SCQA的四種運用模式
1)標準式:SCQA
2)開門見山式:ASC
3)突出憂慮式:CSA
4)突出信心式:QSCA
十五、重構3——從上往下,疑問回答搭建框架
1、電影靠什么吸引人?先給懸念,再給答案
2、如何從上往下搭結構?不斷地設想問題,回答問題
3、如何設想問題?換位思考,運用5W2H工具
4、哪些問題是受眾真正關心的?對應寫出答案
十六、重構4——自下而上,概括總結做聚合
1、自下而上概況總結的三個步驟
1)列出要點
2)尋找共性
3)得出結論
2、兩個核心前提
1)尋找共性,要保證下面要素之間的分類是MECE的;
2)這些要素本身是結論,是有中心思想的主題句。
3、如何在現實中靈活應用這兩種概括方式?
1)當你目標特別明確的時候,就從上往下,看對方關心什么,我有什么;
2)當沒有目標的時候,只能從下往上,比如寫工作總結,先把所有事情羅列出來,然后找共性往上放。
3)從上往下,從下往上,中間是一個加號,兩者要共同運用。
4)從上往下我們是一種假設,從下往上相當于是一種驗證,上下結合,才可以搭建出一個有效的結構。
十七、重構5——橫向結構選順序,讓表達更有邏輯
1、歸納結構
從許多個別事物當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和結論的方法。歸納論證的結論沒有絕對真,只能叫更真,它跟樣本量有關系。
2、演繹論證
1)標準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2)常用式:現象,原因,解決方案。
3、歸納結構和演繹結構的對比分析
1)演繹的優勢:推理能力很強,只要大前提真,小前提真,結論必然真。
2)歸納的優勢:結論比較清晰。
十八、重構6——選擇演繹,讓說服更有力
1、如何使用標準式
1)如何幫朋友的一本關于演講的書寫推薦語?
大前提:說一個好的演講應該符合哪三條
小前提:說本書就分別從這三方面進行了哪些闡釋
結論:推薦大家去看這本書
2)你去問專家一個問題,一般情況下專家不會直接告訴你行還是不行。他會引述一個觀點或理論,然后再說你這個問題屬于這個觀點或理論的某一部分,從而推導出你這事到底行還是不行。所以講完后對你的說服力特別強。
2、如何使用常見式
1)洗發水廣告的例子
2)需要注意的是:原因和解決方案要能夠對應上。
十九、重構7——選擇歸納,讓要點更清晰
1、歸納的核心是分類和排序。
2、分類和排序的簡便方法:使用現有的思維模型,如營銷的4P理論,人力資源的選用預留,魚骨圖中的人機料法環、質量管理的PDCA循環,結構思考力的三層次模型等等。
3、兩種分類方式:封閉式和開放式。
4、封閉式分類方法:思維模型,二維矩陣。
5、三種排序方式:時間、結構、重要性。
二十一、
1、理念篇
三層次模型、金字塔結構
2、方法篇
理解:識別、判斷、概括;
重構:論證類比、MECE、時間結構重要性順序;
呈現:結構羅盤。
3、應用篇
1)理解:描述問題定方向—5W2H;
2)重構
基于目標定主題:設定主題—AB法則、SAP;設計序言—SCQA;
縱向結構分層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橫向結構選順序:演繹結構(標準式、常見式)、歸納結構(時間、結構、重要性);
3)呈現
形象表達做演示:配關系、得圖示、上包裝。
4、如何將結構思考力運用于個人、組織和社會?
1)個人層面:刻意練習
拓展閱讀、學習思維模型、跨界學習、跟牛人交流
重要事情說三點
2)組織層面:統一管理語言
3)社會層面:普及思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