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參謀”(ID:viiideo),作者 顧顧(gugu10101),36氪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直播電商是現階段購買轉化率最高的方式。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19年6.18電商大報告》顯示:直播網購用戶群體的人均使用時長和次數均高于移動電商全網數據,其中有接近8成的直播網購用戶消費能力處于中高水平。
它是無數個體的「在線購物頻道」,每個個體從價格體系、選品到呈現方式,都獨一無二,包含著主播團隊過往經歷所留下的印記,包括性格、審美、表達方式、對供應鏈的熟悉程度、在價格體系上的博弈能力、把握節奏以及控場能力等。
淘寶直播2018年就已經有上千億GMV,下單人群總數超過一億。同比增速400%。淘寶直播入口被提升到了一級頁面,還開發了獨立的APP。鼓勵主播全網薅流量是淘寶直播的打法。
直播也是快手的主要收入來源,2018年下半年快手小店的開設,更加速了直播電商變現。快手商家號用戶數超過60萬,每日新增用戶數超過1萬,日均直播場次超過20萬。
蘑菇街發布的2020財年第一季度(截止2019年6月30日)財報中顯示,直播業務GMV為13.15億元,收入占比超過3成。來自直播業務的活躍買家270萬,同比增長90.4%。
字節跳動將抖音、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組成直播業務中臺,希望通過在底層技術,運營管理層面做統一。
微博也在八月宣布,微博電商直播將與淘寶直播打通,實現雙平臺分發。
高達數千億的直播電商市場正值風口。平臺們看上了主播們精準粉絲的黏性和購買力,給予資源、人力、貨品、場景共同助力。
直播也是搶占主播時間的戰場,不像短視頻內容的多渠道分發,主播們的時間因限量競爭激烈。在風口之下是無數腰部和小主播們的投入。
主播們來自于哪里?電商主播如何養成?
在主播養成環節中,直播電商生態鏈不同的節點又起到什么作用?
以美妝時尚品類為主,我們探訪了相關直播電商產業鏈,和行業人士聊了聊這個話題。
32歲的柳雪冷是一位美妝達人,有著扎實的美妝護膚功底,在博客微博時代就在圈子里小有名氣,之后在TP公司做過內容營銷負責人,從2017年開始在淘系做全職達人,用圖文方式帶貨,2017年雙十一期間就賺了十幾萬。可一年之后風向變了,隨著短視頻崛起,圖文帶貨力急劇下滑。
柳雪冷沒趕上短視頻的風口,在2019年年初嘗試視頻直播,最初每天播兩三個小時,有一搭無一搭做了半年,2019年8月簽了某家排名淘寶TOP15的機構,把主播當作職業來做。為了拍視頻直播保持形象她開始減肥,每天直播七小時,每周休一天。這并不算太辛苦,有些美妝行業新人主播還需要用幾個小時背稿,每天需要在工作上用十幾個小時。
她和機構談簽約時,機構運營問她,你有多少存款?這是很現實的問題,直播主播需要時間養成,有多少存款多大經濟負擔,決定了她至少可以堅持多久。簽約并沒有底薪,傭金收入要和機構分成,機構提供運營選品支持,其他都靠主播自力更生。
「以前當圖文博主日子太舒服了,每天工作兩個小時就能月入幾萬。想通過直播把熱情重新調動起來,走上坡路雖然累,好在積累勢能,不消耗自己。」 她把直播當作知識精進素材積累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了解用戶心理,即便以后這條直播達人的路沒走通,有過這段時間的沉淀和積累,做美妝內容也會碾壓傳統思維的人。
柳雪冷的直播現場
目前柳雪冷的粉絲一千多,好在帶貨轉化率不錯,一個月出了幾百單,但漲粉太難。淘寶官方的說法平均十八個月出一個主播,機構告訴她,保持她現在的狀態,直播半年可以達到月入三萬到五萬。她決心堅持到明年618,看能否有起色。
有很多達人像柳雪冷一樣,隨著圖文內容紅利的下滑,或選擇換了行業,或轉型做短視頻/主播。有人寧可辛苦一些,收入和機構分成,擁有自己賬號歸屬權。也有一些主播在某家店鋪做主播,拿公司底薪+提成,等同于重新回歸職場上班。
淘寶直播TOP10的直播機構納斯曾做過統計,主播存活率只有50%,大多數主播一個月就無法堅持下去,熬夜、工作辛苦…對未來的不確定,不知何時才能變現的煎熬。
主播們來自于哪兒呢?不完全統計有以下幾個類型:
1)職業主播:電商運營、主持人
2)從線下到線上的行業從業者:企業主、老板娘、BA、供應鏈
3)職業轉型:顏值主播轉型、達人、明星、老師、模特
簡言之,主播的屬性分為上班族和自由職業者/企業主。
一場完整的直播內容包括:主播產品體驗、內容干貨、展示產品優勢、活動利益點、網友互動、購買方式引導等等。
某大廠直播間
普通人對著拍攝機器很難進入狀態。直播新人需要從打招呼、互動、如何講解商品開始學習,如何把控節奏,何時拋出利益點都是有講究的。
節奏主要看其控場的主持功底,利益點則考驗主播的銷售專業度。
顏值并不是主播的核心競爭力,對于所在領域的專業度、情商和勤奮堅韌,才是關鍵。有時候別人眼中的短板反倒可能成為競爭力,比如微胖女生做女裝直播,反而在大碼女裝細分類目里占據優勢。
如涵文化也開始嘗試直播,他們成功孵化的100多位網紅中,會從中選擇其中三四位在不同平臺進行直播,在孵化中需要網紅了解服飾,去紡織工廠、牛仔廠熟悉流水線怎么做, 每件衣服需要多少道工序……讓網紅成為專業人士。
阿里V任務顯示,淘寶直播有著數千家服務機構,擁有超過十個以上主播的有500家機構,接過10個帶貨v任務的機構只有278個。整個直播電商行業4年不到,很多主播都是新晉入場,尚需要大量的時間心血磨礪。
具有直播基因的快手,很多原生達人都是靠內容直播起家,積累了忠實的鐵粉,度過野蠻生長期,開始賣貨變現。主播類型也為豐富多樣。服務了數百位快手主播的快手官方服務商惟業科技CEO何玉龍說,「在快手帶貨能力強的是素人主播,很多網紅都是從最早的夫妻店發展起來的。」
服飾達人小.佛爺以短視頻+直播的方式在快手做了一年多的時間,把拍攝場景放在店鋪里,用一個個穿搭個案來幫老鐵們解決搭配需求。如今六個小時的直播時間能帶出五萬單的銷量。她曾是服裝市場的二級批發商,做實體也能做到批發商前三的成績。
在快手上擁有15萬粉絲的蕊蕊,和丈夫一起經營的線下實體店鋪生意下滑后轉向短視頻平臺,起名為「吸引利蕊蕊」,更新日常穿搭內容,穩定保持在每天1500-2000單的出貨,在快手的月交易額已經穩定在了300萬元左右。
在快手和抖音上同樣表現出色的「醉鵝娘」,原本就是葡萄酒領域的KOL,在抖音和快手共計320萬粉絲,通過接地氣又專業的葡萄酒話題,網絡了一批忠實粉絲,在快手小店里的羅盤干紅葡萄酒套餐售出了1878件,也帶動了淘寶店鋪的銷售業績增長。
人、貨、場是電商最核心的部分。每個部分有很多細節可以打磨。
人是流量,是吸引力,是人設信任背書,需要若干次購買行為驗證,一旦口碑建立,購買力爆發力也極其驚人。這種信任是易碎的,就如因顏值而來的粉絲會因主播顏值崩塌棄坑,因性價比聚集來的人會因價格沒有優勢而毫不猶豫離開。
直播團隊少則一兩個人,多則三四個人。除了主播本人,還會有其他角色參與來做運營、場控、助播,除了現場工作人員,還需要有選品、客服等成員。
大主播們用標品提供性價比建立用戶心智,用非標帶利潤。而新主播,更是需要性價比高的好貨或者獨家貨品來攢人氣,初期找貨是件艱難的事,初入行新主播靠賣貨提成可能連往返直播基地的打車費都賺不回來,直播基地空間檔期有限,是否投入成本帶新人主播,都需要一一洽談博弈。主播如果沒有貨端的支持,就會對MCN的依賴比較強。
以服裝主播舉例,一場直播需要100款左右的貨品,一個月就是3000件,一家供應鏈很難滿足需求,MCN需要和供應鏈深度捆綁。「一家MCN有幾十個主播,一家供應鏈有上千款服裝。粗略算下來,一家MCN至少需要幾十家供應鏈來支撐,一家供應鏈合作十個MCN,組成主播池和貨品池。」一位前淘寶直播MCN的從業者這樣說。
一位有供應鏈和直播基地的老板解決方式是和MCN合作,機構出一個中腰部主播帶三五個主播新人,他把這樣的舉動當作投入,和機構一起孵化新人。
不同的主播頻道,各自有自己的定位人設。
有的頻道是「聚劃算」,用限量限價限時擊穿觀看者心智;
有的頻道風格是小鎮集市中手持喇叭的地推銷售,玩一些套路,來吸引更多圍觀人群;
也有一些頻道手持獨家的貨源,在鏡頭前呈現出貨品的成色,真人甚至無需出鏡,只需當一個隨時視頻在線的銷售+客服;
有的頻道具有極強的人設,與其是觀眾,不如說是粉絲,將買貨作為對主播的打賞方式之一,對自己的主播進行愛的供養。
和任何生意的邏輯一樣,直播帶貨,本質是貨。如果有流量導入,有好的供應鏈扶持,帶貨主播少則半個月一個月變現,多則一年養成。
根據蘑菇街的數據,「如果按照變現來說,最快15天左右可以了。出色的新人主播一天可以賣出其他主播一年的銷售量。」
惟業科技CEO 何玉龍也這樣判斷,「在快手做半個月就會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一般一個多月左右就能見到銷量,一天賣十幾單二十單都可能會有。」
「電商服裝類直播適合實體店老板或批發商來做,反正耗著時間,沒有多少成本。做生意要吃苦,賣了20年服裝的人會比漂亮小姐姐能吃苦會賣貨。」
何玉龍的公司服務了數百快手商家網紅,他總結了幾點快手方法論:
1)用大數據監測,推導出平臺在扶持品類的內容,限制什么品類。
2)帶貨內容有用勝于好看。好看的內容未必帶貨,把產品原原本本、樸樸實實展示出來。用專業性內容,精準投放優化帶來有效漲粉。
3)短視頻吸粉,直播帶貨。有些十萬級賬號比一百萬粉絲的帶貨能力強。
主播養成初期會有些燒錢,提供利益點能夠吸引更多的粉絲觀看直播,之后做到收支基本平衡,在某個階段賣某些貨品可以賺錢,然而真正培養出有生命力的電商主播需要按年計算。
蘑菇街的直播業務負責人璟宇說,
一年有四季,真正走完了四季,才能真正知道所有商品的生命周期。商品有明顯淡旺季,比如服裝,六七八三個月就是服裝整個行業淡季,還有一個淡季就是開年,上半年是偏淡季,下半年就是旺季,淡季旺季的玩法不同。一個主播有可能在旺季起來了,過年回來后就不會玩了,所以真正走完淡旺季之后,才能看出這個人的成長。
看似是直播電商的風口,有著多重因素的疊加,這其中包含:
交易雙方從單向輸出到互動即時交流方式的變化;
影像直播的方式快速拉近了人和貨的距離;
下沉市場的線下小企業主到線上的戰略大挪移;
商品從源頭到用戶的路徑大大縮短,幫用戶減少了中間環節的成本,所帶來極致的性價比;
主播、貨源、店、平臺在直播場景下協作構成了完整的生態圈,平臺樂于推波助瀾,用流量導入,進行賽馬機制。
我們盤點了部分平臺的紅利政策:
1.淘寶直播——全網薅流量,淘寶變現
在淘寶直播,網紅和明星仍有紅利。
淘寶上半年啟動「啟明星計劃」,招募站外粉絲100W+且在專業領域有影響力的明星、KOL、媒體或者自媒體。他們可以用外部粉絲量和知名度撬動平臺站內的曝光機會。在淘寶直播APP輸入「啟明星計劃」,可以看到明星們的直播回放,通過從直播播放量遠大于粉絲數,可以看出淘寶給出了多少流量扶持。
此外,淘寶在八月底新推出的「淘寶神人」,宣布將持續3年投入5億,全面打造淘寶神人IP。淘寶直播不僅推貨,也開始塑造有內容的人,讓交易市場內容化,融入了更多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增強可看性和溫度。
淘寶在構建直播電商產業的生態圈,在給予基地店鋪資源扶持的同時,對接了主播和優質貨源,人、貨、場得以匹配。
2.快手——短視頻做漲粉預告,直播做變現
繼原生達人之后,電商服務商、MCN機構和明星已經成為快手電商的最新參與力量。對于快手來說,賣貨是豐富生態的路徑之一。
快手老鐵自發形成打賞了掛榜文化,商家通過在大主播直播間打賞換取登上榜單排行機會,主播會在下播時給榜一帶人。雖說掛榜換來的粉絲忠誠度未必高,對于商家的賣貨初見成效,相當于民間版的競價排名。
機構達人玩法穩打穩扎,通過垂類短視頻內容帶來原始的粉絲增長,通過直播帶貨,同一個機構的達人也會形成矩陣,有所交互。
短視頻種草做預告,用直播來變現,是快手最為常見的商家玩法。
快手商家號發布會上,兩位現場直播的達人
快手也在通過燎原計劃招募代理商,并給予入駐的廣大商家運營指導、流量補貼以及流量獎勵等激勵補貼政策,為商家不斷挖掘、釋放商業潛力帶來助攻。
3.蘑菇街直播——雙百計劃
蘑菇街近期發布了「2019蘑菇街直播雙百計劃」,幫助新主播100天內完成0到百萬單場銷售額的突破,并計劃在2019年度內成功孵化100個銷售額破千萬的優質主播。
蘑菇街將持續為該計劃投入運營、流量、培訓、供應鏈體系支持等系列配套資源,為優質新主播提供培訓服務、特別流量支持以及貨品匹配。
內容社交平臺做電商,電商平臺做內容已經成了這幾年互聯網的趨勢,不少從業者們相信,伴隨5G的到來,直播電商想象力會更大。坊間流傳轉轉、陌陌……也對直播電商這塊蛋糕躍躍欲試。
不僅是國內,直播賣貨的效果在海外也不可小視,卡牌游戲制造商 「Watch Ya’ Mouth」聲稱直播售賣讓他的店鋪日瀏覽量提高了五倍。亞馬遜在今年二月份發布了Amazon Live。
在美國,電視廣告頻道例如QVC和HSN以其緊跟時代擁抱改變的能力主導著直播賣貨的領域。還有一些直播電商APP表現可圈可點,例如ShopShops是一個起源于紐約直播賣貨平臺,覆蓋全世界多個國家。他們有自己的主播團隊,主播們會帶用戶全世界逛店。他們在淘寶直播做了三年,積累了16萬粉絲,復購率達到了40%。
在品牌和消費者都更為理性投入的今天,直播電商給出了品效銷三合一的可能性,從業者都渴望從這個領域看到真金白銀,分得一杯羹。一些帶貨主播們破圈成了網紅,一些明星成了直播帶貨紅人,明星和主播角色相互轉換,界限模糊。帶貨一姐薇婭曾為藝人,李佳琦因口紅一哥身份而紅遍全網,論帶貨能力主持人李湘在淘寶中的表現算是明星中的佼佼者,王祖藍、柳巖也有不菲的帶貨戰績。
想起一個流傳在廣告營銷圈的梗,最初廣告人職業夢想路徑是「從品牌管培生到品牌總監再到中國區總經理」,然而十年過去了,實際路徑卻是這樣「品牌經理轉型互聯網運營,自媒體人,最后變成了微商。」這個梗引起無數同行戚戚然。
在短視頻直播領域,這個梗可以重新寫一遍:
最初的一位藝人職業規劃是這樣「短視頻藝人-網紅-明星-走上人生巔峰」,現在的職業路徑變成了「短視頻藝人-網紅-明星-帶貨主播」。
策劃/文:顧顧
版面編輯:金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