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這兩句詩,其實是充滿了哲理,詩人正是以一種極為頑強,同時又充滿積極向上的樂觀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各種苦難,無論一個人經歷了什么樣的打擊,那也要保持這種頑強的精神,以及這種積極向上的樂觀的心態。這也正是這兩句詩,所傳遞出來的一種哲理。
說起劉禹錫他的很多詩作都充滿了這種哲理,這也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如意,而且始終是受到各種打壓,尤其是參與了”永貞革新“后,他的人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開始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先是被貶到了湖南的永州,此后他短暫地回到過長安,可是由于游玄觀寫下了《游玄都觀》一首,從而又被貶到了更為偏遠的嶺南連州,此后他一直被貶,再也沒有進入到唐朝的政治中心。
而他寫這首詩時,也是當時遇到了白居易,兩人在洛陽見面,兩位老朋友的這次相見,可謂是感慨萬千,酒席之間白居易先是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隨后劉禹錫便是和了這么一首詩。也正是在這一唱一和之間,誕生了這么一首偉大的作品。
劉禹錫年輕的時候便是有著過人的才華,當時他19歲游學長安時,便是在士林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成為了當時讀書人心目中的偶像,而且他參加科舉考試,也是很順利地高中,隨后的博學宏詞,也是輕輕松松地通過。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認識了另一位偉大的詩人柳宗元,兩個人可謂是惺惺相惜,最終成為了好友,又在他的引見之下,認識了當時的改革人士王叔文,幾個年輕人開始致力于改革,這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永貞革新“。
這一場原本轟轟烈烈的改革,但是由于觸及到了既得利益的者的利益,最終遭受到了打擊,一些權貴和宦官開始擁立當時的太子李純,然而他們這些年輕人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又是左右搖擺,最終釀成了大禍,改革派的領軍人物王叔文被踢死,劉禹錫和柳宗元等人則是被貶到外,這場改革也就此黯然收場。
劉禹錫也正是經歷了這樣的一種人生磨練,從而才能夠寫出如此深刻,同時又充滿哲理的詩句來。
我們來看一看這首詩的原文: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首詩其實不難理解,前面的第一二句,詩人則是描寫了自己被貶之后處境,以及自己在二十三年來的生活,這樣的一種描寫,立馬使得這整首詩,顯得充滿了一種凄美之感。
第三四句詩人盡管使用了典故,但是這故事大家都很是熟悉,一讀他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
第五六句也正是此詩最經典的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那這兩句詩它大致的意思是,江面上曾經翻覆這船只的地方,現在依舊還是有無數的般只經過,而且是千帆而過,已經是病死了的樹前頭,還是生長出了新的葉子。在這兩詩中,也正是表達了一種人生感悟。
最后兩句則是更加好理解,詩人也正是聽了白居易的詩,從而倍受振奮,從而他才會說自己是暫憑杯酒長精神。
所以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并不是普通的兩句詩,更多的還是傳遞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生態度,而要真正地理解這樣的詩句,則是要經達一番人生歷練,才能夠真正地明白詩人所要表達的意思。